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及其西北区有7个温泉,水温37-68°C,流量0.304-24.08L/s,对皮肤病,关节炎和风湿病有一定的疗效,在过去的50年里,除了怀来暖泉温泉外,其余温泉的流量和水温有所下降,其中海淀温泉村温泉、北京小汤山温泉和张家口白庙温泉陆续断流,赤城汤泉温泉和塘子庙温采水温下降3-5°C.造成流量下降甚至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性降雨量的减少和温泉附近钻井过量开采地下热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温泉资源使之能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北京 西北 邻区 温泉 Area 开发利用和保护
  • 简介:通过对2014年新疆及区地震目录的分析及与1970年以来地震目录的比较,结果显示:随着地震台站数目的增多,新疆地震频次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新疆地震发生频度高,强震活动主要发生在阿尔泰、北天山、南天山西段、西昆仑和阿尔金等地震带;大多数地震是浅源地震,中深源地震主要发生在新疆西南部。

  • 标签: 地震编目 测震台网 新疆
  • 简介:通过对广西及区(以下简称研究区)地震活动的背景,包括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断裂带的分布、主压应力轴方向与强震发生的主体地区、地震活动时空扫描异常特点、强震发生的时间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该地区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并对2004年广东阳江4.9级、2005年云南文山5.3级、2005年广西平果4.4级地震前的异常进行了分析,说明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显著。同时获得了区域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主要异常指标,对今后地震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活动性参数 异常特征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研究范围属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曾发生过琼州7.5级大地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部湾发生过6.1级和6.2级地震。至今,在研究区内,尤其是在北部湾、海南陵水东面海域和东方近海,小震活动仍然频繁。本文在收集研究区内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及与其相关的地质构造特点。对未来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给出了初步评价。

  • 标签: 地震活动 空间分布 时间序列 地震活动趋势
  • 简介:对1988年以来新的强震活动期间四川及区强震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的主要判定依据和川西及区的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的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标签: 强震 地震危险区 地震趋势
  • 简介::应用卫星磁力测量资料,研究了新疆及其区卫星磁力异常的性质,提出新疆与华北、西南地区深部构造的关系;分析新疆及其区与中国华北,以至亚洲卫星磁力异常的特性;探讨青藏高原隆升的机制。

  • 标签: 新疆 卫星磁力异常 深部构造
  • 简介: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地区,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办城市之一,近年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该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对于重大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实施、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方法,以构造稳定性为主,突出地球物理场、活动断裂、现今构造应力场、地震危险性、现今地壳变形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并配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1)地壳稳定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张家口及区以稳定和次稳定为主,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22.6%和55%,少量次不稳定或不稳定区,分别占19.1%和3.3%,不稳定区主要分布于延矾盆地和怀涿盆地北缘,应为京张高铁重点设防地段;2)张家口及区可划分为8个稳定性差异大的一级分区,19个差异明显的二级分区,以及42个三级分区;3)崇礼和延庆冬奥会场区地壳稳定性主要次稳定级—稳定级,具有很好的地质安全保障,为冬奥会规划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张家口 京张高铁 冬奥会场区 地壳稳定性
  • 简介:在研究青海及区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时,发现其具有可公度性特征。着重探讨了青海及区强震(Ms≥6.5)活动时间的可公度性,得到该区自1900年以来Ms6.5级,以上地震具有2.53年的可公度值,并给出趋势预测。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可公度性 青海 活动时间
  • 简介:电法勘探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地球物理基础是地层的电性差异。以吐哈盆地及区实际工作为例,论述了地层电阻率野外实测和资料整理方法;分析了测区内电阻率特征。指出吐哈盆地南北两侧地层电性差异明显,北部地区划分为五个电性层,南部地区划分为四个电性层。这为吐哈盆地电法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

  • 标签: 吐哈盆地 电法勘探 电阻率 电性层
  • 简介:    【摘要】  渗漏是影响水库蓄水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勘察设计阶段应根据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库区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来分析判断可能的渗漏地段,并确定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提出防渗处理范围建议。本文对某水库左右岸低谷及左岸煤矿采空区是否存在渗漏进行分析,提出防渗处理建议及下阶段勘察工作建议。

  • 标签:   水库  渗漏  防渗处理  分析   
  • 简介:根据油田开发特征,建立了圆形定压地层中考虑存在井影响条件下的油井不稳定试井的数值试井模型,提出存在井影响的测试资料分析方法,对井的性质和产注量对试井理论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方法应用于油田实际井例对开发试井理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邻井影响 油井 油田开发 试井 渗流 数值分析
  • 简介:利用调制地震方法通过对山东及区1970年以来的所有定位地震进行时间空间扫描。对该研究区内10个ML≥5.5级地震前的调制地震频度、小震调制比Rm、小震调制异常面积Srm和调制地震条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震前调制小震频度的突跳、Rm-t图出现第3次突跳和Srm异常区的连续多次重迭和调制地震条带交汇区可以作为中强地震时、空、强三要素短临预报指标。

  • 标签: 调制地震 短临异常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对1971年以来宁夏南部及区4.9级地震前2.3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时空特征和同心窗信号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生4.9级地震前都存在1年以上的2.3级以上地震平静现象,平静结束后,如果2.3级以上地震出现活跃现象,且同心窗发生信号震,则宁夏南部会发生4.9级以上地震;若平静结束后2.3级以上地震未出现活跃现象,且同心窗没有发生信号震,则宁夏南部区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以上得到的发震统计规律,可以为宁夏南部及区今后的地震中短期预测提供参考。

  • 标签: 地震平静 信号震 中强地震 宁夏南部
  • 简介:为实现深远海潮汐动态变化信息的实时监测,在历元差分模型基础上进行星差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星历元差分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利用1Hz静、动态实测GPS数据验证结果表明,静态观测下Z、F、Z方向的历元坐标差均小于1cm,各坐标分量精度(RMS)优于0.16cm;海洋浮标低动态下,与成熟的GAMIT/TRACK软件解算结果比较,二者在X、F、Z方向的坐标差较差均小于2cm,各坐标分量较差精度(RMS)优于0.5cm.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星间历元间差分模型 精度分析 TRACK
  • 简介: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赋矿主岩,将区内铀矿床(点)划分为花岗岩型、砂岩型、火山岩型、变质岩型和碳硅泥岩型5种铀矿化类型。分析研究了铀矿床(点)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总结指出了铀成矿对围岩时代没有专属性、铀成矿对建造类型具有选择性、铀成矿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铀矿床(点)空间上具有区域性集中和同类型相聚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指出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 标签: 河西走廊及邻区 铀矿化类型 成矿时代 空间分布 找矿方向
  • 简介: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围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块。分4个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及区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的一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和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的北界和西南界断裂的基础。中侏罗世后的逆掩—冲断可分为两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为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三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的东界,印支运动形成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三都断裂的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的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 标签: 黔南坳陷 构造—古地理演化 盆—山耦合 广西运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 简介:将1次大地震后相继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或连发与下次大地震事件的连续过程称为关联序列.分别对中国大陆及区近百年来69次浅源大地震前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连发异常图像的结构特点,各类序列的时程、时空分布及出现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有53次震例的关联序列,包含超过1次6级缺震及连发的2-4元序列,均在0.5~2年内完成,因此在大地震预测中,对大地震前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连发关联序列类型与特征的及时识别,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判定依据.

  • 标签: 6级地震缺震 连发 关联序列 大地震预测
  • 简介:两淮地区已发现储量可观的煤层气资源,阜阳地区煤成气资源量约为1200亿方,因此有必要对阜阳地区及区的聚煤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阜阳地区及区煤系地层特征和煤系地层的沉积环境,对阜阳地区及区的聚煤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归纳出阜阳地区可能的三种聚煤模式。

  • 标签: 聚煤环境 聚煤规律 聚煤模式 阜阳 煤层气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也十分快速。抽油机井机采效率泛指将地下油层液体抽取到地面制定位置的运转过程中,有效做功能量与抽油机井机采系统输入能量的比值,其可直接反映抽油机井机采系统运转状态及石油企业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等,同样也是石油企业提升石油产能及企业效益的重点优化方向。抽油机井机采效率不仅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其还受抽油机井机采系统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影响,因此石油生产企业将抽油机井机采效率的优化提升,细化至油井生产日常管理中,通过系统参数优化、强化生产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抽油机井机采效率。进而推动石油企业的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及管理能力的持续性提升。

  • 标签: 智能化节能技术 效益提升  物联网  智能控制
  • 简介:利用1980~2007年以来,青海省东部及区(34°~40°N,96°~104°E)ML≥2.3级地震资料进行特征参数耽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发生的9次6.0级以上地震中有6次震前7—28个月在震中周围出现叻值异常区,并且大部分地震前的异常区存在异常出现一异常区面积扩大一面积收缩一发震的变化过程,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判定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特征参数Wq值 地震预报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