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共和县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长、风速、气压等气候要素的收集分析,判断共和气象条件是否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共和县的气温条件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温的要求。降水量未达到紫花苜蓿生长要求。共和县日照条件有明显优势,远远超过紫花苜蓿所需日照时长。风速、气压在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合理范围之内。综上所述可以在共和县开展紫花苜蓿的引种试验,同时需要后期进一步实地观测分析。

  • 标签: 共和县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风速 气压
  • 简介:走进田垅,踏在轻软、细柔、厚实、密匝的埂上时,总会想起童年时母亲每到秋后孤独、辛苦地筑巴根的背影。儿时家贫。一家五口人生活拮据,父亲做点小生意早出晚归,勉强挣些零钱补贴家中所需,几亩农田收成的粮食也凑合糊到来年夏收。烧柴则是当务之急。秋收后的稻草虽然有那么一大垛,但大部分是用来喂养耕牛的,其余的也根本不够一个冬季烧锅做饭,而且稻草不熬火,煮顿饭至少去掉两个稻草(捆)。在冬天来临之际,必须备上干柴,因为冬是漫长的。

  • 标签: 稻草 夏收 收成 农田 耕牛 喂养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河道护砌大多采取浆砌石护坡,对工程建设与生态绿化相结合的甚少。近年来,护坡绿化虽有了新发展,但又多是利用方块格混凝土填土种草,经不起风吹雨打。为了改变传统工艺,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无沙大孔混凝土的特点,在其中掺加部分酸性聚合物及聚丙稀纤维等高分子材料预制砌块,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在砌块孔隙中充填腐植土、种子、缓释肥料、保水剂等混合材料.并在混凝土表层采用植物纤维覆盖.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种子发芽生长形成植被。

  • 标签: 天津 混凝土 护坡绿化 高分子材料 保水剂
  • 简介:1前言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也叫紫苜蓿苜蓿。在世界上是分布最广、栽培历史古老的豆科牧草,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如索和土库曼高地。现分布世界各国,从南纬40°至北纬60°的广大地区均有栽培,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我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及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种植,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 标签: 紫花苜蓿 气象条件 闽北 豆科牧草 栽培历史 长江中下游
  • 简介:2006年,陕西有23个自动站安装了草面温度传感器,由于缺乏历史资料,“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的地面审核规则库中关于温的第106~114条规则均为空,温资料无法实现机审。本文利用2006年陕西23个台站的温观测资料,为地面审核规则库建立了草温审核的相应规则,同时分析了草温与地温差值规律,为自动站提供温数据质量控制的依据。

  • 标签: 数据质量控制 温度传感器 自动站 历史资料 业务软件 气象测报
  • 简介:为了恢复异龙湖的原生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苦(Vallisnerianatans),在异龙湖0.5m、1.0m、1.5m和2.0m深度水中,开展苦生长实验;监测苦的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和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在水中不同深度的苦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5m和1.0m深度水层的苦生长良好,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的生长被抑制现象;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影响,1.5m深度水层的苦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m深度水层的苦出现负增长,叶片中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水环境现状下,深度小于1.5m的水层适合苦生长,在深度小于1.0m的水层内恢复苦,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

  • 标签: 苦草 水深 生长特性 异龙湖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浅谈土围堰在实际工程中倒塌的一般常见的原因,以及一些预防措施及建议。

  • 标签:
  • 简介:含油气系统从识别、划分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要对各系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有勘探前景的系统,并指出勘探方向.以湖凹陷为例,根据塔里木盆地最有影响的3次构造运动的时限和晚海西运动期下古生界大规模生烃及有效圈闭的形成为关键时刻,参考邻区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海西期含油气系统、燕山期含油气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含油气系统,并对生烃亚系统进行划分和描述.计算了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的生油资源量及评价,并根据与邻区地质条件类比得出,研究区可供勘探的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应进一步勘探和研究.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 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 圈闭 构造运动
  • 简介:采用随机取样、定点调查的方法,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灌植物群落的类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并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春、夏、秋、冬四季中植物群落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物种对时间生态位的利用比较充分,四季中群落组成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春季物种最为丰富,9m2中达29种,香农—威纳指数H’为2.73,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冬季物种最少,为11种,H’为2.14;夏秋季物种多样性介于春、冬季之间。西溪湿地的现有植物组成是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的影响更大。西溪湿地典型的湿地物种偏少,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比例较高,建议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时,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 标签: 杭州西溪湿地 植物群落 季节变化 生物多样性 生态类群
  • 简介:摘要: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内容,也是体现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观赏是一种观赏类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及观赏价值,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阐述了园艺景观设计中观赏的合理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园艺景观设计 观赏草 合理应用
  • 简介: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Thalassia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海黾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海黾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shootsm^-2至941shoots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海黾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海黾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 标签: 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 种内差异 地下茎伸长速率
  • 简介:摘要:通过对桥北地区石村断裂带的分析和成像难点剖析,深度分析成像需求。针对复杂地质目标进行基于成像效果的观测参数的优化设计,并结合桥北地区地质模型进行成像能量和波场分析,最终提出针对性量化设计方案,并通过桥北项目的地质目标成像效果分析,剖面分析来看馆陶组-沙四段浅层纵横向分辨率明显提高,次序断裂、古潜山成像效果得到较为明显提高,针对复杂地质目标进行量化成像需求分析、量化观测系统参数设计、观测系统成像效果分析和效果后评估是此类复杂目标区的优化设计技术方法。

  • 标签: 草桥北地区 石村断裂带 量化设计 分辨率 古潜山 成像效果
  • 简介:利用2013年6月-2014年11月青海15个台站面温度观测资料.建立了各站面温度审核规则库,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差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定时面温度和地面温度温度的差值中,大部分台站为面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最大差值出现在14—15时,夜间差值较小,且基本表现为面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晴天平均差值最大。阴天最小:春、夏季日最高地面温度大于日最高面温度,秋、冬季日最高面温度大于日最高地面温度;秋、冬季日最低地面温度大于日最低面温度;月平均差值较大的站点分别在青南和柴达木盆地,最大差值出现在达日,为-10.8℃;在阴天、多云天和晴天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和面温度差值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标签: 规则库 差值 质量控制 草面温度
  • 简介:以美国萨克拉门托-圣华金三角洲为研究区,提取高光谱遥感影像上沉水植物水蕴的光谱数据,计算水蕴的光谱特征参数,将水蕴盖度与光谱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R725、BD602.9和NBDI587.53个特征参量,与水蕴盖度建立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NBDI587.5为变量建立的盖度估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 标签: 高光谱 光谱特征参数 水蕴草 盖度 HYMAP
  • 简介:为了揭示毛苔植被对沼泽湿地蒸散发的影响,采用野外蒸发桶观测的方法,2007年7月5日至8月8日,在三江平原对不同植物密度下的毛苔(Carexlasiocarpa)沼泽湿地下垫面蒸散发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苔植被的存在能够增加沼泽湿地下垫面的蒸散发;与野外植物密度相同的有植物桶的蒸散发量平均达到13.88mm/d,最大蒸散发量可达22.26mm/d,而无植物桶的蒸散发量平均仅为4.81mm/d;有植物桶的平均蒸散发量为无植物桶蒸散发量的2.9倍。毛苔植物的密度越大,对沼泽湿地下垫面蒸散发增加的作用越大,但只有当毛苔草叶面积指数大于1.5时,下垫面的蒸散发量才会显著增加。太阳辐射和气象要素对毛苔草沼泽湿地蒸散发的影响与植物密度间的关系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毛苔草 沼泽湿地 蒸散发 三江平原
  • 简介:本文首先对峪岭隧洞贯通测量的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且应用测定的实际贯通偏差对照分析,叙述了贯通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的必要性。

  • 标签: 限差 偏差 误差 隧洞 设计 可行性
  • 简介:露水作为下垫面水汽凝结的产物,对其水质的研究可揭示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露水的生态效应。为此,分别于2008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2009年5月中下旬至9月初,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收集了毛苔(Carexlasiocarpa)植株上的露水样品,使用ICP-MS测定了样品中K、Na、Ca和Mg等2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pH。结果表明,毛苔草沼泽露水的pH为(6.42±0.23),研究区未出现酸露现象;露水中金属元素种类丰富,K含量最高,其平均值为29531μg/L,Ag、Th、U、Be和Tl的含量较低,平均值低于0.03μg/L;露水中的K、Ca、Na、Mg、Mn、Fe和Zn的含量远高于当地雨水,露水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沼泽地表积水和大气干沉降为露水中金属的主要来源。露水中Pb、Ba、Se、As、Co、Cr和Cu等微量元素含量极低,表明研究区环境空气质量未受到人为污染。露水水质分析可作为判断区域空气质量的辅助手段。

  • 标签: 毛苔草 露水 金属元素 雨水 沼泽
  • 简介:根据水工隧洞贯通测量的特点,地面导线网布网方案中,应考虑地形条件并结合图形强度,以便合理选择节点,增加多余观测分量,使粗差易于查找,精度迅速得到提高。平差时角的权可根据导线环闭合差算得的测角中误差为初值,而边的权则应以各环组成的导线网,用其计算的纵向闭合差求出的测距精度,作为基础输入计算机,然后通过趋近计算直到纵横向误差比例匹配为好。进洞插点采用精密方法同样可以保证精度

  • 标签: 贯通测量 导线网 边角权配比 方案选择
  • 简介:采用遥感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3年广西海岸互花米(Spartinaalterniflora)的分布现状,并分析其在广西海岸的扩散状况,旨在为全面了解和评价外来物种互花米在广西海岸的入侵状况和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广西互花米的分布面积为602.27hm2,以港湾划分,其在丹兜海的分布面积最大,其分布面积在铁山港湾、北海银滩至营盘镇、廉州湾、英罗港、大风江依次减小;2广西从1979年开始引种互花米,1979-2003年互花米的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23.1%,2003-2008年的为15.3%,2009-2013年的约为9.1%,互花米总体扩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3近期,铁山港湾、北海东海岸(银滩至营盘镇)和廉州湾的互花米依然在快速扩散,尤其是廉州湾的互花米处于种群扩散的爆发期,未来几年,廉州湾很可能将会被互花米占据;4互花米在广西海岸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往西发展的趋势,并且有扩散进入越南的可能性。

  • 标签: 互花米草 扩散 广西 海岸 廉州湾
  • 简介: 摘要:本研究针对甘肃洮河流域山水林田湖沙的生态恢复进行了深入探讨。洮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当管理,其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采矿活动的普遍性使得地质灾害隐患增加,地形地貌和土地遭受重创。生态修复成为当务之急,以防止进一步的生态退化和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洮河流域治理区山矿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识别出坡面自然生态条件差、土壤受损严重和植被严重退化等为生态修复的主要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生态修复对策。包括实施洮河流域边坡修复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加强土壤和水环境修复,改善土壤质地,保持水源纯净;以及通过科学方法恢复植被景观,增强生物多样性。本文强调了生态修复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指出成功的生态修复需要综合应对地质、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综合施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配合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共同努力,甘肃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望逐步恢复,实现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 标签: 生态修复 洮河流域 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