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阳早和寒春这对美国夫妇青年时代就来到中国,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延安,他们与大家同吃小米住窑洞,饲养奶牛,转战陕北;在陕北三边,他们参加创建新中国牧场;在西安附近的草滩农场,他们同中国工人一道为畜牧机械化而奋斗;在北京,他们大力宣传延安精神,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 标签: 国际主义战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革命 国事 延安精神 青年时代
  • 简介:1933年1月7日的《红色中华》报,在它的第3版左下角刊登了一篇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短文,悼念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张人亚。然而,张人亚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党对革命的贡献,却长期被埋没。直到近年,随着相关史料史实的陆续发现,张人亚共产主义忠诚战士的光辉形象,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 标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共产主义劳动 工人俱乐部 上海 检察委员会 红色中华
  • 简介:1937年到1948年,钱三强在法国居里实验室由一个青年大学生成长为科学家。同时,这11年也奠定了他成为共产主义的基础。他的导师约里奥是法国共产党员,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全法地下抵抗运动委员会副主席。1940年的一天,钱三强得到了一本《西行漫记》。通过这本书,他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由衷的敬仰。

  • 标签: 钱三强 共产主义战士 科学家 《西行漫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青年大学生
  • 简介:全国政协常委爱泼斯坦先生,离休前系《今日中国》杂志的总编.日前.他在北京寓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爱中国,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儿有我的事业,中国就是我的家!”他说:“我走了一条奇特的路.中国人一般是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爱国主义.”

  • 标签: 政协常委 斯坦 今日中国 我爱 北京友谊宾馆 中国工人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提供了人性基础,爱国主义就是集体主义的特殊表现形态;国家具有阶级性和公共性,国际主义是对国家阶级性的超越、是国家公共性的发展。列宁、毛泽东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结合本国的国情和革命的实际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理论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作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既辩证统一于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也将统一消亡于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

  • 标签: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后,随着美国组织盟国准备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重新回升,美巴之间的密切合作成为美国反恐怖主义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印度的合作愿望则因印巴两国的微妙关系而受到美国冷落.印巴在阿富汗政治重建问题上利益迥异,同时克什米尔暴力事件也突出了印度自身的反恐怖主义问题,这些复杂因素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南亚维系平衡、险走钢丝,为其全局计划增添了新的变数.

  • 标签: 美国 反恐怖主义 巴基斯坦 印度
  • 简介: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 标签: 新自由国际主义 美国 大战略 国际秩序 伊肯伯里 新保守主义
  • 简介:多年来,分裂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对我国领土主权完整造成了重大威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威胁将持续存在,甚至会加剧。研究中国的反分裂主义略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当前,我国分裂主义可分为民族分裂主义和政治分裂主义两大类型。它们是一定条件下、经历一定演变阶段的产物。同时,缘于分裂主义特有的政治性及认同竞争性,近年来,我国分裂主义国际化进程也呈现加速态势。分裂主义已经对我国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及国家认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中国反分裂主义略首先要以国家认同为核心,进行系统的理论构建,进而确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在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和外交诸领域确定具体工作方针和政策。

  • 标签: 分裂主义 反分裂 国家认同
  • 简介:<正>今天,我想谈谈三个国际所起的作用,以及曾经鼓舞它们的基本思想——国际主义思想。因此,我讲话的题目是国际的成败和国际主义的生命力。我想着重谈一个关键的问题;贯穿于现代整个工人运动史中的民族主义国际主义的相互作用和冲突。第一国际是由英法两国的社会主义者发起,在伦敦成立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英

  • 标签: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民族主义 工人运动 第一国际 社会主义者 资本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争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战争观 战争根源
  • 简介:中国的亚洲地区主义略构建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自己的亚洲认同,在国际事务中尽可能反映亚洲的利益。二是建设好三个支点,包括提升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重视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促成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合作。三是在亚洲地区合作中应积极参与和主导规则的制定和机制的构建,在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国的政治大国优势,构筑亚洲地区主义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形成本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中有所作为,逐步建立起涵盖各领域的互惠共赢和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网络。中国在构建亚洲地区主义略过程中,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

  • 标签: 中国 亚洲 地区主义 战略 影响因素
  • 简介:战争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确定对待战争正确态度的客观依据。要正确认识当代战争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性质的基本观点,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战争性质、根据政治目的区分战争性质、依据具体情况区分战争性质、依据时代特点多视角判定战争性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战争性质 政治目的 正义性
  • 简介:<正>30年代,几百名在苏联获准避难的外国共产党人和其他政治流亡者,有和许多苏联人一样的悲惨命运——遭到了斯大林制度的镇压。这种镇压,连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幸免。最近开放的档案中的一些文件证实了,很多共产国际著名的活动家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普通工作人员,为了阻止镇压作出过何等无私无畏的努力。斯大林的政治没有能够摧毁共产

  • 标签: 共产国际 工作人员 季米特洛夫 斯大林 共产党人 执委会
  • 简介: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 人员转移 人员回流 安全威胁 俄罗斯安全 中亚安全
  • 简介:<正>战后几十年来,国际组织数目不断增多,影响日益广泛。这一方面体现出国际社会走向有机化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为国际政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新探讨和平途径的契机。虽然当今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类似国内的理想社会,但在冷战后时代,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多

  • 标签: 国际组织研究 国际政治理论 功能主义者 规制理论 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
  • 简介:要防止和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必须首先认识国际恐怖主义,定义恐怖主义具有必要性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从现阶段来看,国际恐怖主义具有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政治性或社会性、恐惧及心理影响、犯罪性、宣传性等本质特征.

  • 标签: 国际恐怖主义 暴力 威胁 政治目标 犯罪
  • 简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并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世界历史进程的坎坷与曲折,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格局的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改变着它的运动形态和方式,从而将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世界的今天。但在变化和发展着的当代世界上,社会主义也必须适应世界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

  • 标签: 社会主义 国际格局 十月革命 国际斗争 世界殖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