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缺血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西医组行西医综合治疗,中医组行中医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数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并且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中风患者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中风 中医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缺血肠病是指结肠和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肠道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可是因为其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特异性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提高对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2007年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0例(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47.4%,对照组13.3%,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78例中血脂水平达二级预防的目标有27例(34.6%)。结论血脂异常是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急症入院时绝大多数需要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在缺血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异常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缺血视乳头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针对所伴全身病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等。(2)扩血管药物治疗,包括眼部球后注射妥拉苏林注射液25mg,1次/隔日;口服烟酸50mg、芦丁20mg、地巴唑20mg,3次/d。(3)降眼压治疗,常用噻吗心安眼水,点眼,2次/d即可。(4)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包括口服B组维生素,肌注维生素B1、B12,静点能量合剂。(5)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6)应用复方樟柳碱2ml做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本组病例79眼治疗后,显效57眼(72.15%),有效14眼(17.72%),无效8眼(10.12%),总有效率89.87%。结论对于缺血视乳头病变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疗程,对治疗缺血视乳头病的患者提高视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提高对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2007年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0例(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47.4%,对照组13.3%,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78例中血脂水平达二级预防的目标有27例(34.6%)。结论血脂异常是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急症入院时绝大多数需要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在缺血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异常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远隔缺血适应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得该器官或组织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的适应,进而提高其对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该方法具有便捷无创、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易于普及等优点。近年来,远隔缺血适应在缺血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本共识是结合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特点,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围绕远隔缺血适应的概念和分型、作用机制、临床实施方法、适用人群、禁忌证及治疗前评估、未来研究和应用建议等临床常见问题制定,旨在引起广大神经科医生重视,以期为我国缺血脑血管病患者的规范化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脑梗死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远隔缺血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房增大对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入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房大小,将患者分为左房增大组和无左房增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电话/门诊随访;以1年内缺血脑卒中复发、3个月功能独立、良好预后作为预后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一般变量及左房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构建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左房增大对于急性缺血脑卒中预后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7例患者,其中男135例,女52例,年龄(66.6±13.4)岁;43.3%(81/187例)的患者左房增大,11.2%(21/187)的患者在1年内出现复发;87.7%(164/187)的患者具有3个月的功能独立;78.6%(147/187)的患者具有3个月的良好预后;左房增大组患者1年内复发比例明显高于无左房增大组(18.5% 比 6.6%,P=0.020);在3个月功能独立及良好预后方面,左房增大组与无左房增大组比例相当;矫正年龄及性别因素后,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1年内复发的风险(HR=2.739,95%CI:1.100~6.816);在3个月良好预后及功能独立方面无明显影响;矫正所有潜在变量后,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仍具有较高的1年复发的风险(HR=2.449,95%CI:0.948~6.326)。结论在急性缺血脑卒中人群中43.3%的患者存在左房增大;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 标签: 脑梗死 左房增大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脑损伤的CT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对80例临床确诊为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行颅脑CT检查,根据病变累及程度进行CT分级,并动态随访观察预后。结果本组中,轻度HIE26例,中度34例,重度20例;CT表现为脑水肿38例,白质病变10例,颅内出血32例。出院后1个月复查,26例轻度及28例中度HIE颅脑CT检查均恢复正常,6例中度和18例重度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脑萎缩和脑实质内囊腔样改变,其中6例表现为Ⅳ级脑白质软化,4例表现为孔洞脑,另2例重度HIE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颅脑CT检查是动态观察HIE脑损伤变化过程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HIE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CT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曹丽陈长春吴晓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1期
  • 机构:曹丽[1通讯作者:曹丽,1987年,女,汉族,硕士,住院医师,安徽省合肥市北二环路与砀山路交叉口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陈长春吴晓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持续阴性的急性缺血脑卒中影像学特点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例经临床诊断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反复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均表现为阴性,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分析其在磁共振成像上持续阴性可能的原因及潜在机制。结果两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较重,且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均较长,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脑梗死在磁共振成像上可能表现为假阴性,应重视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注意鉴别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性护理用于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依从性,缺血脑卒中复发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依从性 复发率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缺氧引起的脑部损害,主要原因是窒息。本文系统的讨论了HIE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CT表现及鉴别诊断。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