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政诉讼中并非任何争议的行政行为都可以适用协调,  (2)因行政指导行为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可适用协调,(3)因行政合同争议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可适用协调

  • 标签: 制度问题 协调制度 行政诉讼协调
  • 简介:  1、诉讼和解与诉讼协调,诉讼协调不得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协调,诉讼协调既可以调动法官引导当事人

  • 标签: 制度构想 协调制度 建立行政诉讼
  • 简介:  (2)因行政指导行为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可适用协调,(3)因行政合同争议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可适用协调,  4、行政赔偿案件的协调

  • 标签: 制度调查 协调制度 行政诉讼协调
  • 简介:<正>不定期制度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一八七六年美国纽约州通过的《教养院法》是美国采用不定期制度的最早的法律,之后,它逐渐被其它各州的法律所采用。不定期制度的特征,是法官在判决时,只作罪名的宣告,而剥夺罪犯自由的刑期则由行刑部门在行刑过程中视罪犯接受矫正的实际表现和效果来确定。不定期刑分为绝对不定期刑和相对不定期刑,前者是在宣告刑中完全不规定服刑期限,后者则是在宣告刑中只规定刑期的上限或者只规定刑期的下限。目前,大多数实行不定期制度的国家已取消了绝对不定期刑,而趋

  • 标签: 不定期刑 制度 改造罪犯 十九世纪 刑期 矫正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的规定是提升领导班子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必须在消除务虚与务实关系定位不准、务虚流于形式、务虚"闭门造车"、务虚成果虚化等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务虚观,做好务虚会的前期调研工作,开好领导班子定期务虚会,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考评体系,实现务虚与务实的有效对接。

  • 标签: 务虚制度 意义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 简介:1992年6月15~1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美国。此前,叶利钦曾于1989年9月、1991年6月和1992年2月3次访美,也与布什总统举行过会谈,但只有这一次被称为'第一次正式国事访问'。一、会晤背景1992年2月1日,叶利钦利用去纽约参加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的机会顺访美国,并与布什总统在戴维营进行了3小时会谈。时隔仅4个月两国再度安排首脑会晤,这既表明双方都怀有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在戴维营确立的'伙伴关系'的共同愿望,更蕴涵着各自的内在需求。(一)从俄罗斯方面看:(1)俄罗斯国内正陷于深重的经济危机,急切企盼从西方获得经济援助。4月1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将与西方6国一起向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提供240亿美

  • 标签: 独联体国家 戴维营 联合国安理会 经济援助 伙伴关系 战略武器
  • 简介:1993年4月3~4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加拿大首都温哥华举行首脑会晤,这是苏联解体后的第3次俄美正式高级会晤(第1次是1992年6月;第2次是1993年1月),也是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的首次高级会晤。一、会晤背景这次首脑会晤最早由叶利钦提出,他于1993年1月曾两次致电美国新当选总统克林顿,建议双方尽快进行会晤。克林顿因优先考虑国内经济振兴问题,计划把会晤安排在今年下半年举行。但随着俄罗斯国内政局的急剧动荡,克林顿于2月初一改不急于会晤的初衷,决定提前于原定的4月11日俄罗斯进行全民公决前夕同叶会晤。俄美如此仓促安排首脑会晤,是

  • 标签: 美国总统 西方大国 两国关系 经济振兴 伙伴关系 外长会议
  • 简介:1998年11月11—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晤。这是今年4月以来两国领导人的第二次聚首,也是日本首相25年来第一次正式访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两国关系的重要文件,提出了促进解决领土问题的建议,向解决领土问题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使俄日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标签: 领土问题 莫斯科宣言 日本 俄日关系 日俄关系 建设性伙伴关系
  • 简介:重庆钢铁(集团)公司是一个具有公司党委积极百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现有子公司24个,在册职工4.4万人。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发展进程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新手段、新方法,建立并不断完善职工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

  • 标签: 重庆钢铁公司 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 调查分析制度 中国
  • 简介:各地检察机关围绕“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一条件的把握,对批准逮捕措施的适用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各地检察机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8月17日颁布了《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其中第4条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一般是指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已构成犯罪。

  • 标签: 审查制度 逮捕 最高人民检察院 附条件 证据证明 犯罪事实
  • 简介:基于"司法不能干预行政"的理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赔偿诉讼外,不适用调解。而在行政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通过协调促使当事人"合意和解"后导致原告撤诉的案件比率却很高。显然,这种法律的硬性规定,越来越不适目前的行政诉讼的发展需要,也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相悖。但是依照我国法治的现状,规定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又会存在许多的弊端,本文拟通过对诉讼协调和解理论的分析,提出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协调和解制度的拙见。

  • 标签: 行政诉讼 诉讼调解 诉讼协调和解 制度
  • 简介:1997年3月20—2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会晤。此次会晤是两位领导人在1996年双双竞选连任后的首次会晤。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俄美首脑“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一次会晤”。

  • 标签: 北约东扩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叶利钦 克林顿 战略武器 俄罗斯
  • 简介:去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颁布施行。今年6月,《浙江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发布施行,这对全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提供了依据。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贯彻落实“一条例一细则”中,加强协调,注重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创新 协调 制度 党政机关 机关事务 浪费
  • 简介:1997年11月9—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江泽民主席举行会晤。这是两国元首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会晤,也是中俄两国元首1992年以来的第5次最高级会晤会晤期间,两国元首对6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讨论了深化中俄关系的合作领域,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这次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推向21世纪奠定了坚实基础,勾划了中俄全方位合作的未来图景,并将对世纪之交大国关系的调整和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中俄关系 首脑会晤 经济合作协定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叶利钦 21世纪
  • 简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定期分析党性是实现党性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得到进一步锻炼的制度设计创新。

  • 标签: 党的建设 党性分析 党员教育
  • 简介:举证责任概念产生于我国民事审判实践,而证明责任则是我国理论上引进的"舶来品"。统一的"举证证明责任"概念内部仍存在不同侧重与区分:举证责任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生活事实的"模糊不清",而证明责任针对的是作为裁判前提条件的法律构成要件"真伪不明"。《民诉法解释》第90条的规定应理解为具体举证责任承担的一般性规定,而第91条是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规定。举证证明责任内部两层涵义各自功能在民事司法上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在解决证据短缺事实疑难问题上共同发挥"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的功能。

  • 标签: 举证证明责任 对象 分配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