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汽车发油亭是油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操作频繁,各种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火灾爆炸事故直接威胁到员工生命、设备设施、环境等安全问题。油库对于接卸油品作业时突发的火灾事故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在具体实战过程中,基本上还是采用人工灭火的手段,在第一时间内很难控制,另外,在灭火作业过程中,很有可能对人员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因此,我们针对这一存在的现实问题,设想了在发油亭罩棚上方以某一角度装设若干淋水喷头并运用窒息法灭火的方法,通过以下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此方法能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控制火情和扑灭火灾。

  • 标签: 窒息法 淋水喷头 气泡雾化细水雾 自动化作业
  • 简介:创建"平安孤东油区",必须从整治生产辖区的大环境入手,狠抓油区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坚持日常整治和阶段性"严打"相结合,全面加强治安保卫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进油区、进偏远岗站等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孤东平安油区"、"平安文明基层单位"等活动,为创建"平安油田"系统工程筑牢根基。

  • 标签: 平安孤东油区 三防措施 专群结合 油地共建
  • 简介:胜利油田对于超稠油主要采用200X141和141X100两种井网并以蒸汽吞吐为主的开发方式。一般先期用大井距吞吐,后期加密成小井距吞吐生产,井网加密作为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目前部分区块完成了一次加密,个别井组完成了两次加密,然而对已加密区块的开发规律及其加密井对周围老井的影响等方面未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以超稠油区块单56为例,在蒸汽吞吐和稠油非达西渗流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超稠油吞吐加密开发规律,以期指导其他潜力区块的加密开发。

  • 标签: 超稠油 蒸汽吞吐 井网加密 非达西渗流
  • 简介:摘要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是油田地质的基础,通过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可以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许多地质问题,为了解决YB油区含水率较高、自然递减率较快、后期注水等问题,充分利用各阶段的分析资料,对目的层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为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综合治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 标签:
  • 简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茵陈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鉴测出茵陈挥发油含有4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份的83.2%。

  • 标签: 茵陈 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私家车的使用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就为我国的石化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关于某石化企业的炼油区域的卫生现状以及其生产的石油的质量如何,民众还未能够有较高的理解。因此,文章主要对某石化企业的卫生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采用了一系列关于石油卫生现状评价的方法对某石化企业的炼油区域的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也针对某石化企业卫生现状分析部分卫生改良的建议。

  • 标签: 某石化企业 炼油区域 卫生现状
  • 简介:摘要油气田地质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程密切相关启常对油气田的安全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油田地质灾害进行相关研究进而预测和控制各种地质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是油田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任务。

  • 标签: 油田开采区 地质灾害 治理措施
  • 简介:摘要:油田沥青道路施工中,经常出现结构设计不规范等问题,同时在道路后期运营中容易受到环境、行车荷载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加快道路损坏速度,需要及时采用合理的维修技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证其安全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油田沥青道路现状,阐述冷再生技术应用优势,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该技术在油田沥青道路大修中的应用措施,旨在发挥冷再生技术的最大应用价值,提高油田沥青道路的安全可靠性。

  • 标签: 油田 沥青道路 大修 冷再生技术
  • 简介:对千山地区满山红(兴安杜鹃)花蕾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分离及鉴定。测得满山红挥发油含量为0.27%。用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3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98.9%。

  • 标签: GC/MS 满山红 挥发油 成分分析 杜鹃
  • 简介: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索氏提取法(SE)对宁夏地区苦豆子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利用GC/MS比较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SD法共分离出29个色谱峰,鉴定出27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1.53%;SE法共分离出28个色谱峰,鉴定出23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8.61%。

  • 标签: 苦豆子种子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索氏提取 GC/MS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侧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侧柏叶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优先最佳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侧柏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2(g:ml)、浸泡2 h、提取4.5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为1.73%。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本次试验提供方法和依据。

  • 标签: 侧柏叶 挥发油 正交实验设计
  • 简介:陈皮中挥发油含量作为陈皮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收集不同品种来源的陈皮(橘子、茶枝柑、大红袍、温州蜜橘、福橘),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陈皮挥发油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温州蜜橘、福橘、茶枝柑、大红袍、橘子;通过对五种不同品种陈皮挥发油含量差异的对比研究,温州蜜橘挥发油含量最高,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临床需要区别应用,并为陈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陈皮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 简介:为定性鉴别两种药食兼用芳香调味蔬菜(生姜和香菜)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该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生姜和香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姜烯(24.41%)、环氧乙烷(29.10%);香菜和生姜挥发油均具有抑菌作用,且生姜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是香菜的3.57倍;香菜挥发油可抑制根霉生长,但生姜油无此活性.

  • 标签: 香菜 生姜 挥发油 抑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目的:确定佛手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试验,以包合率、收得率作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工艺.结果:确定了制备佛手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即:1ml佛手挥发油加8gβ-环糊精,加400ml水,50℃搅拌包合1.0h,冷藏24h,抽滤后的固形物于40℃干燥,粉碎即得.结论:油和β-环糊精的比例是影响包合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也与时间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佛手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工艺 正交法 药物制备
  • 简介: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从新鲜肾茶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H82个峰,鉴定出8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柏木醇(53.64%)、斯巴醇(4.13%)、1-辛烯-3-醇(3.92%)、a-柏木烯(3.47%)、蓝桉醇(3.24%)和β-柏木烯(2.51%).

  • 标签: 肾茶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桉树为桃金娘科桉属密荫大乔木,桉树叶具有消毒、杀菌止痛、护肤等功效。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桉树叶的有效成分以及更好地利用桉树资源,本实验采用经典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提取新鲜、自然晾干、低温50℃烘干三种不同前处理情况下的尾叶桉树叶的挥发油,通过运用气质联用方法对新鲜叶以及烘干叶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种类以及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晾干桉树叶出油率〉低温50℃烘干桉树叶出油率〉新鲜桉树叶出油率,并且新鲜叶以及低温50℃烘干叶挥发油的成分基本相同,含量基本相同,个别有差异。从样品1(新鲜)和从样品3(低温50℃烘干)挥发油中分离鉴定都得到40个峰,检测出36种化合物,所鉴定的样品1以及样品3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通过使用面积归一法得到的检测结果分别占总面积的99.82%和99.78%。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42.9%/43.34%);α-蒎烯(32.39%/22.84%);右旋柠檬烯(6.65%/17.14%);乙酸松油酯(4.22%/4.86%);β-蒎烯(3.13%/1.96%);α-松油醇(2.11%/1.92%);蓝桉醇(1.27%/1.63%)。

  • 标签: 桉树叶 挥发油 GC-MS
  • 简介: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东阳西垣香榧的新鲜外种皮中的挥发油,总提取率为6.8%。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42个色谱峰,鉴定出了30种成分。相对含量超过1%以上的组分有11种,占总含量的90.46%,分别是柠檬烯39.38%,1R-α-蒎烯31.61%,β-水芹烯5.13%,(1S-顺)-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4.00%,大拢牛尔烯3.73%,β-蒎烯2.40%,茨烯2.11%,反-β-金合欢烯1.82%,异松油烯1.47%,可巴烯1.28%,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1-癸烯1.26%。其中柠檬烯和α-蒎烯含量较文献报道高,实验为东阳西垣香榧外种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香榧外种皮 水蒸汽蒸馏法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 简介:为了提高天然植物挥发油的提取率,本实验利用了在反应过程中分批添加底物的酶解方法,破坏植物细胞壁,并对分批添料的作用机理做了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表明:分批添料的方法使菊花挥发油的提取率提高到0.45%,组分的相对含量大部分增多.

  • 标签: 纤维素酶 分批添料 加酶量
  • 简介:本文探讨了香薷水蒸汽馏所得到的挥发油对一些仓虫的活性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微量点滴法,木香薷挥发油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中量为0.324μL/头。且对玉米象、谷蠹,杂拟谷盗、赤拟谷盗有很强的熏杀作用,其致死程度顺序为:玉米象;谷蠹〉杂拟谷盗〉赤拟谷盗。

  • 标签: 木香薷挥发油 杀虫
  • 简介:     摘要:研究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的四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优化,并对四种提取方法的精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四种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茴香挥发油的中药提取提供思路和依据。本文通过四种提取法测定,根据不同提取仪器的特异性,采用了不同提取方法,分别设置不同的提取数值(温度、时间、压力、功率、料液比)等参数进行考察,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进行实验研究。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挥发油得率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提取时间为5h,料液比为1:30,浸泡时间为4h,得率为13.72%;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时间为20min,溶剂量为500ml,超声功率为150W,得率为28.77%;超临界CO2萃取最佳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20℃,分离压力9MPa,分离温度45℃,得率为26.33%;微波提取法的最佳料液比1:9,微波功率280W,提取时间15min,得率为14.29%。

  • 标签: 小茴香 挥发油 提取工艺 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