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分形论是当代兴起的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要地阐述了分形论形的特征,解释了几何学中的维和物理学中的量纲的不同涵义.把分形论分数维的概念扩展应用到沸腾传热中的非线性问题的分析中,结合沸腾传热的操作特征和基本原理,以沸腾传热中的推动力△Tsat作为一个动力学维,进行了q-△TDfsat的标绘;对Df的物理意义作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沸腾传热 物理学 非线性问题 几何学 非线性科学 分形
  • 简介:燃气机热泵是以燃气机作为动力来驱动的压缩式热泵.对燃气机热泵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火用)分析和能级平衡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其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1.76,(火用)效率为0.291,能级平衡系数为0.394.与电动热泵等其他供热装置相比,燃气机热泵有着较高的热力学完善性,是一项高效节能技术.由于能级平衡理论分析考虑了(火无)的作用,而热泵供暖时其性能系数的提高主要是利用了环境热量,所以建议采用能级平衡理论来分析评价热泵的性能.

  • 标签: 燃气机热泵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级平衡理论 YONG GEHP 压缩式热泵
  • 简介:主要产品:喷油泵试验台、喷油嘴校验器、喷油泵拆装工具泰安试验设备配厂座落在雄伟壮观的泰山脚下,一九八八年建厂,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3名,高级技术工人数名。工厂技术力量雄厚,检测手段齐全,具备生产制造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

  • 标签: 试验设备 制配 泰安 高级技术工人 喷油泵试验台 高级工程师
  • 简介: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人们以各种理论或模型去描述能源的有效利用,多数给出趋于乐观的前景.从热力学熵增原理,分析耗散结构三个重要环节的可持续性,即导入的可持续性源于各种资源供应的可满足性;代谢的可持续性应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自觉的协调性;废弃的可持续性应立足于废弃物的可再生性和可处置性.得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界自觉有效的协调.提出能源有效利用、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研究是当前与今后的重要任务,并加强用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教育公民.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熵增原理 耗散结构 环境污染 能源
  • 简介:基于生物质湿解腐殖化处理过程中蒸汽的供给和节能与环保的多重考虑,构建了湿解腐殖化处理分别与过热蒸汽干燥及热风干燥联合的系统,并对两种不同干燥方式的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0℃,给料含水质量分数30%~65%时,过热蒸汽干燥可以实现29.71%~40.95%的能量自给率;在给料含水质量分数为60%,环境温度5~35℃时,能量自给率大约为28.70%,同热风干燥相比,节煤率都超过了30%。

  • 标签: 湿解腐殖化 生物质 过热蒸汽干燥 热风干燥 热力学分析
  • 简介:基于生物质热解加氢汽柴油系统的AspenPlus模拟,分析了全系统碳氢氧元素的平衡转化过程,并基于[火用]理论对全系统及各单元进行了用能分析,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条件下汽柴油产率为0.122kg/kg生物质(干基);生物质碳的24.74%转化到汽柴油;转化到汽柴油的氢占实际总氢消耗的19.79%;加氢过程生物油氧38.2%以CO2脱除,其余以H2O脱除。全系统总[火用]效率(η+)和产品[火用]效率(η-)分别为59.9%和32.8%;全系统[火用]损以内部不可逆[火用]损为主,比例达约30%,热解单元是全系统[火用]损最大的部位。热解适宜温度为450~550℃;重整适宜温度为750-800℃,且压力不宜过大;系统自供氢条件下,η+和η-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63.1%和42.6%。

  • 标签: 生物质 汽柴油 热解 加氢 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紫花苜蓿酶解液作为光合氢原料时的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对产氢影响较为显著的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三种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以获取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水平范围内,各因素对能源草产氢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由方差分析可知,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能源草光合产氢性能影响为显著;初始pH值为不显著;由各因素水平值的均值可见,能源草光合生物氢的最佳工艺水平为30℃、pH=7、光照度为3000lx。

  • 标签: 紫花苜蓿 酶解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正交优化
  • 简介: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生物柴油和0#柴油进行燃烧特性分析,比较两者的热稳定性。根据DTG-DTA曲线及实验数据,利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n积分法计算了活化能,并推断出生物柴油和柴油在低温段和高温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实验表明:生物柴油的挥发分较高,易于燃烧;但低温段表面活化能高于生物柴油,热稳定性优于柴油。

  • 标签: 生物柴油 热重分析 热稳定性 动力学方程
  • 简介:实验测定了两种不同板式换热器在低Re条件下(200〈Re〈1300)的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从板片波纹的倾斜角、间距、高度等三方面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阻力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在低Re下,从对传热效果影响程度来看,波纹的间距要大干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而对压降的影响,波纹的间距要小于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相应板片传热系数、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为板式换热器在小流量、低流阻情况下的工业应用提供板型设计、流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板式换热器 低雷诺数 低流动阻力 热力学分析
  • 简介:介绍了用于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CO2、NH3和R290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R290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CO2-NH3,CO2-R290和NH3-NH3复叠式循环的比较,可以看出CO2-NH3、CO2-R290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自然工质 制冷循环 热力学 复叠式制冷循环 二氧化碳 氨气
  • 简介:构建了一套供热功率为310kW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利用蒸汽系统,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太阳能集热器与热変换器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工况下太阳辐射强度、凝水回收比、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和供热功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集热温度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辐射强度对系统性能提升显著;回收凝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制热功率的提升较为明显;系统性能随环境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系统存在最佳集热温度,最佳集热温度随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升高。

  • 标签: 太阳能热利用 低压蒸汽 热力学模型 集热温度
  • 简介:应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平流、顺流、逆流三种进料方式的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流程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6]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工艺流程的可靠性和流程模拟的准确性.在加热蒸汽质量流量和热力压缩机引射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等温差分配法对三种进料方式海水淡化系统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造水比和比传热面积与蒸发器效数、浓缩比、效间温差和进料海水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器效数对系统的热力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效数较少时,采用平流进料方式较为合适;增大浓缩比可以提高造水比,且比传热面积变化不大;当浓缩比较大时,可采用顺流进料,以降低结垢风险;增大效间温差,会降低逆流进料方式的造水比,但会增加平流和顺流的造水比;提高进料海水温度可以提升系统热力性能,但进料海水温度受末效二次蒸汽温度的限制.

  • 标签: 低温多效蒸发 海水淡化 进料方式 ASPEN PLUS 流程模拟
  • 简介:针对燃煤烟气SO2脱除技术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以固体碳材料为还原剂的碳热SO2还原硫磺技术具有重要发展前景,其中抑制非目标副产物的伴生是实现SO2定向还原的关键。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碳热还原SO2反应进行平衡产物量的计算,并通过固定床-FTIR实验分析反应的气相产物,探究了硫产率、副产物CO、COS和CS2的生成规律。基于温度对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结合副反应,来推断出合理的反应机理。在摩尔比n(C)∶n(SO2)≤1.0时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C+SO2→S+CO2,副产物CS2生成量级仅为10-4,理论硫产率可维持在0.9以上。过量的碳会促进COS由主反应物一步生成,高温、碳过量会促进COS向CS2的转化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对实际应用时最佳工况的选取以及单质硫选择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碳热还原 化学热力学 吉布斯自由能 固定床 FTIR
  • 简介:锅炉在装设SCR脱硝装置后会给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带来硫酸氢氨堵塞的不利影响。该文阐述了硫酸氢氨的析出温度范围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空气预热器进行针对性改造的内容,并对改造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 标签: SCR 改造 空预器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不利影响 温度范围
  • 简介:0前言我国能源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健全的能源法律法规来推动和保障。严峻的能源供求关系也要求法律必须对现实的经济生活作出及时反映,要求能源法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法律原则、制度来规范能源经济关系,并在已初步成型的大量成文的能源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从如何保障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完善和改进我国的能源法体系。2005年2月28目颁布,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对能源领域进行调整的法律,

  • 标签: 《可再生能源法》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法律法规 经济生活 供求关系 法律原则
  • 简介:燃料折算成分的定义因新旧两种单位的不同而异,其换算系数应规范为4.182,而不是4.187。当选用前苏联1973年锅炉热力计算标准方法或同类文献中的烟气露点温度计算公式时,必须弄清楚所对应“燃料折算成分”的单位和定义,避免因新、旧两种折算成分换算出现问题而引起的失误或混乱。

  • 标签: 折算 定义 燃料 影响 选择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