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大园包崩滑体位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李家咀坝址左岸,其稳定与否对大坝构成重大影响。在影响崩滑体稳定的各个指标中,以强度指标为最大。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室内、外试验成果,剔除异常值,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滑带土的强度指标。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对类似崩滑体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抗剪强度 滑带土 大剪试验 异常值 大园包
  • 简介:大陆下地壳是地球深部地壳生长和变形、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及壳内物质分异的重要场所。对大陆下地壳结构、成分与性质的认识,是更好地探索地壳形成、演化等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前提。总结前人根据地震反射、区域麻粒岩和麻粒岩包体等的研究,对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进行归纳;总结大陆下地壳岩石的流变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大陆下地壳流动的几种模式进行对比。

  • 标签: 下地壳 岩石 流变
  • 简介:湖北省蕲春县烈马咀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由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属于梅川杂岩体主岩体乱泥滩单元的组成部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U—Pb谐和年龄为123±0.85Ma(N=15,MSWD=0.21),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3±1Ma(N=15,MSWD=0.21),略晚于乱泥滩主岩体侵位年龄(131Ma)和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峰期年龄(130Ma)。烈马咀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主要元素以高SiO2(74.76%~77.64%)、富碱(K2O+Na2O=7.18%~7.96%)和过铝质(Al2O3=12.73%~14.06%)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1Rb和Pb等)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Zr、P和Ti等)为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δEu=0.41~0.65)特征。烈马咀花岗岩成岩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成因与大别山造山带内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似,均来自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中生代整个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 标签: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烈马咀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简介:由于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部位,苏门答腊岛地震频发。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以西,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消减地带”。这两大板块交界部位的“俯冲消减”,可使得能量在长时间内大量聚集,并在某时刻瞬间释放,导致地震的发生。

  • 标签: 苏门答腊岛 地震强度 沉积物 成分 板块碰撞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大量的水准测量实践表明,由于各种原因(如仪器操作不当、读数错误、记录和计算错误)可能会产生粗差。经典平差总是假设观测值中只含有偶然误差,不含有粗差且平差模型正确,当观测值中存在粗差时,经典最小二乘估计对粗差的探测不够准确且平差结果误差较大,因此,必须寻求新的能粗差的平差方法。为此,从最常用的IGGⅠ方案出发,利用VB6.0编制了差估计计算程序,并用于水准网粗差探测和平差计算。实践证明,该程序操作简单、界面友好、能满足实际的工程需要。

  • 标签: 粗差 抗差估计 等价权 IGG Ⅰ方案
  • 简介:由于地处两大板块的接合部位,苏门答腊岛地震频发。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以西,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消减带”。这两大板块交界部位的“俯冲消减”,使得能量在长时间内大量聚集,并在适当时刻瞬间释放,导致地震的发生。

  • 标签: 苏门答腊岛 地震强度 沉积物 成分 板块碰撞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基坑支护设计土的强度指标C、ψ的取值与试验方法的不同有着极大的关联,不同的强度参数设计出的基坑方案也截然不同,因此强度参数的取值与试验方法的确定是基坑支护设计中重要的环节。

  • 标签: 基坑支护 强度参数 试验方法 内摩擦角ψ 粘聚强度C
  • 简介:用大直径预应力浮锚索桩作基坑浮桩基,桩产生预应力,桩身强度高,可作拔桩和承载力桩。该工艺速度快,节约工程成本,效果良好。作为近几年的新工法,结合实际工程,对大直径预应力浮锚索桩工法应用进行了介绍。

  • 标签: CFG桩 后置无粘结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后张法 抗浮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