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医学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检验医学也是日益精进,我国的临床血液检验日趋完善,实验室检验在患者的医疗诊断及观察方面逐渐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临床血液检验的许多问题也都逐一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就临床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当下的情况有所改善。

  • 标签: 临床 血液学 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推动了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临床血液检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检验人才的重要课程。文章对学院以精品课程内涵建设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措施和实践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标签: 临床血液学 检验 精品课程 改革
  • 简介:医学离不开人文关怀,医学教育应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医学检验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培养的人才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临床血液检验课程中有必要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为此,本课程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包括选择和培养适宜的教师教学、开展医学检验人文知识讲座、开展病例讨论及将人文知识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之中等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打造符合医学检验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

  • 标签: 临床血液学检验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改革
  • 简介:抽取了2012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两个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血液检验课程标准要求,实验组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最后,将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成绩、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反馈实验组学生普遍对多媒体教学方法满意。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血液检验教学,促进和整合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 标签: 多媒体 技术 血液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联合多个实验室血液指标诊断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AFP-NHCC)的模型,探讨其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1年12月到2017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首次确诊为AFP-NHCC的住院患者124例,男110例,女14例,年龄[M(Q1,Q3)]为57(51,66)岁;以同期331例非癌人群作为对照组,男279例,女52例,年龄为58(51,63)岁,包括47例乙型肝炎、40例肝硬化、64例肝血管瘤或囊肿、7例肝结节、8例脂肪肝、146例非肝病患者以及19名健康体检者。将AFP-NHCC组和对照组人群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训练组共纳入196例受试者,包括103例AFP-NHCC患者和93例非癌人群(包括19名健康体检者、25例乙型肝炎患者、22例肝硬化患者、23例肝血管瘤和囊肿患者以及4例肝结节患者),用来分析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和建立不同AFP水平下AFP-NHCC的诊断模型;验证组共纳入259例受试者,其中包括113例肝病患者,用来验证诊断模型对AFP-NHCC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组中,AFP≤5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糖类抗原19-9(CA19-9),AUC为0.848(95%CI:0.786~0.911);AFP≤10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和红细胞压积(HCT),AUC为0.839(95%CI:0.780~0.897);AFP≤20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和AFP,AUC为0.866(95%CI:0.815~0.917);这3种模型的AUC值均高于AFP和CA19-9单项诊断AFP-NHCC时的AUC值[0.634(95%CI:0.560~0.709)、0.691(95%CI:0.620~0.761),均P<0.05]。将这3种模型筛选出的指标联合,建立最终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CA19-9和 AFP,其AUC为0.873(95%CI:0.824~0.923),灵敏度为78.6%(81/103),特异度为81.7%(76/93)。在验证组中,最终诊断模型在肝病患者中的预测AUC为0.892(95%CI:0.832~0.951),灵敏度为100%(21/21),特异度为71.7%(66/92);在全部验证人群中的预测AUC为0.931(95%CI:0.890~0.972),灵敏度为100.0%(21/21),特异度为75.6%(180/238)。结论建立的最终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CA19-9和AFP,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于临床诊断AFP-N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 诊断模型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CD8+ T细胞比例和血浆C-X-C基序趋化因子13(CXCL1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5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过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2组:(1)初治SAA组:18例,患者未接受过药物治疗;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51(18~76)岁;(2)缓解期SAA组:17例,指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免疫抑制治疗后,脱离成分血输注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46(16~70)岁。另外选取20名健康对照者,其中男8名,女12名,年龄45(15~72)岁。收集SAA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同时收集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骨髓标本中CXCR5+CD8+ T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CXCL13表达水平。CXCR5+CD8+ T细胞比例与CXCL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治SAA组骨髓CXCR5+CD8+ T细胞比例为(4.9±2.9)%,高于缓解期SAA组的(2.7±1.5)%(t=2.34,P=0.027)。初治SAA组、缓解期SAA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8.4±4.2)%、(3.8±2.3)%、(2.6±2.0)%,初治SAA组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比例高于缓解期SAA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初治SAA组血浆CXCL13表达水平为(97.2±46.8)ng/L,高于缓解期SAA组的(54.9±20.9)ng/L和健康对照组的(47.6±17.3)ng/L(均P<0.05)。SAA患者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比例与CXCL1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45,P<0.001)。SAA患者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比例与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骨髓粒系百分比、骨髓红系百分比、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均呈负相关(r=-0.556、-0.392、-0.617、-0.615、-0.395、-0.543、-0.432、-0.484、-0.523,均P<0.05),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和骨髓淋系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593、0.556,均P<0.05)。SAA患者外周血中CXCL13表达水平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骨髓红系百分比呈负相关(r=-0.447、-0.446、-0.498、-0.407、-0.456,均P<0.05),与骨髓淋系百分比呈正相关(r=0.384,P<0.05)。结论SAA患者CXCR5⁺CD8⁺ T细胞比例及血浆CXCL13表达水平增高。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比例与CXCL1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均与多项血液指标具有相关性,可能在SAA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C-X-C趋化因子受体5 C-X-C基序趋化因子13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长期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的是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血液透析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测定并且比较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血磷、β2-MG、iPTH的下降率。结果常规血液透析组小分子物质的下降率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下降率差别不大,p>0,05;但是,β2-MG、iPTH等大分子物质的下降率有较大的差异,且高通量透析组结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透析效果更好,经济方便,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的透析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规血液透析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的1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与研究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评判标准肾功能、炎症因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年后的各项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的改善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急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干扰素是是细胞对病毒、RNA、抗体、有丝分裂原及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一族蛋白质,其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增生而间接发挥抗肿活性,也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CML、MM、HCL、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急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 标签: 干扰素 慢性髓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毛细胞白血病 重症地中海贫血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与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46例患者血液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室温下分别放置30min、2h、4h、6h的相应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稀释倍数为110000与15000的HGB[(110.21±20.90)g/L,143.11±10.92)g/L]、RBC[(3.99±0.22)×1012/L,(4.97±0.26)×1012/L]、WBC[(6.78±4.79)×1012/L,(10.78±2.73)×1012/L]、PLT[(130.56±40.99)×1012/L,(189.51±24.43)×1012/L]检验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的不同稀释倍数和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的检测结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获得准确的血液细胞检测结果需要控制好检验的各个环节。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慢性肾衰竭透析人群的快速增加,血液净化的医疗市场日益扩大,如何规范管理这项技术在临床的使用,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中,血液净化工程领域涉及各类血液透析设备,作为生命支持类和高风险的医疗设备,其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液净化工程学 血液净化设备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在医疗检查技术不断发展中,人们对于一些旧的医疗观念出现了变化。早期诊断乙型肝时常参照血清免疫乙型肝炎病毒这一标准,而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运用PCR方法对血清中HBVDNA检测,并且结合免疫组化法对肝组织HBsAg、HBcAg检测,最终结果显示血清HBVM阴性难以彻底清除HBV感染的存在。为了给后期治疗提供指导,需深入了解血清中HBVM阴性的相关问题。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病毒携带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入院后接受血液灌流(HP)或未接受血液灌流分为灌注组(HP组)35例和非灌注组(非HP组)30例,中毒患者送入本院后均按常规给予洗胃,及阿托品、解磷定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HP组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阿托品用量、意识恢复情况、胆碱酯酶活力和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率情况。结果HP组35例全部治愈。对照组30例治愈27例,治愈率为90%,其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两组间意识恢复时间、阿托品所需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意识恢复、减少阿托品的总用量、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灌流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磷霉素的药动药效特性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磷霉素的药动特性、药效特性、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磷霉素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酶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无交叉耐药性等诸多特点,且安全性较高,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能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结论磷霉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对于轻中度感染,可给予单独给药,严重感染则需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结合患者病理和生理状况,制定最佳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抗菌药物 磷霉素 特性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