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试验主要考察了配有一定量硫脲电解阳极液经除铁、除铜、除然净化后,溶液硫脲含量变化情况。三段净化硫脲能完全被氯气破坏,溶注达到生产1^#电镍溶液要求。

  • 标签: 硫脲 除铁 除铜 除钴 炼镍 电解阳极液净化
  • 简介:研究4J50铁镍合金在500~520℃空气、22%~60%湿度范围内氧化规律和氧化动力学,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氧化膜形貌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初期,基体表面生成不连续氧化膜,其主要成分为Fe2O3;氧化时间为10~15min时,生成均匀氧化膜,其主要成分为Fe2O3和Fe3O4;提高氧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可加快4J50铁镍合金氧化过程,相对湿度高于60%会显著降低氧化膜粘附性。

  • 标签: 4J50铁镍合金 氧化 相对湿度
  • 简介:简述了世界铜资源分布及铜冶炼工艺现状,简介了铜熔炼概况,调査杂质元素在整个系统分配率。借助自主开发计算机模型对熔炼温度、冰铜品位、富氧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杂质元素在各相中分布情况,所得杂质在各相中分配率可为工艺人员进行离线指导,在工艺优化操作、最大化除去冰铜杂质含量、提供合格中间产品提供参考,也可为在线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杂质元素 模型 Matlab分布
  • 简介:以AgCuTi合金粉末为过渡层,采用扩散连接法对石墨与铜进行扩散连接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及万能材料实验机对连接界面的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为870℃/200kPa/10min条件下可实现石墨-Cu连接,其接头界面组织结构为石墨/TiC/铜基固溶体+富银区/铜;接头剪切强度为17MPa,断裂在石墨母材;并分析了石墨/Ag-Cu—Ti/铜真空加压烧结接头形成机理。

  • 标签: 石墨 连接 界面结构
  • 简介:本文开展了铜电解精炼过程中银行为研究,考察了酸度、温度、电流密度、铜离子浓度电解工艺参数、电解液中银离子浓度、高银阳极对阴极铜含银量影响,验证了现场添加氯离子降低阴极铜银含量作用效果。明确银进入阴极铜主要方式,确定了降低阴极铜含银量最佳电解工艺参数。

  • 标签: 电解 阴极铜
  • 简介:采用3D高景深显微镜、扣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观察和分析废旧硬质合金表面的TiN涂层在K2C2O4+H2O2+NaOH介质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并研究TiN涂层腐蚀类型及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废旧硬质合金试样在草酸钾和双氧水碱性溶液反应时问超过2h后,合金表面的TiN涂层能完全去除干净,去除时存在点腐蚀、缝隙腐蚀和均匀腐蚀等腐蚀类型。涂层钛以Ti(C2O4)2^2-形式溶解在溶液,氮则以NH3形式从溶液释放出来。

  • 标签: 化学法 氮化钛涂层 去涂层 腐蚀机理 腐蚀产物
  • 简介:在AR2000ex型流变仪上对沉淀碳酸钙(Precipitatedcalciumcarbonate,PCC)在PEG(聚乙二醇)悬浮体系进行稳态剪切流变实验。通过2种方法来改变分散体系黏度:1)以PEG20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为连续相,分散体系以10℃为间隔从10℃上升至50℃;2)在30℃用相同聚合物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G(PEG200、PEG400和PEG600)。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PCC/PEG200分散体系临界剪切速率越来越大。在剪切增稠区内流动指数N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稠度系数K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临界剪切速率以及临界剪切黏度与温度严格满足Arrhenius关系:η=Aexp[Ea/(RT)]。研究发现随温度变化临界剪切应力不变。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分散体系黏度增加,临界剪切增稠速率减小。PCC粉末分形结构以及聚集体形貌使得体系相对黏度远大于硬球体系相对黏度。

  • 标签: 沉淀碳酸钙(PCC) 介质黏度(ηm) 剪切增稠 连续相
  • 简介:采用无压熔渗方法制备1种新型C/C-Cu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与紫铜对偶在干摩擦往复运动条件下磨损行为,系统考察载荷30~70N和速度0.25~1.0m/s范围内摩擦副材料磨损性能;通过对磨损表面及磨屑显微分析,建立C/C-Cu复合材料磨损机制转变图。结果表明:在选定试验条件下,根据C/C-Cu复合材料磨损程度,可将磨损图划分为轻微磨损区和严重磨损区。在轻微磨损区,低载荷下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较高载荷下,磨损主要由磨屑膜脱落引起;在严重磨损区,复合材料磨损机制为剥落磨损。

  • 标签: 铜基复合材料 干摩擦 磨损机制 磨损图
  • 简介:采用P204对低浓度Zn^2+、Cd^2+溶液进行萃取分离研究,旨在深入了解P204-煤油对Zn^2+、Cd^2+萃取基本特性。研究结果显示:Zn^2+萃取平衡常数在0.17-1.2之间,与国外同类萃取剂DEHPA对Zn^2+萃取平衡常数0.4587比较接近;P204对Cd^2+进行萃取时得到平衡常数在1.07×10^-3-6.9×10^-3之间,与国外同类萃取剂5.248×10^-3萃取平衡常数相比较为接近。

  • 标签: 二-(2-乙基己基)磷酸 萃取平衡常数
  • 简介:以FeMn合金粉末形式在铁基合金粉末添加Mn元素,退火后得到Fe-Cu-Mn部分预合金粉末,采用模壁润滑温压工艺制备Fe-Cu-Mn-C合金,通过对合金密度与硬度测定以及形貌观察,研究Fe-Cu-Mn-C粉末压制与烧结行为,以及Mn含量对合金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退火处理实现部分预合金扩散而得到Fe-Cu-Mn粉末具有很好压制性能,Fe-2Cu-0.5Mn-0.9C压坯密度达到7.37g/cm3,烧结密度为7.33g/cm3;添加适量Mn能有效提升铁基合金力学性能,其中Fe-2Cu-0.5Mn-0.9C合金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达到715MPa;随Mn含量增加,合金孔隙增多、密度下降,导致强度和硬度下降。合金局部氧化对性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Mn含量对合金组织影响不大,Fe-2Cu-Mn-0.9C合金呈现混合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贝氏体构成。Mn蒸发与凝聚是Fe-Cu-Mn-C烧结机制。

  • 标签: Fe-Cu—Mn 粉末冶金 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对湿法提铟过程中铁行为(包括主要来源以及开路方式)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铁对湿法提铟过程危害,并且系统地讨论了湿法提铟过程中铁控制方法,对湿法提铟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湿法提铟 锌精矿 还原
  • 简介: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函,请其按照提供可疑线索,组织力量查处稀土违法违规行为.湖南省政府十分重视,分管副省长立即做出批示,要求长沙、永州、湘西3市州政府落实监管责任,对辖区内7家涉嫌违法违规稀土企业进行查处,并由省经信委副主任带队,率公安、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同志现场督导检查.经3市州政府及省属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查处了江华稀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双牌县富益贸易有限公司、花恒县和顺矿业有限公司等5家稀土违法违规企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140万元;另有湖南和金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和丰化工有限公司2家企业涉案金额巨大,已由长沙市工商局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同时,对相关案件矿产品来源未查清楚等问题,湖南省还将进一步核查,涉及犯罪,移送公安机关依法侦办(具体情况见附件).

  • 标签: 违法违规行为 稀土企业 湖南省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 政府办公
  • 简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高温压缩试验,研究5A01铝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1~1s^-1、变形温度为350~450℃条件下流变行为,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合金在不同压缩条件下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变化强烈影响合金流变应力大小,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大。采用双曲正弦形式ARRHENIUS关系来描述5A01铝合金高温压缩变形时流变应力行为,获得材料常数A、a、11和Q分别为0.06831s^-1、0.0094MPa、2.7089和161.14kJ/mol;在应变速率为0.01s^-1叫及变形温度低于400℃条件下变形时,5A01铝合金组织为纤维组织,而当变形温度升高到450℃时,再结晶程度很高,出现大量等轴晶。

  • 标签: 5A01铝合金 高温压缩 流变应力 显微组织
  • 简介:将35CrMo钢试样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等温奥氏体化处理,采用正较实验法研究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对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影响,并对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一定时,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大,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为950℃;当加热温度一定时,奥氏体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保温初期晶粒快速长大,随保温时间延长,晶粒长大速率放缓。综合考虑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推导出35CrMo钢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用该模型计算晶粒尺寸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 标签: 正交试验 35CRMO钢 奥氏体化 晶粒长大模型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 简介: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研究30%SiCp/Al复合材料高温压缩变形行为,获得该材料在温度为623~773K,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真应力-应变曲线,并在考虑摩擦和变形热效应基础上对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修正。对修正后峰值应力进行线性回归,建立该材料本构方程。根据材料动态模型,计算并建立30%SiCp/Al复合材料热加工图,据此确定热变形流变失稳区。在应变速率为0.01s^(-1)时,随热变形温度升高,该复合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

  • 标签: 30%SiCp/Al复合材料 热变形 本构方程 加工图
  • 简介:采用电子束和真空白耗电弧熔炼法制备Nb-Ti-Al(质量分数,%)合金,利用料浆熔烧法在合金表面制备Si—Cr-Ti涂层,研究在1400℃下合金与涂层氧化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研究基体与涂层氧化前后组织形貌变化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Nb.40Ti-7A1合金在1400℃氧化1~11h后,氧化产物均主要为TiNb2O7、TiO2、Al2O3;氧化前,涂层丰要由(Nb,Ti,Cr,A1)Si2主体层与(Ti,Nb,Al)5Si3过渡层组成,高温氧化后涂层表面形成含有A1203、Ti02Si02阻挡层;合金与涂层氧化行为均遵循抛物线规律,合金在1400℃氧化11h单何面积质量增量为161.98mg/cm2,而涂覆涂层后单位面积质量增量降至9.56mg/cm2,表明Si-Cr-Ti涂层具备良好高温抗氧化性能。

  • 标签: Nb-Ti-Al合金 硅化物涂层 Si-Cr-Ti 高温氧化
  • 简介:答:是否发生奥氏体再结晶行为可以由试验后应力一应变曲线判断,当屈服后应力一应变曲线出现一峰值或者出现抖动现象,说明发生了奥氏体再结晶行为,这是因为奥氏体再结晶会软化材料,导致应力降低,而变形会因加工硬化导致材料应力上升。

  • 标签: 奥氏体再结晶 再结晶行为 试验 利用 应变曲线 软化材料
  • 简介:采用气氛烧结技术制备NiFe2O4-xNiO复合陶瓷材料(x为复合陶瓷NiO质量分数,%。x=0、5、10、17、25),并以该材料作阳极进行960℃铝电解实验。分析烧结体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以及电解试样表层形貌与成分,研究NiO添加对NiFe2O4陶瓷烧结性能和电解腐蚀性能影响,并对该材料烧结机制和熔盐腐蚀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1300℃烧结NiFe2O4-NiO复合陶瓷存在NiO和NiFe2O4两种物相,NiO相含量高于理论值;NiFe2O4陶瓷相对密度为98.54%,添加NiO后复合陶瓷材料相对密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95%以上;电解过程中阳极表面形成不含NiO相致密保护层,阻止电解质熔盐渗透;保护层厚50~80μm,为含Al尖晶石NiFe2O4相;随着NiO含量增加,阳极表面的致密层变得越发不平整。

  • 标签: 铝电解 惰性阳极 铁酸镍 电解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