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思想史上的莫尔形象是模糊的、复杂的、多元的:无论左翼还是右翼,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社会主义者,天主教徒、新教徒还是无神论者,似乎都能饶有兴味地谈论他们自己的莫尔。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对世界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随着《乌托邦》一书被译成各种文字广为传播,"乌托邦"一词也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各种语言文体中由此增添了一个新的词汇,而由这一词汇所负载着的乌托邦思想也随之得以传播和扩散。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先后有了自己的"乌托邦"。"乌托邦"早已越出《乌托邦》,衍化成了一种符号。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乌托邦思想已构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

  • 标签: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乌托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梦
  • 简介:托马·阿奎那借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实现了对希腊自然法理论的神学改造。阿奎那的神学自然法代表了古典自然法理论的巅峰,他将自然法的本性概括为实践理性,发展完善了奥古斯丁的"恶法非法"论,提出了可具操作性的反抗暴政理论。古典自然法表明了存在、真理和善的内在相互关联。

  • 标签: 阿奎那 自然法 基督教
  • 简介:托马·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上承亚里士多德、廊下派的自然正当论,下接近代自然权利理论。按照托马的教诲,人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获得至福,同时也在于认识上帝。人的自然理性可以建立起一套规范,指导人的行为,实现至福,可是单纯靠人的自然理性,无法认识上帝,因而需要超自然的启示引导人的行为。而且与亚里士多德不同,托马坚持自然法具有普遍有效性,这使他不得不在人的理性之外寻找更高的权威——上帝为自然法奠基。然而,这个包罗万象的自然法理论自有其内在的困难。如果自然法是关于自然之善的规则,是理性的,它便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反之,如果自然法具有强制力,这意味着它源于统治者的命令,源于统治者的意志,就不是理性的指示。这一内在困难源于西方思想史上最基本的两个根源:希腊的理性要素和希伯莱的启示要素。托马的自然法是对这两者的综合,事实证明,这一综合是不成功的。

  • 标签: 阿奎那 自然法 理性 启示
  • 简介:法国经济学家托马·皮凯蒂(ThomasPiketty)的最新著作《21世纪的资本》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被称为“近10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新左翼评论》2014年第1/2月号刊登的对皮凯蒂的访谈正是围绕着这一新作展开的。该访谈涉及收入不平等、财富积累和集中、不平等与民主制度的关系、代际冲突、累进税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本访谈是《新左翼评论》在艾丽丝·贝雅(AliceBéja)和马克一奥利维尔·帕迪斯(Marc-OlivierPadis)的采访(Esprit,November2013)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最后的六个问题后形成的。为方便起见,采访者一律标示为《新左翼评论》。

  • 标签: 收入不平等 托马斯 凯蒂 经济学著作 对话 经济学家
  • 简介:阿奎那法律思想的建树在他的著作中获得整体的表现,既是对以前的各种思想进行汇总、修正和发展.又是当时欧洲中世纪发展时期具有深刻远见的反应。其合理成份在于以亚里士多德为媒介,受文艺复兴的启发,增加浓厚的世俗主义的色彩,成为神学法通往世俗法——“人法”的一座架桥。

  • 标签: 阿奎那 国家 人法 自然法 理性
  • 简介:2007年9月15—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同志、姜辉研究员、张顺洪研究员在德国和瑞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期间在德国波恩的艾伯特基金会总部访问了德国著名学者、德国社民党重要理论家托马·迈尔教授,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纲领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交流。以下是迈尔教授的主要观点。

  • 标签: 社会民主主义理论 托马斯 迈尔 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访问
  • 简介:托马·曼曾说过,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性赋予虚构的故事,让其听起来确凿可信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一点在他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部作品中几乎处处可以找到作者对其所生活的年代、家庭环境的描写。本文试从传记学角度,利用收集到的史料,从地理历史背景、家族族谱、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对这部小说中的自传性成分进行考察和研究。

  • 标签: 托马斯·曼 《布登勃洛克一家》 自传性成分
  • 简介:托马·马登先生于2004年加入国际航空电讯集团(SITA)担任副总裁,分管政府/保安能力中心。在该职位上,他在与SITA边界管理与生物识别器材有关的方面,负责制定与政府相关的策略。本刊在参加APSAsia2006时采访了托马·马登先生。

  • 标签: SITA 国际航空 托马斯 副总裁 先生 集团
  • 简介:托马·阿奎那认为,允诺就是允诺人为自己设定的法律,守约是一个人在自然法下的道德义务。道德行为的目的决定行为的实质或定义,并进而决定此行为的义务范围。而道德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当事人试图践行的两种德性:慷慨的德性或交换正义的德性。托马·阿奎那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承继和超越,二者共同为民法法系“原因理论”提供哲理基础,并弥补了近现代及当代合同法理论在对合同效力解释力上的不足。

  • 标签: 合同效力 亚里士多德 德性 托马斯·阿奎那
  • 简介:中国税收政策过程是一个亟待发掘的研究领域。传统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研究范式聚焦于财政税收属性,而以政策科学为代表的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可以更好地回应中国税收政策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税收政策过程研究结构体系包括税收政策制定、税收政策过程中的行动者、税收政策变迁以及税收政策试点与扩散等内容。文章提出应当重视以政策科学理论的视角研究中国税收政策,进而推动税收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 标签: 公共政策 政策过程 中国税收政策
  • 简介: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托马·迈尔主张放弃使用“民主社会主义”概念,改用“社会民主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托马·迈尔从1991年以来在《民主社会主义一社会民主主义导论》修订第3版、《社会主义还剩下什么?》等著作中反复论述,鉴于苏东剧变后出现的新情况...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党 社会民主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 托马斯 理论家 现实社会主义
  • 简介:批判理论是当今西方知识界的重要理论定位。哈贝马斯对批判理论的创构是批判理论发展的转折性学术事件。总体而言,哈贝马斯的理论工作激活了批判理论发展的可能空间,使这一理论传统摆脱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制造的思想困境,从而使之能够在新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创获它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话语,在某些质点上留下了疑点。

  • 标签: 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
  • 简介: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经济趋向繁荣,都市文化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群星灿烂的时代。这一历史时段.也是被史家称之为“启蒙思潮”的时代.传统士人经历新旧意识的冲突,造就了一批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中国历史发展到此时,提供了一种契机,才有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的横空出世。徐霞客是那个时代最具个人魅力的人士之一,是中华人文史上一个特异的个体形象;而他的《徐霞客游记》,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广泛而系统地探索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标志着我国地理学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 标签: 《徐霞客游记》 中国历史发展 科学技术史 17世纪 16世纪 资本主义
  • 简介: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日益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体系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继之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物种消亡等,使人们对科技进行反思,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其中突出的一支。他们立足于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科技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对科技正负效应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形成一种既立足于批判精神又不否定其积极成果的科技观。

  • 标签: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生产力 劳动
  • 简介:两大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世界著名证据法学者达马斯卡所著的对此作出了深刻的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建构和完善不乏启发意义.英美国家具有独立的证据法,大陆法国家则倾心于法官的自由心证,而缺乏独立的证据法.我国应当实行规范证明和自由证明的混合制度.

  • 标签: 证据法 漂移 思想 证据制度 两大法系 自由心证
  • 简介:顺昌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助理凋研员的林越,人称"傻主任"。对工作——认真得冒"傻气"林越对工作的认真劲在顺昌是出了名的。不说他几十年如一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感人事迹,单说今年年初,县级人大换届选举,因年龄关

  • 标签: 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人大代表 换届选举 林业系统 顺昌县
  • 简介:一片没有边界的原野静静地铺展着,天空是明朗的蓝,云朵是纯美的白.那么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拽下几朵来。雪山的峰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人眼目。纳木措开始与我们捉迷藏.明明就在眼前,可总是开不到湖边.在我们的身前身后迤逦飘忽,司机说距离湖边还有30公里。

  • 标签: 《圣湖纳木措》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 简介:傅说,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一带从事建筑工程技术活动,故以傅为氏,他是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前1250—前1192在位)时期的"三公"之一。傅说一生战功卓著,屡向商王建言献策,为武丁中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后世对其评价极高。孔子赞其为"见德之有报"的名相,庄子则誉其"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他是先秦时期儒、墨、道诸学派公认的圣人,比孔子要早八百年。

  • 标签: 中国 先秦时期 技术活动 建筑工程 殷商时期 建言献策
  • 简介:哈贝马斯的文化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研究范式的不断转换,提出了不同的文化观点。其一,哈贝马斯在批判法兰克福"文化工业"理论背景中展开的公共领域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文化批判到文化消费的转型。其二,哈贝马斯探讨了功能主义文化,提出了社会文化与社会行为动机之间的功能主义关系。其三,哈贝马斯引入了实践-政治视角,在论说交往行动理论体系中提出了文化参与伦理和政治实践的现实可能性。

  • 标签: 哈贝马斯 文化研究 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