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至9月和模拟地震台网98年7至8月测定的地震参数作初步比较。

  • 标签: 数字台网 模拟台网 比较
  • 简介:新的形势,新的阶段,要求各方面都必须创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在西部开发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化、信息化、和谐化加速,必将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 标签: 西部开发 地震设防 地震监测 经济社会发展 防震减灾事业 “十一五”
  • 简介: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的三要素: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它们概念完全不同,且很容易混淆,但又存在因与果的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的“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 标签: 地震灾害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 地震易损性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月至9月记录到的全部地震与非地震事件作初步统计,并扼要介绍其分析处理情况。

  • 标签: 事件 分析处理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复数地震道属性概念的初次引入仅仅是为了方便显示,而今却和其他源于地震的度量方法一起构成了一种对岩性预测和储层描述的有效工具。为了澄清一些关于属性与地球物理和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讨论复数地震道属性的分类和特征,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文献。

  • 标签: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分类 地震属性特征
  • 简介:利用天祝地震前后的资料,采用了比普通频谱分析分辨率更高的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处理,展示了主震前及余震的频谱结构变化,试图提取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地球物理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报将是有益的。

  • 标签: 前震 余震 最大熵谱分析 地震预报 天祝地震
  • 简介:本文利用P波初动符号,垂直向P波、S波最大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a值,尾波持续时间比τ_b/τ_v及尾波衰减速率p值等方法研究了1990年10月25日乌苏5.2级地震波异常曲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参数的分析可以提取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

  • 标签: 地震波参数 尾波形状函数 地震预报 乌苏地震
  • 简介:根据地震仪器的性能对山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并利用2000年3-10月地震资料进行了检验。其结果为:山东地区12%的面积监测能力为ML≥2.0级,山东中部及渤海、黄河沿海地区监测能力为ML≥2.5级,渤海、黄海近海地区的监测能力为ML≥3.0级。最后指出台网布局的疏密程度、观测条件及台基条件的优劣等是影响台网监控能力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数字地震台网 监测能力 山东 地震资料 台网布局 观测条件
  • 简介:地震矩张量能够对点震源进行一般性的数学描述,而通过这样的数学描述可以区分微地震的不同震源类型。利用井中检波器组合开展了合成地震试验,以了解可靠地估算全矩张量的6个独立分量所需的几何条件。要完全确定这些分量要求采用3分量检波器,同时分析P波和S波,而且检波器组合所对的立体角(Ω)(从震源的方向看)非零。此外,广义逆矩阵的条件数与Ω^-1呈线性关系,这表明矩张量倒数(moment—tensorinversion)的稳定性随立体角增大而增强。在斜井中把检波器放置在靠近震源的位置上,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 标签: 地震矩张量 地震模拟 合成 检波器组合 独立分量 数学描述
  • 简介:在本文,我们精心挑选了M1为4.0~5.0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壳内地震215个,使用福建台网记录到的这些地震的最大地动位移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最大地动位移的衰减特征为logA=2.07+231.11/Δ与之相应的量规函数的表达式为R(Δ)=3.45-231.1(1/Δ-1/100)利用上式,对上述的215个地震,分别求出福建台网的平均震级及均方差。平均的均方差为0.19,如果在测定震级时,考虑到台基修正值,则平均的均方差为0.13;把测定的结果与台湾相关部门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高了0.12±0.22。又对138个M1大于5.0级的台湾壳内地震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我们测定的震级比台湾的结果平均高了0.20±0.22,其他结果与前者没大的差别。

  • 标签: 闽台量规函数 多元回归 震级均方差 统计检验 结果比较
  • 简介:为了能较好地满足台网编目室日常工作的需要,我们开发了数字台网地震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满足了编目室日常编报工作的需要,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数据库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在矢量电子地图上进行任意多边形地震信息查询的功能。

  • 标签: 地震信息 数据库 矢量电子地图
  • 简介:地震属性的定义、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做了概要叙述;对当前在用的地震属性做了分类,给出了其拾取方法。介绍了三维储层表征平面动画显示、地震属性分析与成因地层学综合、谱分解属性检测储层品质等方面的技术。指出,在地震属性定量解释中,用实验数据导出法建立的关系是实现地震属性定量解释的必要步骤;总结地震属性分析的应用经验,找准与储层岩石物性相关的地震属性是成功解释的关键;地震属性分析中存在陷阱,使用时要引起注意。

  • 标签: 地震属性 储层 地层学 定量解释 岩石 地震解释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数字观测中的模数转换、采样、量化和传输的基本原理并以地形变数字观测为例介绍了采样定理的应用

  • 标签: 数字 观测 采样
  • 简介:本文对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5.0级地震(9.21地震序列取ML≥5.5级地震)测定了Ms震级,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数字地震 Ms震级 ML震级 震级比较
  • 简介:青海省及南北地震地震趋势研究1.青海省地震强度预测马尔可夫方法是研究随机事件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预测对象的变化常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带有随机性,而地震事件正好符合这一特点,所以对地震时、空、强的预测可采用马尔可夫方法预测。_我们采用马氏链的方法...

  • 标签: 南北地震带 地震趋势 活跃期 地震活动水平 初始概率 最大震级
  • 简介:地震前兆和地震观测的数字化传输1.引言地震观测在经历了沙盘记录、薰烟记录、电子放大等模拟记录阶段后,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已不断地对地震观测数字化传输进行研究与应用。国内在“768”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台网之一的兰州地震遥测台网,也受命进...

  • 标签: 地震前兆 地震观测 数字化传输 地震前兆数据 地震遥测台网 地震遥测设备
  • 简介: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和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带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带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和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带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 标签: 汾渭地震带 稳定b值法 拟合优度值法 最小完整震级
  • 简介:地震反射法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煤和其他矿业勘探以及地球深部地壳地层研究中。陆上和海上油气的成功勘探促进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持续发展。解释流程(包括构造、地层和沉积、地震振幅分析和地震属性的同化作用、岩石物理分析和可视化)均需要钻井、实验室研究以及航磁、重力和电磁测量等相关数据的支持。毋庸置疑,只有详细了解目标区地质情况,才能发挥地震反射技术的优势,实现详尽而一致的解释。

  • 标签: 地震反射 构造解释 3D数据体 地震属性 曲率 裂缝
  • 简介:国外经过3/4世纪,国内经过半个世纪,地震勘探技术经历了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单一地震(地面一地面)到多地震(地面一地面、地面一井孔、井孔一井孔);从单分量到多分量(海底4C、井孔三分量、陆地数字传感器);从一次野外采集到多次时间推移;从早期初级的勘探一体化到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专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而且在很多应用领域,国内目前的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地震技术研发方面,情况却似乎并非如此,曾经一度缩小的差距正在加大。面对万道单点数字多分量采集技术的重大变化,处理技术的研发成为勘探领域的新课题。一个综合集成的多地震一体化的多分量地震处理技术时代正在到来。

  • 标签: 地震勘探 多地震 多分量 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