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水口库区垂直形变资料分析水口库区的垂直形变情况。

  • 标签: 水口库区 垂直形变
  • 简介:摘要:实施水库清淤工程可以增强水库的防洪及兴利能力,从而保证库区及下游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进行清淤工程的同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水库库容的长期监测,及时掌握库容淤积情况,在淤积泥沙未对水库产生严重影响之前及时清淤。

  • 标签: 水库清淤 淤积泥沙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前来看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呈现良好发展态势,GPS技术应用范围处于不断扩展的趋势,尤其在监测方面。GPS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以及全天候监测等一系列优点,人们开始逐渐重视GP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主要详细阐述了GPS用于水利库区滑坡监测的相关问题。

  • 标签: GPS 滑坡 监测网点 数据采集 外业观测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水口库区地震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对水口库区地震成因及今后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 标签: 水口水库 地震成因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油库区主要是储存各种石油类产品,例如成品油、原油、液化石油气等。现阶段,油库区的消防设计主要包括灭火及冷却两方面,一旦油库区发生火灾,利用泡沫系统进行灭火,同时利用水喷雾系统对着火罐及相邻罐进行冷却降温处理。

  • 标签: 油库区 消防设计 给排水设计
  • 简介:本文以实际考察资料,对陈蔡水库库区的小气候特征作了分析,为其开发提供气象依据,亦有助对大、中型水库“水体效应”与“冷湖效应”的认识。结果表明:群山包围的大、中型“盆地”水库,“冷湖效应”明显。除水体附近的地方外,夜间最低温度低,白天温度高、湿度小、变幅大。“水体效应”离水体越近越明显,可使冬季最低气温提高,使冷空气影响滞后。且不同坡向、海拔、位置小气候有较大差异。伸入库区的半岛最低气温随高度分布为反S型。总体上这些地方柑桔的越冬温度条件有所改善,但提高的温度不多,仍属种桔不甚适宜区。

  • 标签: 水库库区 气候特征分析 陈蔡 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特征 体效应
  • 简介:摘要:水库库容淤积是一个严重威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对水库库容淤积现象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了引发水库淤积的主要原因,包括流域内水土流失、河床冲刷和库区周边开发建设等。随后介绍了基于遥感技术进行水库库容淤积监测的多种方法,如实地测量、航空测量和卫星遥感监测,并对其工作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针对水库库容淤积问题,文中提出了多种工程和非工程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包括疏浚、加固河床和修建拦沙坝等,非工程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流域综合治理等。最后,本文以某些典型水库为案例,分析了淤积成因及其对库容的影响,并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建议。

  • 标签: 水库库容淤积 遥感监测技术 流域综合治理 防治措施
  • 简介: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标签: 三峡库区 降水 气温 日照 风速 蒸发量
  • 简介:1引言在目前我国的气象站网条件下,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范围区域内往往无气象测站,对此类小范围区域强降水的定时定量的预报水平明显偏低,极易出现漏测、漏报。如9914台风,我市东圳库区的西北部山区出现24小时雨量极值高达637mm(水文资料),而莆田市三个气象站的24小时雨量均小于250mm,雨量差异悬殊。所以有必要开展小范围区域面雨量预报,尤其是开展重要大型水库的面雨量预报研究,

  • 标签: 面雨量预报 莆田市 库区 气象站 预报水平 定时定量
  • 简介:根据Z~I关系,使用南昌713-C数字化雷达探测资料.对柘林水库库区降水的定量测量进行了研究,并用经验公式进行了试报。

  • 标签: 雷达 定量测量 降水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萌山水库重要性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库区进行清淤是必要的。并通过对目前主要的三种清淤方案进行全方位的对比,确定了适合该水库的清淤方案,为推进水库库区清淤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

  • 标签: 库区清淤 水下施工 环保挖泥船+干化处理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604211341391118°40′26°22′118°41′26°22′闽清湾口417Ⅴ水库诱发地震  现场调查所确定的宏观震中位于闽清湾口前洋村附近(见图22-1),与微观震中基本吻合,仅有2公里的误差。二、地震烈度分布自1993年3月底水口水库开始蓄水,5月份起就有诱发地震发生,后逐渐频繁,且震级加大。本次41级地震是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经过现场考察,绘制出地震烈度分布图(图22-1)。图22-1 水口库区41级地震烈度分布示意

  • 标签: 水口库区 震源机制解 水库诱发地震 地震基本参数 1996年 库区地震
  • 简介:影响水库库容的主要因素有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水库运行情况,其中来沙条件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介绍了万家寨水库泥沙淤积测量情况,并对库容淤损及泥沙淤积量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水库泥沙 淤积 测量 黄河 来水条件 万家寨水库
  • 简介:库区塌岸问题是大型水库库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到库区地质环境的改变,还直接影响到该库地带的移民安置规划。本文通过对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特性进行分析,得出该类冰水堆积体岸坡塌岸类型主要为淘蚀一坍塌型。并采用卡丘金法、两段法、成勘院法对塌岸范围进行预测,为场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依据。对类似库岸岸坡塌岸预测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水库塌岸 移民集镇新址 冰水堆积体 塌岸类型 预测评价
  • 简介:以长江三峡库区二个岸坡风化层上的古滑坡勘查成果等资料为基础,探讨了长江的发育和库区岸坡再造的地质时期、背景、形成过程和机制。在自然环境中,长江岸坡再造经历了几十万年由长江在水平方向上的冲刷、侵蚀和岸坡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风化—崩塌—拉裂—蠕动—推移—挤压—形变—剪出等重力调整的演变模式。但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各种人为因素的注入,特别是库水对软弱岩体长期的浸泡及反复的水位升降,各项建设工程的爆破等都加剧着库区工程地质环境的恶化,扰动和破坏了岸坡岩体重力调整演变模式,快速甚至于瞬间激发着岸坡再造,形成了负向变化的趋势,使人深感不安,特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 标签: 三峡库区 岸坡再造 人为因素 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金沙江上游波罗水电站库区泥石流较发育,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130条。泥石流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多集中发育于岩性相对软弱的千枚岩、岩屑砂岩及板岩的相对宽谷段,多为黏性泥石流。流域内绝大部分泥石流处于衰退或停歇状态,现代活动泥石流规模不大,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及波罗水电站水库的淤积等影响不大。

  • 标签: 泥石流 发育 活动性 波罗水电站
  • 简介:摘要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库区航道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原型观测、数学模型计算,论述了向家坝库区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洪水标准的选择,变动回水区库尾段结合最大通航流量控制船舶安全航行,设计水位控制工况确定,探索了大型库区航道设计水位分析计算方法。

  • 标签: 库区航道 非恒定流 常年库区 变动回水区 设计通航水位
  • 简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洞庭湖区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1999年、2003年、2005年3个年份的洞庭湖区湿地类型分布面积,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拦坝蓄水,枯水期增加下泄量,及时补给下游河湖,提高了洞庭湖区冬季水位;长江上游拦截泥沙,向下游输沙量减少,入湖泥沙含量降低,洲滩湿地面积增长变缓,有利于湖泊湿地的调蓄功能;洞庭湖湿地呈萎缩状态,这一现象是水利工程建设、气候变化、湿地自然演替以及人类活动等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洞庭湖 湿地 三峡库区 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