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手捧一杯酸奶,缓缓翻看那发黄的书页,整个人的身心都进入了那本容纳了千年智慧的书里。

  • 标签: 《中庸》 中庸之道 智慧
  • 简介: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①,发而皆中节②谓之和③。中也者,天下之大本④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⑤也。致中和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⑦。——《中庸》第一章(三)注释:①【中】指不偏不倚、中正合度的一种状态。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 标签: 《中庸》 解读 致中和 注释
  • 简介:《论语·雍也》:“中雍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种丰张,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 标签: 中庸之道 待人接物 论语 儒家
  • 简介:从道德的中庸到伦理的中庸,我们更应该肯定道德的中庸,道德原则规范则表现为规范评价道德主体行为的外在标准

  • 标签: 中庸伦理 伦理中庸 道德中庸
  • 简介:山是一种美,美在刚强,美在坚毅,美在沉稳;水是一种美,美在娇柔,美在烂漫,美在灵动。一花一草一世界,一山一水一自然。李泽厚说美是道德的附庸,那么山水是一个例外,它是自然的流露,美得纯粹,美得天然。

  • 标签: 高中 语文 学生作文 散文
  • 简介:本文对中庸从道德与伦理两个层面上作一些分疏与考察,对中庸可以从道德的层面上进行诠释,在不同的视域中或从不同的层面上诠释中庸

  • 标签: 中庸伦理 伦理中庸 道德中庸
  • 简介:或者说作为道德原则的中庸,这种伦理层面上的中庸观念,《中庸》的作者不仅从道德原则的角度理解中庸

  • 标签: 中庸伦理 伦理中庸 道德中庸
  • 简介:中庸》一书的主旨,在于阐述中庸之道是最高、最完美的道德,它不仅是人道的正执,也是天道的真理。孔子认为中庸很难做到,用"均"、"辞"、"蹈"来做比喻,说到中庸比治理平定天下、推辞爵位俸禄、踩踏利刃还更难做得到。中庸之道的修习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慎独自修致中和、忠恕之道治己治人、至诚尽性成三才等途径做到,成己成物,用心至诚发挥出本性,人才可以更好地成为与天地并生的三才。

  • 标签: 《中庸》 修习方法
  • 简介:孔子“中庸”考释杨福泉据现存史料,“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且仅出现一次。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哲学与道德规范,中庸的要义究竟何在?千百年来,聚讼不已。今天来看,似乎仍有研讨的价值和必要。从中字字源看,中的本义是指在中央旷地的旗帜(或徽帜)...

  • 标签: “中庸” 孔子 “中” 《六书故》 社会矛盾运动 甲骨文字
  • 简介:[原文]灭命之谓性,率①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②离电,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靓,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惯其独也。

  • 标签: 《中庸》 选刊 批注 君子 修道 恐惧
  • 简介:据我看来,玩世主义很少有变成大众所崇奉的流行的思想的危险。在中国,道家的哲学获得中国人本能的感应,这种哲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由每首诗歌和每幅风景画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然而,甚至在中国这个地方,人们依然在过着熙熙攘攘的生活。

  • 标签: 哲学 中国人 风景画
  • 简介:“恰到好处”与“中庸”黄建德选入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恰到好处》是篇美文,但美中不足的是文中的一段话令人费解。这段话是这样的:写到这里,有人会问:“依你说,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什么事都要不长不...

  • 标签: 高中语文 折中主义 文中 孔子思想 建德 令人
  • 简介:冯友兰的'道中庸'从在共相层面'中庸'诠释出发,获得贯通形上形下的基础,从而使其关于人生境界学说具有了不同前人的特色.他采纳将道德理念与价值观念相结合的思路,把中庸与群己之辩、义利之辩结合起来,体现出运用逻辑分析方法于中国哲学、结合中西方哲学等努力,具有方法论与理论观念方面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冯友兰 道中庸 时中 中和
  • 简介:摘要:《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史记》卷第四十七:“子思作《中庸》。”学界认为此说可信。纵观全文作者不仅承继了圣人仁学的道统和精髓,而且还以范畴的形式确定了其理论系统并发挥了其内在隐含的微言大义。在这部著作中,至诚之道以一种多维的“形象”和其举足轻重的深意连接了“性与道”、“人与天”、“私与公”这些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领域,因此它成为一扇由君子之道通向天地之道的大门,转变为一种人放大自我的精神寄托和实现自我至真、至善、至美相融为一的道德模板。

  • 标签:
  • 简介:我国档案学界对文件中心在我国可行性的论证已持续了十几个春秋,但目前仍无定论,不过大体上形成了三种论调:支持论、反对论和综合以上观点的“中庸论”。而“中庸论”往往因其观点的中和性而被称为“两面派”。但中庸之道,若能扬长抑短,择之非过。笔者所持的也正是“中庸论”。

  • 标签: 中庸之道 文件中心 可行性 档案学 反对论 定论
  • 简介:摘要《中庸》是我国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如何抓住它的中心内容很重要,本文论述了《中庸》的主题是修“道”,分别从修“道”,修“君子之道”,修“道”必先修“德”,修“德”需教化这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庸》的主要思想。

  • 标签:
  • 简介:在孔子之前,先民们就有"尚中"的思想,倡导中正之德,对恒常的美德也大加称颂。孔子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之上,为中、庸赋予了仁、礼等重要内涵,使中庸思想得以朗现,并成为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之一。孔子为我们诲示出了中庸的三重境界,从"无过亦无不及"的无所偏执,到"无适无莫,义之与比"的勿有执著,最终实现"无可无不可"的洒脱,为我们能够无限度地接近中庸之道提供了可能。

  • 标签: 中庸 三重境界
  • 简介:五四时期,周作人作为文学领袖之一曾对当时的文学界和思想界起到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作人没有迎潮流而上,相反走回了一个狭小的自我空间,依然高谈"个人主义",崇尚"尊重个性",把个体生命价值放在首位,推崇无功利、无目的的"纯文学"艺术观.周作人的"中庸主义"思想是催发其跳跃性质变的核心因素.

  • 标签: 周作人 中庸主义 蔼理斯 价值取向
  • 简介:孔孟之道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应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其中儒家的“中庸”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范畴,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按照中庸的方法原则去做,才能有恰到好处的道德行为,在道德实践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庸思想尤其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庸思想 和谐社会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