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孔子有"日三省吾身"之语。当今之世,作为中国家的一员,又何尝不需要回顾、审视、认识我们所从事的中国自身呢?在新的时代,每一个研习中国的人,都应具备对中国的学术自觉。面对文房四宝,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仅仅是中国古典绘画的守望者,所画的作品也就不能仅仅是古典绘画的现代翻版。当然,下笔之际不免分享着古代中国的先验知识,但身为现代人,应该时常反思,必须将作画过程视为文化操作与心灵投射二者的合流过程,而此事的关键为认识观问题,衍生物则为画面样式和笔墨造型。

  • 标签: 古典绘画 作画过程 守望者 学术自觉 墨法 文之极
  • 简介:<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卷,是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的完美结合。北京奥运会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中国画卷 奥运精神 和平与发展
  • 简介:<正>"中国"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个标准的样品,一个固定的型范可资认定呢?实在说,是没有的。原因是中国绘画的历史非常绵长,各阶段,各朝代都有不同的表现;在历史中各家各派又非常多样;画家所属各不同阶层又有各各不同的审美趣味,造成各各不同的风格。因

  • 标签: 中国绘画 吴冠中 传统水墨画 等于零 重彩画 工具材料
  • 简介:<正>笔墨中心主义它把笔墨作为中国的内核、底线。这个理论是1998年由张仃提出来的,他针对吴冠中写了篇文章叫做《守住中国的底线》。当我们把笔墨传统作为中国的重要内核或者底线的时候,又牵涉到笔墨是什么,大家对笔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狭义的理解一般是指明清以后的笔墨形态。一笔下去有笔、有墨。有笔、

  • 标签: 吴冠中 张仃 荆浩 项容 水墨艺术 淡彩
  • 简介:<正>《中国书画》2007年第7期贡布里希在《艺术与幻觉》一书中写道:"我们(西方)讨论绘画的语言,与远东的批评术语有着原则性的不同,以至于相互之间进行转译的所有尝试,都因这种范畴的差异而遭受挫折。"

  • 标签: 贡布里希 中国书画 批评术语 王时敏 董源 形式结构
  • 简介:②  综观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中国传统现代融合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才能真正让中国得到大的发展

  • 标签: 中国画发展 发展之我见
  • 简介:<正>《国画家》2007年第3期中国的色彩本身就是抽象的,只是画家本身的情感因素和个体喜好占据了太多的比重,因而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思考,充其量只是"随类赋彩",加之元以降"水墨为上"的美学理念,更使得关于中国色彩本体的思考显得薄弱。抽象的色彩其实和音乐是相通的,不同的色彩和音符的组合会给人以迥异的心理感受。

  • 标签: 中国画色彩 水墨为上 随类赋彩 国画家 绘画语言 创作欲望
  • 简介:毛笔和水墨的控制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小画家用笔十分大胆,夸张的造型、稚拙而肯定的笔触,表现了狮子那无忧无虑的生活。好像是母子也好像是兄弟,它们那份亲密的感觉不禁让人怀念起自己的童年。

  • 标签:
  • 简介:梁培龙先生从事儿童题材美术创作共35年,被列为建国以来新中国十大著名儿童题材画家之一,在多个国家举办过21次个人画展。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小学教材,曾获得过国内外27个奖项。梁培龙先生的作品强调童趣,强调水墨交融的艺术效果,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 标签: 中国画 儿童题材 中小学教材 美术创作 个人画展 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