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钛硼丝细化对内燃机活塞宏观晶粒度、金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硼丝细化对宏观晶粒度细化效果显著,消除了粗大等轴晶及柱状晶和羽毛晶;添加钛硼丝细化后,初晶硅、合金相未发现明显变化,共晶硅有变短小的趋势;铝合金的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已批量应用。

  • 标签: 铝钛硼丝 活塞 铝合金粒细化
  • 简介:为研究多孔介质材料的表面特性即亲水性和疏水性对其含水状态下的扩散特性的影响,基于材料的气孔分布特性,利用材料表面特性不同其液态水充填方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接触角对多孔材料在含水状态下扩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性质的多孔材料其扩散特性差异很大,疏水性多孔介质的渗透性能和扩散性能均低于亲水性多孔介质。

  • 标签: 多孔介质 表面特性 饱和度 相对扩散率
  • 简介:实验研究了自然对流时水平表面上的结霜现象.实验中空气温度25℃、湿度50%,冷面温度-40~0℃.与先前的铜表面实验结果类似,在冷面温度高于-38℃时,结霜前面上首先出现水珠;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存续的时间越短,冻结温度也越低;冷面温度较高时,水珠冻结时引起的壁温回升较明显;不同冷面温度对应的初始霜晶形状不同;结霜过程中霜层表面新形成的霜晶形状随时间变化.将冷面温度降至-38℃后再与湿空气接触时,发现直接出现霜晶而未经过结露阶段.

  • 标签: 结霜 过冷水珠 霜晶形状 冷面温度
  • 简介:针对三维渗流砂箱实验系统,通过储热与储冷实验,结合咸水层储能模型以及胶体稳定性理论探索储能过程中导致含水介质空间结构以及渗透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储能过程中回灌溶液温度变化造成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发生空间非均质性改变,最终导致渗透性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回灌60℃咸水溶液工况下,砂箱相对渗透率下降到73%,流出溶液黏粒质量浓度最高达5.2g/L;回灌5℃咸水溶液工况下,相对渗透率只下降8%,流出液中没有黏粒物质出现。在储热与储冷实验中,引起黏粒物质重新分布的机制不同。

  • 标签: 咸水层储能 砂箱实验 渗透性能 空间结构
  • 简介:在高原地区开展了燃用含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在汽油机上进行了纯汽油与掺比为10%含水乙醇(95%浓度)/汽油混合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10混合燃料的稳定性良好;燃用E10含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后,能保持发动机的原机动力性;在较低转速内,有效燃油消耗率有一定的上升,随着转速和负荷的提高,有效燃油消耗率的上升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当量燃油消耗率明显低于原机水平;有效热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怠速工况的CH和CO的排放有所改善。

  • 标签: 高原 含水乙醇 动力性 经济性 排放
  • 简介: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庆油田原油综合含水不断提高,许多区块的水的质量分数已达到90%,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了95%.由于缺乏对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混输水平管路压降的研究,制约了高含水采油期不加热集输规模的扩大.针对大庆采油六厂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混输管道,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试验研究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混输水平管路压降.对试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回归处理及分析,得出了百米压降及油气水三相压降与油水两相压降的关系.

  • 标签: 高含水 采油期 混输 压降
  • 简介:本文论述了当今世界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最新技术,分析了各种机内净化技术的潜力,指出了未来柴油机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柴油机 排放控制 机内净化
  • 简介:实验研究了水蒸气对丙烯在金属作用下还原NO的影响。研究了陶瓷管流动反应器在3001100℃时不同条件下水蒸气对脱硝效率的影响,采用XRD对反应后样品表面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N2氛围条件下,水蒸气使NO的还原效率有所降低。在模拟烟气条件下,水蒸气使NO的还原效率增加,如ξ1=0.9,在1000℃时,烟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0%的水蒸气时,NO的还原效率为93.0%,而无水蒸气时NO的还原效率为85.5%。在湿烟气条件SO2对丙烯在金属表面还原NO的效率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在N2氛围,有水蒸气时,丙烷在金属表面还原NO的效率高于丙烯。但在模拟烟气条件下,有水蒸气时,丙烯在富燃料条件下在金属表面还原NO的效率高于丙烷,在富氧条件下则相反。

  • 标签: 烟气脱硝 丙烯 水蒸气
  • 简介:通过对高合金活塞顶面的硬氧层进行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硬氧层不具有提高活塞寿命的作用,反而有害。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建议在活塞设计时,对高合金活塞不要采用顶面硬氧处理。对于以后如何提高高合金活塞顶面硬氧的水平,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活塞 硬氧处理
  • 简介:为彻底解决稠油开采带来的废水问题,设计降膜蒸发的实验方案。建立传热系数的物理模型和实验测定的方案,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稠油废水在降膜蒸发浓缩过程中,传热系数和垢阻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稠油废水蒸发过程中,蒸发器的传热系数随着蒸发负荷的升高,变化比较小;蒸发器的垢阻受废水线速率和传热温差的影响比较大;传热系数的模型考虑到蒸发侧垢阻的影响是合理的。在选定好阻垢剂的前提下,宜将蒸发负荷控制在20L/(m2·h),线速率控制在1.5~2.0L/(m·s)。

  • 标签: 稠油废水 蒸发 传热系数 垢阻
  • 简介:在汽油机台架试验中以SQR481F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燃用E20W含水乙醇汽油与93^#纯汽油的性能与排放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汽油机未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汽油机燃用E20W含水乙醇汽油后,功率下降约4.7%-7.6%;在n=1500r/min、3500r/min、5500r/min时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平均分别增加了5.84%、4.25%及4.36%;当量燃油消耗率下降了1%-6.59%,HC、CO的排放在小负荷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仅为1%;在中大负荷时HC为10%左右,CO为6%-13%,NOx的排放得到了改善。

  • 标签: 含水乙醇汽油 电喷汽油机 性能 排放
  • 简介:石蜡类相变材料RT6相变潜热高、相变温度低、化学性质稳定,但其具有导热系数低、蓄能时间长的缺点,固采用纳米粒子强化传热。通过粒度观测法选取分散稳定性较好的纳米Al粒子制备纳米相变材料,实验分析强化后的相变过程、纳米流体石蜡/纳米的导热性和相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稳定性好,相变温度基本不变为4-8℃,相变焓值略有下降,但导热系数明显提高,可以作为蓄冷系统的新型蓄冷材料广泛应用。

  • 标签: 相变材料 石蜡/纳米铝 热性能
  • 简介:以某型特种车为研究对象,在判定其发动机存在异常磨损的基础上,通过实例阐述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发动机磨损部位识别方法。选取不同聚类元素的发射光谱原始数据进行磨损部位识别,结论表明,类元素的选取直接影响模糊类结果,并对磨损部位识别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为提高故障部位识别的准确度,在聚类分析中应剔除零部件中不存在的及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元素,并依据发动机材料元素构造合理的磨损部位标准模式。

  • 标签: 发动机 磨损部位 模糊聚类 灰色关联度 光谱数据
  • 简介:利用N2作载气通过两级恒温的二茂蒸发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气相二茂抑制受限空间中酒精池火燃烧的一系列实验,以此考察气相二茂对酒精池火的抑制效果。借助于质量采集系统对实验过程中酒精质量变化进行在线测量,并用秒表记录相应的灭火时间。通过对同一工况下重现性好的实验的酒精质量变化速率和对应灭火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工况下含有不同饱和浓度的气相二茂的N2熄灭酒精池火燃烧的时间均比纯N2灭火时间短。特别是在N2流量为1.00m。/h情况下,通过升高油浴温度继而增大N2中气相二茂的饱和浓度可相应的缩短灭火时间,在油浴温度从75升至95℃时,灭火时间的降低梯度大约为2s/℃。

  • 标签: 酒精池火 气相二茂铁 质量变化速率 灭火时间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制冷的发展,具体分析了人类对制冷的要求,从而提出制冷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环保和节能。

  • 标签: 制冷剂 环保 节能
  • 简介:本文对某国产矾基催化进行了台架耐久试验,并分别在耐久试验前后进行整机排放试验及不同氨氮比不同温度下的效率试验。对比耐久前后的结果看,催化耐久后出现劣化,尤其在高温(高于450℃)、低温(低于300℃)下劣化明显,NOx转化效率下降、氨泄漏增多,但整机排放试验满足排放要求。

  • 标签: 矾基催化剂 NOx转化效率 氨泄漏
  • 简介:气凝胶是一种纳米多孔高效隔热材料,但抑制高温辐射能力较差,通常添加遮光颗粒以提高材料的高温隔热性能。基于改进的Kramers—Kronig(KK)关系式和Mie散射理论,建立获得遮光颗粒复折射系数的求解模型,揭示遮光种类、直径对气凝胶一遮光复合材料的隔热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遮光的添加种类、直径、体积含量对气凝胶一遮光复合隔热材料高温辐射特性有较大影响。高温下,SiC的最佳消光粒径为3μm。中低温下炭黑是较为理想的遮光;中高温下SiC和TiO2是较为理想的遮光。理想的遮光在近红外区应具有较大的复折射系数。

  • 标签: 气凝胶 遮光剂 复折射系数 消光系数 辐射
  • 简介:制冷选择是复叠式热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分析模糊、灰色关联在制冷空调领域应用及复叠式热泵制冷选择研究现状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安全性、热力性能、环保性能、成本和热物性5个方面共27个指标组成的制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制冷性能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在47种纯工质范围内为复叠式热泵选择合适的工质。结果表明,综合性能较好的制冷组合为R134a/R601a、R134a/R601、R1234yf/R236ea等。

  • 标签: 模糊 制冷剂 复叠式热泵
  • 简介:本文通过匹配排气氧化催化转换器进行降低乙醇柴油发动机HC和CO的排放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KEMIRA公司生产的Ecocatt84441#氧化型催化转换器对CO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40%,HC的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35%。随平均有效压力的增大净化效率先增大后减小。

  • 标签: 氧化催化净化器 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