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术界对流浪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着重加强:解释流浪的宏观成因,探讨如何将“儿童优先”的原则落到实处,研究救助保护中心的定位,加强对目前在街头流浪儿童的研究以及对流浪救助保护工作的评估研究,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流浪救助保护中的应用等。

  • 标签: 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 儿童优先
  • 简介: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石家庄市保护流浪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救助流浪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加纳、中国等十几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

  • 标签: 流浪儿童 社会文明 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中国
  • 简介:不幸的家庭王晓海,男,17岁,出生在石家庄周边一个小山村。王晓海的身世说起来很复杂,王晓海的父亲和母亲并没有结婚,他们都在一个村生活,而且王晓海的母亲有自己的家庭,后来王晓海的父亲和母亲逃到外地一起同居生活并生育了王晓海。5岁之前,王晓海与父母一起生活,那段时间应该是王晓海最幸福的时光,不管生活如何艰辛,父母毕竟都

  • 标签: 儿童回归 回归正常 正常生活
  • 简介: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下简称“救助保护中心”)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主要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以及本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现有无法查清或暂时无法查清家庭地址的游泳儿童130多名。

  • 标签: 流浪儿童 转化工作 流浪少年儿童 救助保护 樟木头镇 教育工作
  • 简介:流浪长期处于城市化边缘,缺乏约束管教,流浪生活经历使他们长期处于犯罪亚文化的不良影响之中,极易形成犯罪人格,各种越轨行为也很难矫治。应设立少年警察制度,及时发现辖区内拐骗(卖)儿童案件,办理辖区内被解救儿童违法犯罪案件以及虞犯少年的矫正与保护,从而切实解决流浪回归社会的问题。

  • 标签: 流浪儿童 越轨 越轨行为矫治 少年警察制度
  • 简介:流浪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但是,与物质方面的救助相比,流浪心理救助比较缺失。通过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流浪的调查发现,流浪在进站、住站、出站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需要结合流浪救助站的现有条件,设计符合流浪心理需求、对流浪有切实有效作用的心理救助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预防和减少流浪重复流浪心理的形成,更好地实现流浪救助。

  • 标签: 流浪儿童 心理需求 心理救助
  • 简介:2011年.民政部等部门共同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1》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0~18岁儿童总数达2.78亿。儿童作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群体和各类社会政策的倾斜面。然而,在一些大城市儿童享受到良好的近似“溺爱”的各类福利时,另一些儿童群体却连基本的生活权利都无法保障。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即是流浪

  • 标签: 流浪儿童 救助制度 儿童福利政策 国情 2008年 社会政策
  • 简介:家庭问题是儿童外出流浪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家庭问题得到了缓解,流浪才能真正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流浪救助保护需要家庭的参与。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和我国流浪救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参与流浪救助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建构了”家庭参与流浪救助保护体系”,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解决和家庭问题解决相结合,为我国流浪救助保护工作提供可资参考的新思路。

  • 标签: 流浪儿童 家庭参与 救助保护
  • 简介:一、研究背景适应力的定义为“对适应或发展的重要挑战情境下所展示出来的能力。”(Masten&Coatsworth,1998)该定义引导研究者们从事对于过程的研究,被称为“人类基本的适应系统”(Masten,2001),这一系统使得个人在重要事件和每日压力中成功地适应周遭环境。(Montpetit,Bergeman,Debo-eck,Tiberio,&Boler,2010)。儿童适应力体现的人类适应系统包含能干且贴心的成年人的存在,认知和自我约束的技能,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在既定环境下的积极动机。(Masten,2001)。

  • 标签: 流浪儿童 菲律宾 马尼拉 保护 危险 人的存在
  • 简介:本文以Z市、G市与H市为研究地点,对流浪群体的社会化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特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导致流浪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使许多流浪面临角色的中断与失败、无效的文化传递等问题,进而使一些流浪价值观偏离,人格缺陷较为明显,甚至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因此,流浪的社会化表现为一种畸形社会化。

  • 标签: 流浪儿童 畸形社会化 角色 价值观
  • 简介:流浪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中的特殊弱势群体,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而且逐渐成为社会工作实务中最重要的一类服务对象。将社会工作引入流浪救助领域,对推进流浪救助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在总结该站的社会工作应用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工作融入救助保护工作中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社会工作在流浪救助领域应用提出对策。

  • 标签: 社会工作 流浪儿童 救助
  • 简介: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 标签: 流浪乞讨儿童 福利院 救助 “类家庭”模式
  • 简介:流浪少年儿童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上,离开家庭,脱离监护人的保护,流浪街头连续超过24小时.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的未成年人。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2006年2月22日的报道,我国有15万孩子流浪街头。按照联合国的统计.目前这个群体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亿到1.5亿,抵得上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人口.在我国.15万的数字同样不容小觑。

  • 标签: 流浪少年儿童 儿童救助 社会工作 《经济半小时》 中央电视台 未成年人
  • 简介:流浪流浪文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与西方文学有着不解之缘。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正是这一文学传统的延续。与20世纪中前期的战争灾难和中后期的政治局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移民作家库切的流浪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殖民者的流浪。本文从他的新作《青春》以及他的代表作《耻》出发,通过对移民作家地位和文化归属的边缘性的描述,以及对他体现出的对后殖民时代南非种族问题和如何重整非洲民族文化的深切忧虑和关怀等方面的透视,来分析殖民流浪的文化特征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向西方霸权退却的产物,带有幻想破灭的明显的印记;另一方面它又是通过文化整合而打倒权威的一种手段。

  • 标签: 流浪 殖民流浪 后殖民主义 边缘性
  • 简介:那一年署假,我和苏苏才17,就背着画夹走天涯。17岁的夏季,浪漫又艰辛。短短的二个月,我们就领略到流浪汉的辛酸,沉重于疲惫,更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从上海到江西,我和苏苏计划在江西呆一个月。一路上,我们专挑偏僻的山野小道,乡村农镇,尽量避免把脚伸入都市。一路上,我们见过流浪耍猴、唱锣戏的艺人,特别是,我们还在唱戏的班子里呆了二周,留下了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一堆拙劣的广告画。当时,我们为戏班搞背景美工广告,他们提供我们的食宿。最有趣的是,我演了生平唯一的一场戏,演一名丫头,只有一句台词:"我家小姐在后花园。"我几乎是捏着鼻子念对白,却依旧脱不了浓浓的吴方言,惹得纳鞋底的农民大嫂们哄堂大笑。倒是苏苏会唱黄梅戏,唱得还真不赖,在学校时还

  • 标签: 故事 流浪汉 江西 吴方言 后花园 黄梅戏
  • 简介:背起空空的行囊,装起沉重的希望,我要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去流浪。不必把名字记在花花绿绿的纸片上,也不必把幻想结成太阳花挂在季节的路口上,我有一副脊背,虽然并不威厚,却能为我承起一天承诺;我有一双大脚,虽然并不稳健,却能载我走进明天。

  • 标签: 我爱你 你那 勇敢者 杨音
  • 简介:2007年12月19日,重庆晚报《闹市一家人三个黑孩子》一文报道了家住渝中区南纪门善果巷的牟元伦一家。牟元伦的四个十来岁的孩子有三个是未上户口的“黑孩子”,他们没上学,成天四处流浪

  • 标签: 孩子 日记 渝中区 户口
  • 简介:轰动一时的“江苏高淳民政局替流浪汉维权案”有了一审结果,当地法院以“主体不适格”为由,裁定驳回民政局起诉。流浪汉遭遇车祸身亡,在找不到亲属的情况下,是否“撞了白撞”?在高淳县检察机关的牵头和支持下,当地民政局代替死去的流浪汉将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诉上法院。2006年4月终获立案,并在高淳县法院开庭审理。这个被贴上了“全国首例”标签的个案因媒体的广泛报道,又使不少地方的民政部门纷纷效仿。

  • 标签: 流浪汉 民政局 检察机关 保险公司 开庭审理 民政部门
  • 简介:流浪、乞讨现象的存在,是社会、流浪求乞者以及施舍者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法律对此进行规制时,须客观正视诸方面因素,追寻因果链条,设定规范,调整策略。在兼顾秩序和自由的价值的同时,亦可以尝试以新的方式——沟通和说服——来引导、重构流浪乞讨这一社会问题。

  • 标签: 流浪 乞讨 原因和条件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