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针对天气较潮湿或污秽度较高时配电线路上的导线异物构成导线短路对电网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威胁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线路异物摘除工具,该设备从技术角度解决了针对不同导线异物时频繁更换操作杆头的问题。通过采用该线路异物摘除工具,能够满足在不同环境下有效去除导线和防震锤等配电设施上多种类别的导线异物,降低配电线路的安全隐患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 标签: 〔〕线路异物 导线短路 摘除工具 操作杆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APLD)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30例APLD患者术后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指导等。结果2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基本能从事原有工作和生活,优良率达90%。结论APLD患者术后加强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手术和护理的成功率

  • 标签: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康复护理
  • 简介:MED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术式,手术室护士在与医生的各个环节的配合中,把握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几个关键,对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后路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室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息肉摘除与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用于鼻息肉临床治疗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7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术,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行鼻内筛窦切除术,对2组患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与7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8.573);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与17.9%,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5.014);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6%与15.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924)。结论将鼻内筛窦切除术与鼻息肉摘除术联合应用于鼻息肉的治疗可有效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鼻息肉 鼻息肉摘除 鼻内筛窦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速止对鼻息肉摘除术后的止血疗效.方法:对46例(30例双侧)鼻息肉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速止0.4静脉滴注,并与20例(9例双侧)鼻息肉应用止血敏滴注作对照,观察术后抽除纱条鼻出血情况.结果:46例中显效59侧(77.63%),有效15侧(19.74%),无效2侧(2.63%),总有效率97.37%.止血效果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速止具有能够更迅速、疗效更确切的止血,可作鼻息肉术后常规用药.

  • 标签: 鼻息肉 速止 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放置T管引流管对伤口愈合的护理。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胆囊摘除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经验。结果120例患者中,术后1~3天拔出引流管的116例(96.7%),2例腹腔出血再次手术,2例胆漏进行有效引流,无1例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结论加强术后T管引流管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胆囊炎 手术 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MP-2基因防治大鼠卵巢摘除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随机分为4组,BMP-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BMP-2(剂量依次为2.5ug,5.0ug,7.5ug),1次给药,对照组不给药。连续观察20d,检测骨密度、骨抗压强度,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2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0.01)、股骨三点弯曲最大弯应力(P<0.01)和L5腰椎压缩载荷(P<0.01),提高血清ALP(P<0.01),降低血清ACP(P<0.01)。结论BMP-2基因治疗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大鼠卵巢摘除骨质疏松症。

  • 标签: 骨形态形成蛋白-2, 基因治疗, 骨质疏松, 卵巢摘除
  • 简介:摘要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创新的Th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其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其相比具备创伤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简便,术后恢复更快及经济负担更轻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该项技术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于2016年5月-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132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调查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引发并发症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患者的手术时间处于60分钟与150分钟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10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0毫升,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引发并发症的患者较少。结论经过实验分析,最终确定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摘除手术 并发症
  • 简介:为观察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选择某医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96例,使用随机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行鼻息肉摘除术治疗,试验组行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率。发现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采用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53.7岁。致压物按性质分类包括软性胸椎间盘突出5例、钙化或骨化型胸椎间盘突出7例、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型突出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胸脊髓病症状,其中7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扩大成型及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影像学的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脊髓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椎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1年mJOA恢复率为50%~87.5%,平均72.0%。有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肋间神经痛,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型、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位于脊髓腹侧的软性及硬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 标签: 胸椎间盘突出症 全内镜 胸椎间盘摘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孔成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