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于地源热泵地能换热系统在具有热源条件下土壤热湿迁移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实验,并对模拟计算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认证.土壤含水静态传热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土壤含湿程度对传热能力的影响,以及地下含水程度对换热区域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土壤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传热性能,从而推断含水率在工程中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地源热泵应用中关于土壤含水的传热问题奠定基础.

  • 标签: 土壤 热影响 地源热泵 应用可行性 热湿迁移 换热系统
  • 简介:在比较制冷工质的优劣时,不仅应考虑系统COP,还应考虑循环泵的耗功及压力容器中的压力水平。根据饱和蒸气压将八种环境友好型制冷工质分为四组(R141b&R123,R600a&R142b,R134a&R152a,R290&R717),分组的依据是每组制冷工质的饱和蒸气压曲线非常相近。比较结果表明,R123和R141b、R142b和R600a的热力性能都非常相近,但R123和R600a对环境的影响更小;R152a相比R134a,具有更低的压力和循环泵功、更小的环境影响,但性能系数却更大。

  • 标签: 喷射制冷 工质比较 环境影响 COP 循环泵功
  • 简介: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研究了跨临界制冷循环若干适用条件,详细分析了跨临界制冷循环对环境温度、制冷压力和温度、回热温差的要求,得出了启动危机、最小制冷高低压差等概念.将这些成果用于CO2制冷剂的分析,获得了相应的数据,可供研究CO2跨临界制冷系统应用.

  • 标签: 跨临界制冷循环 CO2 环境温度 制冷压力 制冷剂 二氧化碳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制冷剂的发展,具体分析了人类对制冷剂的要求,从而提出制冷剂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环保和节能。

  • 标签: 制冷剂 环保 节能
  • 简介:该文对电厂采暖制冷利用汽机抽汽供热对电厂热经济性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在低硫分燃煤电厂回收尾部烟气余热供热,提高发电效率,节约能源的观点,并给出有关计算公式。

  • 标签: 采暖制冷 汽机抽汽 锅炉余热 火电厂 供热
  • 简介:通过对稳定情况下半导体制冷器P型元件的工作模型分析,给出了其工作性能的分析解和数值解.结果显示对于单级制冷器,其制冷元件工作在较大温差下时,考虑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必要的.

  • 标签: 半导体制冷器 制冷系数 制冷率
  • 简介:在多级制冷系统超结构的基础上,以年操作费用与设备年折旧费用之和的年度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机制冷系统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利用该模型对乙烯裂解装置乙烯-丙烯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后系统比原制冷系统年度总费用下降15%,经济效益明显.

  • 标签: 多级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丙烯 操作费 超结构 优化研究
  • 简介:根据废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在设计工况(空气温度35℃,冷凝温度55℃,制冷剂蒸发温度3℃,制冷负荷30kw)下,对采用r124-dmac工质的混合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其综合性能系数(copint)为14.85.通过热力循环分析发现发生器负荷率和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合制冷循环工作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汽车 废热 吸收-压缩 混合制冷
  • 简介:制冷剂选择是复叠式热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分析模糊、灰色关联在制冷空调领域应用及复叠式热泵制冷剂选择研究现状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安全性、热力性能、环保性能、成本和热物性5个方面共27个指标组成的制冷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制冷剂性能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在47种纯工质范围内为复叠式热泵选择合适的工质。结果表明,综合性能较好的制冷剂组合为R134a/R601a、R134a/R601、R1234yf/R236ea等。

  • 标签: 模糊 制冷剂 复叠式热泵
  • 简介:提出一种通过微波辅助强化NH_4Cl溶液活化对沸石改性的新方法,制备出一种高调湿性能的沸石基调湿材料。针对沸石基调湿材料的调湿特性,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静态调湿特性测试系统,研究了调湿材料的调湿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基复合调湿材料的吸湿、放湿能力相比天然沸石基调湿材料得到显著提高;环境温度每升高10℃,调控时间至少可减少5h;在相对湿度变化±10%,调控时间变化均不超过10h。

  • 标签: 调湿材料 静态实验 改性 沸石
  • 简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针阀体凸台工序的实际情况分析,介绍了针阀体凸台专机的研制及应用。

  • 标签: 针阀体 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 专用机床
  • 简介:本文设计了一套小型太阳能热泵系统,通过一个采暖期和一个制冷期的试验证明本系统能够达到一定的采暖制冷效果,适合在铁路小站区、市政集中供热不经济的独立小区等地方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标签: 太阳能 热泵 系统 采暖制冷
  • 简介:实验探究了蒸气喷射准双级制冷系统中,气体喷射器进出口参数对喷射器喷射系数、COP和制冷量的影响,并与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进行对比。实验数据显示:随着混合流体出口压力的增加,喷射系数和系统制冷量逐渐减小,而COP则先增加后减小;喷射系数、COP和制冷量随着工作流体压力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引射流体压力的增加,喷射系数和制冷量均增加,COP先增加后减小;当蒸发温度到-31.4℃时(tk=35.0℃),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将不再产生冷量,而蒸气喷射准双级制冷系统可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为-36.5℃。

  • 标签: 蒸汽喷射准双级制冷系统 喷射系数 能效比 蒸发温度
  • 简介:本文首先对离散小波变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详细的描述了小波软门限噪算法,最后在搭建的发动机台架系统上,测试云内4100QB柴油机的振动信号。选择db3小波函数对信号进行消噪处理,说明确定适当的分解层数和合适的阈值的必要性。

  • 标签: 离散小波变换 去噪算法 柴油机 db3小波函数
  • 简介:建立了考虑外部有限速率传热过程和热源间热漏的不可逆半导体固态热离子制冷器模型,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导出了热离子制冷器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表达式;对比分析了不可逆热离子制冷器与可逆热离子制冷器的发射电流密度特性、电极温度特性以及制冷系数特性;研究了不可逆系统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最优性能,得到了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最优运行区间;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外部传热以及内部导热、热源间热漏损失、热源温度、外加电压、半导体材料势垒等设计参数对热离子装置性能的影响。在总传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了高、低温侧换热器的面积分配以获得最佳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内部和外部的不可逆性,热离子装置的发射电流密度及制冷系数都会明显降低;不可逆半导体固态热离子制冷器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特性呈扭叶型;合理地选外加电压、势垒等参数,可以使制冷器设计于最大制冷率或最大制冷系数的状态。

  • 标签: 不可逆热离子制冷器 制冷率 制冷系数 有限时间热力学 性能优化
  • 简介:针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取消烟气加热装置后排烟参数的急剧变化对烟囱设计的影响问题,通过对某电厂三期工程钢烟囱的设计实践,对排放湿烟气烟囱的钢内筒设计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结论是湿法脱硫工艺在取消烟气加热装置后对烟囱设计的影响十分复杂,应加强烟囱设计中环保、土建、热机专业的设计协调,设计时应针对采用不同的烟囱内衬工艺,核算烟囱的内径、流速、沿程阻力是否满足烟囱的安全可靠运行。

  • 标签: 湿烟囱 内衬 内简直径
  • 简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以氯化钙-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式制冷机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工况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系统的工作特性曲线,并采用吸附制冷单管实验台,对制冷系统单元吸附床在解吸和吸附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蒸发压力下,制冷能力随进入发生器的热流变化,吸附床内的传质过程主要受传热过程影响.

  • 标签: 柴油机 余热吸附式制冷系统 动力学 实验 传热传质
  • 简介: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空气制冷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通过对开式空气制冷系统的三种回热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及除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回热的空气制冷系统相比,在相同的工况下,二级回热系统可大幅降低涡轮出口温度,最大降低约8.5℃,并可大幅降低涡轮进口的含湿量,最大降低约35%。同时一级回热系统和二级回热系统均可大幅增加系统的COP和制冷量,但一级回热器对涡轮进口含湿量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空气制冷系统 回热方案 除湿性能
  • 简介:针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布置,对国内已运行及正在设计建设的2001MW机组、300MW机组、6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布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采用该工艺的设备布置以及脱硫占地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是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及采用的设备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提出占地及主要布置。

  • 标签: 烟气脱硫 布置 占地 研究 环保工艺
  • 简介:回收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在提高锅炉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的对流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烟气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水蒸气的质量分数以及Re的变化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冷凝换热的影响。

  • 标签: 含湿混合气体 对流冷凝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