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823年(清道三年)中国南岭以北普遍发生水灾,其中太湖以东地区受灾尤其严重。通过清代至民国的方志、档案等资料,对该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重建和分析,认为此次大涝是雨带异常和吴淞江淤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1823年2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3个降雨集中期,降雨总量较常年显著增加,春雨和秋雨持续时间较常年明显延长。2月份开始该区受雨带影响,3月中旬至6月上旬雨带长期滞留,与梅雨带重叠造成连续强降雨;8月上旬至中旬台风活动导致"伏旱"缺失;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南退雨带长期在本区滞留。同时,河流系统排涝功能严重萎缩,吴淞江感潮河段的井亭渡—曹家渡河段容积仅有正常情况的1/5左右。此次大涝是降雨带异常与河流排涝功能萎缩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1823年 水灾 太湖以东地区 吴淞江 降雨异常
  • 简介:摘要对于城市轨道光面爆破而言,应首先确保爆破工程的质量和准确性。在爆破工程的质量和准确性得以实现的条件下,应当对城市轨道光面爆破的成本费用加以有效的控制。城市轨道光面爆破成本对于企业整体成本费用的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城市轨道光面爆破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篇首段落对光面爆破的基本内涵加以阐释,进而通过后续段落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光面爆破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有效控制城市轨道光面爆破成本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城市轨道 光面爆破 成本控制 策略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得以蓬勃的发展,高速公路是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们对高速公路建设进度越来越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少的隧道工程作业都需要实施爆破作业,但是爆破成果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并未有相应的开挖程度分析,这就会导致整个工程因爆破施工的疏漏而影响工作效率,尤其施工进度会遭受重大影响,从而就需要合理的应用光面爆破施工技术,以此为整个高速公路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 标签: 高速公路 隧道施工 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超欠挖对结构和成本的影响,光爆技术成为了主要的施工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光爆技术不但能够减少超欠挖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保护隧道结构,避免开挖过程中对隧道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坏。基于光爆技术的优点,正确分析隧道光爆超欠挖对结构和成本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正确分析隧道光爆超欠挖对结构和成本的影响,有利于实现隧道超欠挖的有效控制,进而减少隧道超欠挖现象的发生,保证隧道的结构安全,同时降低施工成本,保证隧道施工的有效性。

  • 标签: 隧道光爆技术 超欠挖 结构和成本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