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查清储层发育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手段,结合测井、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塔中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微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一间房组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小值为0.20%,最大值为3.90%,平均值为1.52%;渗透率最小值为0.003mD,最大值为5.84mD,平均值为0.62mD,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以发育Ⅲ类储层为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均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 标签: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地区是冀东油田近年来非常重要的产区,主要生产层位是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解决该地区单一地质录井难以判别油水层问题,通过统计古近系的气测资料和试油资料,分析多口已试油井的气测全烃、烃组分、峰基比及派生参数特征,优选两组气测参数C1/C3-Wh、Wh-C2/C3,建立了适合于地区的气测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进一步将气测录井与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该区的峰基比一三维定量荧光对比级别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该地区58口井现场综合解释,其中已试油26层,符合21层,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储集层物性差、四性关系不明显的油水层识别难题。

  • 标签: 南堡地区 古近系 气测参数 三维定量荧光 综合解释
  • 简介:对长期有争议的渤海沙地区"红层"的地层归属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渤海沙地区孔店组分布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区内孔二段暗色泥岩具备生烃能力,并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沙地区孔店组的生、排烃量进行了估算,以期拓展渤海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 标签: 渤海沙南地区 孔店组 分布 生烃潜力 油气勘探
  • 简介:为探究川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以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大于80%,重烃体积分数低,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于0.85;部分天然气含H2S,这是研究区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最大差异;天然气δ13C1为-43.17‰~-30.80‰,δ13C2为-33.81‰~-24.90‰,δ13C3为-28.65‰~-22.70‰,总体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均证实,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同时存在部分油型气;煤型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油型气主要来自下伏海相层系。成藏年代分析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有3期成藏: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少量煤型气进入须家河组成藏;晚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大量生成煤型气并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时期是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喜山期,部分下伏油型气经断裂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阶段的流体充注是研究区出现异常高温包裹体与天然气含H2S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天然气成因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须家河组 川南地区
  • 简介: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横向变化较快,纵向非均质性强,如何提取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地震属性来描述其空间展布特征是三角洲前缘储集层预测的基础。以黄骅坳陷孔地区地层发育特征为出发点,以已钻井资料为约束,优选出与已钻井资料匹配最好的地震均方根振幅及频率属性进行储集层预测,分析认为该地区有利储集层分布在G984井—G994井—G40-62井一带以及G36-80井以东区域。同时,通过对目的层段地层切片的提取与解释,对储集层展布规律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油气有利评价地区。后经钻探证实,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标签: 三角洲前缘亚相 河口坝 前积结构 地震属性 孔南地区 储集层
  • 简介: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仅次于苯酐,醋酐,为第三大酸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另外还用于逐药,涂料,油墨,润滑油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纺织品整理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以酐为原料可以生产1,4-丁二醇,r-丁丙酯,四氢呋喃,马来酸,富马酸和四氢酸酐等一系列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

  • 标签: 顺酐 生产现状 萃氧化法 正丁烷法 技术进展 市场分析
  • 简介: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对川中潼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类型的基础上,将须家河组二段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在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步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旋回层序2种结构类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时间单元,详细探讨了须家河组二段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分析了主河道侧向迁移对沉积相展布的影响。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沉积相 须家河组 潼南地区
  • 简介:准噶尔盆地中拐—玛地区上乌尔禾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砂砾岩,具有厚度大、横向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低的特点。砂砾岩储层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泥质含量,根据泥质含量对上乌尔禾组砂砾岩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含泥砂砾岩和富泥砂砾岩。利用单一的测井曲线难以有效识别研究区的泥质含量,根据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利用中子测井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幅度差来拟合砂砾岩储层泥质含量曲线,再经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来预测砂砾岩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实现了砂砾岩储层的定量化预测。经过钻井证实,这一方法预测结果符合率较高,油气显示良好,展示了本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 标签: 扇三角洲前缘 砂砾岩 泥质含量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上乌尔禾组 准噶尔盆地
  • 简介: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动态模拟技术,探讨了歧断阶带的温度压力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歧断阶带经历过多期复杂的热事件,古地温梯度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热流体活动强烈,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个部分组成,断层的发育特征对超压的分布具明显且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压力场的演化经历了原始积累,部分释放,缓慢再积累和快速再积累4个阶段。

  • 标签: 歧南断阶带 温度压力场 研究 热流体 异常高压 油气地质
  • 简介:冀东南堡油田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是利用大位移水平井来实现的,深化认识和研究潜山岩石学特征、地层分布规律及卡取潜山界面的方法,已成为现场录井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堡油田已完井的录井资料,分析了现场录井在岩性识别、地层划分和卡取潜山界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碳酸盐岩录井和元素录井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球化学理论指导识别岩性、划分地层并取得了新认识,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堡油田潜山油气藏的录井方法。现场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大位移水平井现场录井质量、卡准潜山界面效果显著,对冀东油田同类型井的录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潜山油藏 碳酸盐岩分析 元素录井 岩性识别 地层划分
  • 简介:采用高阻油气层和低阻油气层对比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史油田的储层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揭示了造成油气层低阻的主要因素。对阿尔奇公式、变n指数模型、双孔隙水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利用6种不同矿化度盐水的岩电实验测量结果,揭示了n指数以的重要性,同时还应用岩电实验测量结果解决了模型参数的确定问题。

  • 标签: 史南油田 低阻油气层 成因分析 评价 变n指数模型 以孔隙水模型
  • 简介:卡准潜山界面,将技套坐入潜山,是保证潜山油气藏顺利钻探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堡3号构造潜山卡层时常见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力图通过邻区堡2号构造奥陶系潜山和唐海油田寒武系潜山卡层的方法,利用碳酸盐含量分析和元素录井两种技术手段,消除古近系、寒武系徐庄组薄夹层灰岩对潜山卡层的影响,从而卡准潜山界面。同时,本文提出了寒武系徐庄组中完的可行性,在钻探安全方面可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 标签: 潜山卡层 薄夹层 灰岩 寒武系 碳酸盐含量 元素录井
  • 简介:用三种相态判别法和三种经验统计法分析断块流体资料,可以判别断块是带凝析气顶和具边水的挥发性黑油油藏:顶部为凝析气,中部为挥发油,中下部和底部为黑油。

  • 标签: 涠10-3油田 南断块 油气藏 类型 研究 流体组份
  • 简介: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祁连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灰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其中最佳储集体鲕粒灰岩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大加连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裂缝;储层物性差,为特低孔、低渗储层。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孔、渗性具有改善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对储层孔、渗性具有破坏作用,导致储层孔、渗能力变差。根据储层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Ⅲ类和Ⅳ类储层。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南祁连盆地
  • 简介:薇西盆地主体奠基在南沙地块上,发育古新世-第四纪地层,最大沉积厚度为11000m.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沉积演化史,认为薇西盆地是在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裂解形成的.成盆初期(初始裂陷期)与华南大陆相连,其沉积特征与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类似,为陆相沉积环境.晚始新世以后,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南沙地块裂离华南大陆并向南漂移,发生大规模海侵,盆地进入主裂解扩张期;至早渐新世,盆地渐次由海陆交互相过渡为海相;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盆地逐渐由断陷转为断拗,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整体处于海相沉积环境.晚中新世以后,盆地进入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的裂后热沉降期.通过对比解释大量地震资料,在盆地内划分出3个超层序、6个层序,结合地震相的分析,对上新统以下的4个层序进行了沉积相推断解析.

  • 标签: 南海南部海域 南薇西盆地 新生代 沉积特征 地震层序 地震相
  • 简介:油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高盐稀油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主力油层已大面积水淹。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研制了抗盐耐温颗粒调驱剂。室内的热稳定性、抗盐性能和膨胀速率实验表明,所研制的调驱剂能适应文油田的地层特点,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针对文油田调驱的主要目的是挖掘主力油层剩余油潜力,确定了调驱区块的选择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水驱前缘监测和实时监测等工艺技术。

  • 标签: 高温 高盐 调驱 效果 文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