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祁门县石资源丰富,品位高,呈脉状产出,延伸数公里,浅青色,块状构造,斑状-交代结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酸性浅色侵入脉岩—石英斑岩、二长花岗斑岩、闪长花岗斑岩经热液蚀变而成,侵入于新元古代的木坑组、牛屋组的砂质,粉砂质千枚岩、板岩地层中,受北东向及东西向区域断裂控制。自古以来是皖南及赣东北地区优质石原料的供应地。

  • 标签: 瓷石 勘查标志 成矿模式 安徽省祁门县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逐渐发展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促使装饰装修工程的发展。装饰装修企业在其发展中,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就要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研究,使得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顺利开展,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还可以促进装饰装修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是分析装饰装修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概念与要点,并对加强装饰装修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

  • 标签: 装饰装修工程 工程造价管理 成本控制
  • 简介:摘要对公路隧道防排水体系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所存在的缺陷,并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针对当前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存在的缺陷对隧道结构的危害,从分区防排水和抗冻害防排水设计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当前公路隧道的防排水体系的发展趋势。分区防排水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研发抗冻保温新材料、新能源、新的抗冻害排水系统结构形式成为抗冻害防排水设计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公路隧道,防排水体系 施工技术
  • 简介:摘 要:侏罗纪时期气候发生过剧烈变化,能划分为早侏罗世早中期、晚期,中侏罗世早、晚期以及晚侏罗世等5个演化阶段。早侏罗世我国北方为温暖潮湿气候;中侏罗世早期,气候属于潮湿类型;中侏罗世晚期,转变为半潮湿-半干旱气候;晚侏罗世时期,东北北部地区显示为潮湿气候,华北和西北地区处于半干旱-干旱气候。东南地区早侏罗世以温湿气候为主;中侏罗世早期为半温湿气候,并存在短暂干热气候,中期开始逐渐向半干热气候过渡;晚侏罗世时期,南部气候为干燥炎热。西南地区早侏罗世早期为半潮湿温凉或湿热型气候;早侏罗世晚期为半干旱炎热气候环境;中侏罗世时期为以半干旱-干旱为主伴有湿润的气候特征;晚侏罗世时期,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西藏—滇西地区早侏罗世为偏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侏罗世时期,为炎热气候;在晚侏罗世羌塘盆地的气候演变为热-干型。

  • 标签: 侏罗纪 古气候 演化特征
  • 简介:摘要:在现时的建筑装修行业中新材料不断涌现 ,其中用高分子粘土经 1160℃高温烧结而成的大规格板由于规格大、薄、自重轻、色彩丰富及品种多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采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内外墙面、柱面。该种粘土经过 1000℃以上的高温灼烧后,可以组成大规格的板,该种板就是现如今建筑装修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纤板。在大量的工程实践案例中,都有纤板为主要外墙施工材料的工程项目。大规格的纤板施工如果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和关键施工工艺技术的指导,施工工程项目极有可能会存在大的隐患。

  • 标签: 大规格 纤瓷板 工程项目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由于天气、气候、人为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原因,瓷砖完成的1~2年内可能会发现小面积隆起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一块瓷砖的更换会导致邻近的多块瓷砖出现不同程度的空鼓、翘起,甚至挤裂现象。而大面积地砖隆起现象却不常见。笔者在从事施工组织时,发现在同一建筑、不同楼层、不同施工队伍、相同施工建材的前提下,多个房间大面积地砖整体隆起,且仍有继续扩散的趋势。这些房间多不相关、相连,随机出现。笔者以AykonCity项目为背景,对瓷砖整体隆起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整治措施进行浅析。

  • 标签: 小区出新工程 外立面软瓷 施工技术
  • 简介:开展断路器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铅合金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对提高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有重要意义。利用ANSYS,建立了LW36-252/T3150-40型柱式SF6断路器的有限元模型。并以IEEEStandard693推荐时程和汶川地震典型时程作为地震输入,分别计算了支架底部未安装与安装铅合金减震器时断路器的地震反应。分析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对断路器的抗震性能作了评定。铅合金减震器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有效提高设备的抗震能力,此断路器可达到IEEEStd693-2005中等水准抗震水平。

  • 标签: 断路器 铅合金减震器 IEEE STD 693 减震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时刻注意,紧抓不懈。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道路桥梁在交付使用后出现的各种诸如桥梁倒塌、路面塌陷等事故暴露出我国在道路桥梁的施工及维护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亟需得到切实加强和改善。

  • 标签: 道路桥梁工程 施工质量缺陷 成因 防治措施
  • 简介:利用CFL-03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塔中开展了边界层风场探测研究,根据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连续的边界层风场探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850hPa、700hPa和500hPa特征层风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中地区850hPa特征层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风速年变化较小;700hPa特征层风速6月最大,9月最小,6、8、9月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其余月份为偏西风。500hPa特征层风速9月最小,11月最大;6、9月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其余月份为偏西风。

  • 标签: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中 特征层 风廓线雷达 空中风 风向
  • 简介:新出《南宋太常寺主簿周士墓志》是一方颇具文献史料价值的墓志,可与地方史料互相补充佐证,为研究墓主的生卒年月、家族渊源以及南宋年间嵊县一带经济社会情况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考察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官年问题提供了一个著例。另外,通过这方墓志也可揭示周氏家族与南宋温州状元王十朋之间的一段因缘。

  • 标签: 周汝士 生平 墓志 王十朋 官年
  • 简介:摘要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市场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要,提升人们居住环境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目标,作为建筑行业中最为关键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不但影响着人们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质量,同时还对人们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业界对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固改造项目大量出现,建筑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水平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因此,要结合建筑施工实际条件,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既要保留传统技术中实用性较强的部分,又要引进先进的加固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使得总体技术水平获得较大提升,确保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更好地实现服务于民的终极目标,更好地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总体水平,推动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 标签: 土木工程 结构设计 结构加固 地基加固
  • 简介: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hPa有利的副高位置和低层低压系统的活动和维持是形成这一地区显著秋雨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副高的位置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分析发现Nifi03.4的海温指数对该区域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10月Nino3.4指数和同期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之间的相关能够达到-0.47,超前3个月(即5~7月)的Nino3.4指数与8~10月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的相关亦能达到-0.43。从跨季度气候预测的角度来考虑,5~7月的Nifi03.4指数可以作为预测8~10月南海秋雨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南海秋雨 降水 季节变化
  • 简介:简单介绍了铁磁体磁场的基本计算公式及其特征,并通过海上铁磁体搜寻实例加以解释和说明,为利用磁力仪搜寻铁磁体工作提供了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解释和判读方法.

  • 标签: 铁磁体 海上搜寻 磁异常 磁场特征
  • 简介: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小盆地(包括苏干湖盆地)是中国西部潜在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前期工作揭示了在柴北缘西段发育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的中生界烃源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分析对于研究烃源岩及储集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柴北缘西段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认识相对较少,制约了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钻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初步落实了柴北缘西段侏罗系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苏干湖盆地早中侏罗世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侏罗世发育辫状河,物源可能主要来自北部祁连山;赛什腾山南缘侏罗纪发育沼泽—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富含煤层,物源来自西北和东北;冷湖一带早侏罗世主要发育湖西山组深湖—半深湖沉积,物源可能来自西北部阿尔金山附近。泥岩样品沉积地化分析显示研究区整体为还原环境,不同采样点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构造-沉积演化分析表明,早侏罗世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初始断陷,湖盆沉积中心位于冷湖一带;中侏罗世中期(对应于大煤沟组四段)苏干湖盆地内部裂陷成盆,沉积中心向东转移,后期(对应于七段)湖泛形成大湖盆。侏罗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大煤沟组五段至七段湖平面上升时期。

  • 标签: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 苏干湖盆地 侏罗纪 沉积相 沉积环境
  • 简介:摘要:声纹鉴定是一种针对声音和语言进行个体同一识别的鉴定技术,通过对声纹细节特征的量化后进行语音特征的识别能给案件侦查提供一定的帮助。随着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变声技术的出现,声纹鉴定在公安工作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在技术强警的大背景下,以地方方言口音对普通话的影响为切入点,针对潮汕地区特有的普通话发音对其语音共振峰进行研究,发现了潮汕地区发音的几个特点,研究结束后能通过语音对是否潮汕地区发音进行地区识别判断。

  • 标签: 声纹鉴定 声纹特征 潮汕地区 方言发音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铀矿化样品可视为m个变量构成的相空间中的点集,用改变子空间尺度的方法求得砂岩铀矿化样品在一维、二维、三维和四维相空间中的分维为0.74、1.03、1.23和1.54。不同矿床和同一矿床的不同矿石类型、不同高程和不同温度范围的矿化样品在不同变量及其组合构成的同维相空间中的分维相同或相近,反映它们的空间结构自相似。本文还探讨了相空间维数与分维数、分维数与子空间尺度的关系,并评述了分维的地质意义。

  • 标签: 分维 相空间 自相似 空间结构 砂岩铀矿
  • 简介: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其中以7月和8月为最多;每年6~9月为北上热带气旋登陆季节,7月和8月登陆的热带气旋占85%。从强度上看,能够到达北方的热带气旋一般都是较强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上热带气旋定义区后,总体强度明显减弱,但在进入黄渤海时仍能够达到台风的强度;与北上热带气旋相比,北上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更大。统计分析发现,在辽宁和华北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大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的热带气旋。北上登陆热带气旋和北转向、中转向的热带气旋一般均能产生暴雨和大风。

  • 标签: 北上热带气旋 气候分析 强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