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铝合金表面磷化膜形成基本反应机理,详细分析了铝合金磷化反应前处理,磷化反应过程中三个区域作用及磷化速度影响因素,并对影响磷化膜质量因素如磷化工艺参数、磷化液成分及磷化前后处理等进行了研究。

  • 标签: 铝合金 磷化反应 磷化膜 影响因素
  • 简介:针对不同温度和时间加热后GH4169合金试样表面氧化色变化行为进行分析,对试样表面氧化色图片采集、描述方法进行探讨,并对试样硬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0~850℃加热后GH4169合金试样表面均有金属光泽,颜色变化较丰富且与加热温度和时间之间具有一定对应关系;900~1200℃加热后试样表面颜色差别不大,均无金属光泽并呈灰黑色;在加热时间相同情况下,400~800℃加热后试样硬度值差别不大,850~1200℃加热后,随加热温度升高试样硬度值下降较明显;根据试样实际情况,结合试样表面颜色、状态及硬度值变化可以为判断其经历温度环境提供可靠判据,在试样表面具有金属光泽且硬度值差别不大时主要以表面颜色和状态为依据,试样表面无金属光泽且呈灰黑色时则以硬度值为主要判据;此外,采用规范图片采集过程,利用设计印刷标准色谱对表面氧化色定量分析和UV加膜印刷技术能够较好地描述合金表面颜色变化及存在微小差异。

  • 标签: 高温合金 GH4169合金 氧化色 硬度
  • 简介:用化学方法在AZ91镁合金表面沉积二水磷酸氢钙涂层以提高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生物降解能力。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该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前、后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预钙化过程中形成二水磷酸氢钙涂层呈现出两种不同形貌。预钙化过程中钙化溶液滴定速度强烈地影响预钙化涂层形貌。随着钙化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时间延长,二水磷酸氢钙衍射峰逐渐消失,羟基磷灰石在基底表面析出,表明二水磷酸氢钙在浸泡过程中发生溶解。详细讨论了二水磷酸氢钙涂层结构以及羟基磷灰石涂层形成机制。更多还原

  • 标签: 镁合金 Ca-P涂层 显微组织 模拟体液
  • 简介:为提高镁合金耐蚀性,通过微弧氧化和硬脂酸乙醇溶液疏水处理两步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考察微弧氧化电压、频率和时间对疏水处理试样接触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电压、频率和时间增加,疏水处理试样接触角均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350V、1000Hz和5min时获得最大值.最佳超疏水涂层主要由MgO和Mg2SiO4相组成,其表面微孔直径为~900nm,厚度为~6.86μm,接触角高达156.96°.超疏水试样腐蚀电流密度较基体降低3个数量级,而氢气析出量较基体降低94.77%.

  • 标签: 超疏水涂层 AZ31镁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生物医学应用
  • 简介: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方法在TCA钛合金试样上制备WC耐磨层,研究了不同配比WC和钛基钎料混料钎焊工艺性以及耐磨层耐磨性,同时分析了钎焊热循环对基体组织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比混合耐磨填料时,随着钎料含量增加,耐磨层钎焊成形工艺性更好,在相同工艺下钎焊耐磨层中缺陷含量越少;随着混合耐磨填料中WC含量增加,其耐磨性也随之增加。大面积高频感应钎焊耐磨层时,对基体组织影响较大,对基体组织影响距离为:钎焊一次热循环为2mm以内,而钎焊热循环2次和3次时则在3mm以内。

  • 标签: 高频钎焊 TC4钛合金 WC耐磨层 耐磨性 显微组织
  • 简介:为提高镁合金耐蚀性,并且使其表面具有抗菌功能,从而抑制生物膜形成和生物腐蚀,利用原位水热法在AZ31镁合金基体上制备氢氧化镁膜以及层层组装制备硫酸庆大霉素(GS)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多层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化学测试和浸泡实验研究(PSS/GS)nMg复合膜层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耐腐蚀性能。最后,通过抑菌圈实验和平板计数法评定(PSS/GS)nMg样品抵抗金黄葡萄球菌性能。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复合膜层表现出较好耐蚀和抗菌性能。这种复合膜层可用作医疗植入器件涂层。

  • 标签: 镁合金 耐蚀 抗菌性能 层层组装
  • 简介:用等离子电解氧化(PEO)法在AZ91和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涂层,研究在电解液中添加石墨纳米颗粒对涂层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影响。所用电解液为含有磷酸盐和硅酸盐碱性溶液,并采用两种不同PEO处理时间(1min和3min)。用动电位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涂层耐腐蚀性,用平面-盘式滑动摩擦实验测试其耐磨性能。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观察涂层组织形貌、微观结构、元素组成和涂层厚度。结果表明,石墨纳米颗粒增加了涂层厚度,封闭了表面的孔隙,使涂层更致密,因此提高了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由于AZ91具有更高铝含量,其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比AZ80更显著。

  • 标签: 等离子电解氧化 耐磨性 耐腐蚀性 镁合金 石墨纳米颗粒
  • 简介:通过微弧氧化法在新型医用近β钛合金Ti-3Zr-2Sn-3Mo-25Nb表面制备一层含Ca、P多孔薄膜,再将其在胺基化溶液中活化处理以在薄膜表面引入NH-2。借助XRD、SEM和EDS研究该多孔复合薄膜组成和表面形貌,并通过模拟体液浸泡实验、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和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研究经上述表面改性处理后Ti-3Zr-2Sn-3Mo-25Nb合金骨诱导活性。结果表明:该薄膜主要由金红石型TiO2和锐钛矿型TiO2组成,是一种含有Ca、P陶瓷混合物;薄膜在模拟体液中具有很好生物活性,成骨细胞能够很好地在薄膜上分化、生长;表面覆膜处理Ti-3Zr-2Sn-3Mo-25Nb合金体内骨诱导活性优于未处理Ti-3Zr-2Sn-3Mo-25Nb合金

  • 标签: Β钛合金 Ti-3Zr-2Sn-3Mo-25Nb合金 骨诱导性 微弧氧化 表面改性
  • 简介:水下管道腐蚀会造成管道发生破裂,由于修补复杂性,因此,要在管道维修之前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文章介绍了腐蚀概念和风险程度评估技术,阐述了国内外水下管道腐蚀风险程度评估应用状况及其重要性。

  • 标签: 管道 腐蚀 风险 评估
  • 简介:本项研究建立在“材料结构弱点”概念及“材料结构弱点特性”理论基础上,阐明了依据“材料结构弱点”概念及其特性理论研究微裂纹在材料微结构虚拟扩展问题具体思路与方法,证明了“材料微结构-材料结构弱点特性-微裂纹扩展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对应性规律,为研究微裂纹在材料微结构虚拟扩展提供了新理论与途径。

  • 标签: 微观组织结构 材料结构弱点 微裂纹虚拟扩展
  • 简介: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天然气管道工程介绍了涂层评价准则发展和现状,分析了原材料和涂敷工艺评价存在问题

  • 标签: 天然气管道 内涂层 评价 分析
  • 简介:卡车仅行驶数百公里就发生3起半轴断裂故障。采用断口宏微观分析、金相组织及硬度检查等手段对内半轴断裂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借助有限元方法对内半轴断裂过程和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半轴首先在花键根部发生了大应力扭转疲劳开裂,最终沿半轴横向扭转剪切断裂;半轴反复承受过大扭矩作用是其纵向疲劳开裂根本原因,花键槽底存在小加工台阶引起应力集中,半轴纵向存在大量非金属夹杂物都对疲劳性能不利。通过提高半轴强度水平和冶金质量,优化底盘设计平衡分配桥间扭矩,以及通过结构优化降低半轴应力集中水平等综合改进可以避免此类故障。

  • 标签: 半轴 扭转疲劳 扭矩 夹杂物 应力集中
  • 简介:借助内窥镜,可快捷地分析高精密叶轮铸件腔铁豆缺陷产生原因。通过改进尿素熔化装置,控制尿素液温度,有效地去除了尿素芯浅表面皮下气孔缺陷,改善了高精密叶轮铸件腔铁豆缺陷。通过更改叶轮模具结构设计,采用断开粘接形式,叶轮腔叶片采用铝制抽芯做出,可有效改善叶片表面质量,满足客户表面粗糙度要求。

  • 标签: 叶轮 铁豆 尿素芯 皮下气孔 表面粗糙度
  • 简介:为了提高"∧"型冲压件拉伸模具板材定位精度,稳定生产状态,提升冲压件一次交件合格率和降低报废率,本文以行李舱盖板为例,介绍一种新型板料定位工艺。

  • 标签: 拉伸模 定位挡板 定位器 压料器
  • 简介:通过对DelcamElectrode软件在电火花加工电极设计和加工制作应用阐述,以及采用DelcamElectrode软件进行内镶式滴头模具电极设计过程,提出了在电极设计中采用DelcamElectrode软件,可以使得电极设计智能化和自动得以提高,大大缩短缩短电极设计和制造周期.

  • 标签: 模具 电极设计 DELCAM ELECTRODE
  • 简介:简述了涂层减阻技术基本原理和涂环氧减阻涂料基本方法,指出了减阻技术关键是减阻涂料和涂敷过程;介绍了国内外减阻涂料、API标准对减阻涂料要求和施工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情况;分析了涂层附着力、光洁度、厚度对内减阻涂层质量影响。着重讨论了涂层附着力、光洁度、厚度等缺陷形成原因,并探讨了相应对策,总结了减阻涂层涂敷过程质量控制重要意义。

  • 标签: 天然气管道 内减阻涂层 减阻涂料 API标准
  • 简介:以汽车座椅滑道轨为例,对制件作了简要介绍,结合制件图要求,进行了工艺分析,介绍了级进模排样及模具结构,对模具设计要点作了说明。

  • 标签: 内轨 工艺分析 级进模 模具结构 可调节
  • 简介:分析了高含H2SCO2气田腐蚀特征,探讨了在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同期模拟普光集输工况开展腐蚀性研究与成果;针对普光高含硫、复杂地形、人口密集、全湿气输送地面集输系统,重点介绍了“抗硫碳钢+缓蚀剂+清管+腐蚀监测”综合腐蚀控制与监测设计方案,初步总结和评价了投产运行后腐蚀控制与监测实际实施效果,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建议。

  • 标签: 普光酸性气田H2S CO2 湿气输送缓蚀剂 腐蚀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