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009年以来的山东流动重力网复测数据,给出了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积动态变化图像及GPS站的重力值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大体反映出近期山东地壳物质运动状态,累积动态变化更能反映区域构造块体之间的运动与断裂构造作用。

  • 标签: 山东地区 重力场 GPS 构造活动
  • 简介: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研究表明,该地层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沉积特征具有限洋盆边缘向洋中脊扩张中心变化特征,沉积环境为:冲洪积扇→滨岸(碳酸盐台地)→浅海(海山)→半深海→洋脊火山岩,所含火山岩为以拉斑系列玄武岩为主的基性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除具明显洋壳特征外,由于位于大陆板块边缘(塔里木板块),还留有大陆板块烙印。因此,本地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体系为形成于大陆板块边缘有限洋盆。

  • 标签: 阿尔金山 奥陶纪地层 玄武岩 有限洋盆
  • 简介:定陶县城区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为第四系和新近系松散层覆盖。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可利用的热储层为新近系明华镇组和奥陶系。奥陶系热储层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分析了该区热储层地质条件、地温场特征和地热水质,并对其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地热资源 热储层 模型 开发利用
  • 简介:微生物碳酸盐岩是当前沉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关于古近系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报道还非常少。为探讨山东平邑盆地古近系官庄组中段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机理,笔者进行了野外实测以及室内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认为:(1)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有核形石、叠层石和凝块石;(2)在核形石、叠层石和凝块石内部均发现了球状微生物化石、席状体和凝块状泥晶等微生物成因的显微组构,表明了它们形成过程中共同的生长、粘结和钙化等微生物作用;(3)微生物作用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水体较小、变化频繁的湖泊环境,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结构和形态的发育有很大影响;核形石、叠层石和凝块石的形成环境大致呈现出水动力依次减弱、陆源碎屑物质依次减少、水深依次加大的规律;(4)提出了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模式,认为这3种微生物碳酸盐岩正是以微生物活动为共同基础,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 标签: 微生物碳酸盐岩 形成机理 微生物作用 形成环境 古近系 平邑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