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过去几年里,科学界己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现象的监测。自然现象监测的目的,是弄清其破坏过程的形成机理、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减缓灾害影响、减少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为探测不同地质和环境背景下的斜坡稳定条件,意大利自1982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岩土工程调查。对众多类型滑坡及其可能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调查显示,在滑坡研究中需要应用最新技术对滑坡进行连续监测。为此,意大利已在数个滑坡上建立了连接多个传感器的自动监测系统(同时也有助于民防)。在该项研究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本文结合了3个滑坡的研究,讨论了与监测仪器安装和管理有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仪器安装 意大利 滑坡 预警系统
  • 简介:2012年4—6月江西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降水虽然较常年同期偏多1.6成,但时空分布相对较均匀,未发生大范围的明显洪涝灾害,对春播春种、早稻生长发育、棉花苗期生长以及二晚播种育秧等比较有利;早稻分蘖前后田间高温高湿,造成稻飞虱、稻瘟病等的发生和蔓延,由于防治及时,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小。

  • 标签: 天气 气候 降水偏多 洪涝灾害 生长发育 播种育秧
  • 简介:2014年7—9月江西省气温略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日照时数偏少。江西省出现了多次大范围的强对流性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局部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先后出现5轮高温天气过程,赣南高温日数创耪高;8月中旬罕见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 标签: 暴雨天气 气候影响 低温阴雨天气 农业生产 高温日数 日照时数
  • 简介:2013年1—3月江西省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分布不均。季度内出现了雨雪冰冻、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但大部时段气温偏高,热量充足,大部地区稳定通过10℃初日较常年提前了15—25d,且3月全省未出现明显的低温连阴雨灾害,天气条件对早稻播种育秧、棉花育苗总体有利,基本未发生烂种、烂秧现象,春播进度较常年有所加快。

  • 标签: 天气过程 气候影响 农业生产 播种育秧 天气条件 烂秧现象
  • 简介:江西省2017年4-6月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略偏少.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前好后差,主要气象灾害为6月中旬、下旬的暴雨,导致赣北、赣中部分地区发生洪涝,造成农作物受灾、居民财物受损,经济损失严重.

  • 标签: 气候影响 天气 农业生产 气候条件 气象灾害 经济损失
  • 简介:7—9月,江西省降水中东部偏多,其余地区偏少;气温偏高,Et照普遍偏少。总体上,伏旱不明显、秋旱较严重,暴雨未造成明显洪涝灾害,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但其间出现的暴雨、干旱、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气候影响 农业生产 洪涝灾害 气象条件 中东部
  • 简介:摘 要: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做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学者们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本文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梳理和相应的评述,以便企业能够更好的根据这些模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使用,有效的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 标签: 培训 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 简介:80年代以来,酸雨问题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大批学者投入了该领域的研究。尽管已有大量的文献报导,然而作为综合性评述文章却极少出现。本文试图以浙江省的酸雨为主题,将自己阅读有关文献的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酸雨率 降水酸度 酸雨问题 降水化学 酸雨频率 评述文章
  • 简介: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化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全球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是干旱的频繁发生。干旱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由干旱,尤其是重大干旱灾害所引起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长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家对干旱研究的需求和近年来在干旱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提出了目前干旱研究领域存在争议的问题、以及面对国家需求应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未来5~10a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预警 干旱成因 干旱研究领域
  • 简介:花岗岩类的分类理论决定其填图方法.现行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依据花岗岩类的I型、S型分类理论和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而建立的.由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不完善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岩组分的复杂性,使得I型、S型分类的不确定性,因而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笔者建议的花岗岩类填图方法是,以基本岩石分类方案为依据,以野外可识别、易掌握的客观岩石学、矿物学、组构学为准则,客观、真实的反映花岗岩类的地质特征.

  • 标签: 花岗岩类 填图方法 同源岩浆 岩石分类 组构 超单元
  • 简介:试井已成为获得有关储层参数和井的情况之类重要信息的最有用技术之一。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使不稳定试井发展成为油藏工程的一个成熟领域,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该学科的重要性为下列几个因素所证实:

  • 标签: 试井分析 典型曲线法 不稳定试井 水平井 压力不稳 流动模型
  • 简介:2006年10月30日,英国政府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斯特恩评述报告。这份将近600页的报告,用一针见血的语言为气候变化定价。该报告的作者,是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 标签: 气候变化 经济角度 经济学家 英国政府 世界银行
  • 简介:国际技术协议通过促进技术的转让与升级,在发展中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巴厘路线图”中的重要议题,在对国际技术协议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评价了国际技术协议内在的价值与局限性。最后对国际技术协议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国际技术协议应当着眼于通过促进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让,推动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更深层次的南北合作,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为中国如何参与国际技术协议给出了建议。

  • 标签: 国际技术协议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2006年10月,英国推出的由著名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强调只有尽快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避免全球升温超过2℃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且减排成本并不高。2008年4月,斯特恩爵士再次推出一份报告,提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基本要素,这对后续国际谈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两份报告的关系和不同特点,对新报告中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全球减排的长期目标和减排义务的分担,通过资金、技术、市场、适应等国际政策措施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减少毁林排放,以及政策执行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解读,其中内涵对深入开展国际气候制度的研究和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有重要启发。

  • 标签: 斯特恩报告 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 国际气候谈判
  • 简介:用于评价污染降解速率的内部示踪法与和降解无关的衰减效应有区别的,该方法是通过使用一种似抗体的内部示踪剂来使降解的污染浓度达到正常化。内部示踪剂与降解的污染物之间保持的衰减应归因于降解效应,并且通过一阶延时方程来评价降解速率的半衰期。平移一迁移方程的解析解被用于评价水流和运移状态。这一状态可能会导致对污染降解速率常数的不正确估价。水流运移特征导致的对降解速率的高估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常用于解释自然衰减作用的内部示踪法可以达到补救的目的。解析解也通常用于评价与某一示范站使用内部示踪剂相关的误差的量级,并且解释使用不同的延时速率常数的示踪剂的不同的降解速率的评价。

  • 标签: 内部示踪法 评价 污染降解速率 水流运移特征 地下水污染
  • 简介:分析了深度不确定性内涵及其特点,包括情景不确定、决策后果不确定和决策方案不确定,指出了传统洪涝风险决策方法过于依赖于气候变化预测结果,未能充分考虑深度不确定性及提供稳健决策。给出了国际上处理深度不确定性的稳健决策方法理论基础,并介绍了被广泛应用于洪涝风险领域的鲁棒决策、信息差距及适应对策路径3种稳健决策方法。对比分析发现,鲁棒决策法有完备的适应措施定量评估体系但计算量大且不易理解;信息差距法可解决不能以概率表式的不确定性问题,而未考虑适应对策的失效情景;适应对策路径法提供可视化的决策路径,未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提出未来可综合鲁棒决策和适应对策路径优点,为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适应 深度不确定性 洪涝风险 稳健决策方法
  • 简介:介绍ITRF2014的定义、测站分布、输入数据、分析策略以及与ITRF2008的转换参数,并分析ITRF2014相对于ITRF2008的改进.ITRF2014是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最近一次更新,它是基于四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VLBI、SLR、GNSS和D0RIS)重新处理解实现的.相较于ITRF2008,ITRF2014不仅在观测数据和测站数量上有所增加,还改善了对非线性运动的处理,包括对周期性信号的估计以及对震后形变(post-seismicdefomiation,PSD)的改正,并提供了PSD模型和地球质心运动模型两个新产品.ITRF2014为地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基准,也为其他坐标框架的维持与精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ITRF2014 ITRF2008 PSD模型 测站非线性运动 转换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