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最富含油的盆地之一。盆地面积5×10^4km^2,目前已生产石油300多亿桶,估计可采石油储量为440多亿桶。该盆地含油系统的核心成分是:(1)世界级优质烃源岩[上白垩统拉卢纳组(LaLuna)],其沉积环境是缺氧的陆架-陆坡,并经历过间歇性有氧作用和构造活动改造;(2)在始新世和中新世河流三角洲环境中沉积的优质碎屑岩储层;(3)两期均有大规模油气生成的快速构造沉降,第一期出现在古近纪加勒比一南美板块的斜向碰撞阶段,而第二期发生在新近纪塞拉德佩里(SierraDePerijfa)和梅里达安第斯山的隆起过程;(4)沿着走滑断层、正断层和反转断层以及晚始新一渐新统区域不整合面发生了石油的侧向和垂向运移。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圈闭严格受马拉开波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在古近纪,于盆地东北边缘发育的前渊和马拉开波台地上与裂谷作用有关的侏罗系断层的走滑复活,决定了烃源岩和储集岩沉积的早期构造背景。盆地北一东北边缘地下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已上倾运移进入盆地中南部的上覆始新统碎屑岩储层,而运移通道就是南北走向的走滑断层。马拉开波盆地附近的塞拉德佩里哈和梅里达安第斯山在渐新世一中新世发生了隆起,使该盆地大部分范围出露地表,而这个时期正是盆地含油系统发育的第二阶段。盆地周围山脉的隆起使盆地内部发生褶皱并下挠,形成了大面积的马拉开波向斜。由于马拉开波向斜的形成,在向斜盆地的中部和南部开始生油,同时所生成的油气向北运移。油气沿着复活的走滑断层向马拉开波向斜的翼部运移并进入隆起山脉附近的中新统地层。选出的石油已在马拉开波盆地边缘形成了大量地表油苗。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含油气系统 优质烃源岩 走滑断层 垂向运移 碎屑岩储层
  • 简介:详细的生物标志物和轻烃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得克萨斯州中北部沃思堡(FortWorth)盆地的油气源岩以海相密西西比系巴尼特(Barnett)页岩为主,但也可能存在其它源岩。生物标志物资料表明,主要生油的巴尼特页岩属于海相,沉积于洋流上升作用很强但盐度正常的缺氧环境。2个露头样品和7口井的岩屑分析表明,巴尼特页岩有机相是变化的,有可能存在其它石油亚类。轻烃分析表明,部分油藏充注了大量陆源凝析油,从而造成了许多油样具有陆源和海-陆混源轻烃的特征。从轻烃资料可以看出,这里有一种生成了凝析油的次生烃源岩,它含有陆源和陆-海混源的有机质。生物标志物分析并没有揭示这种次生烃源岩的性质,这突出表现了在确定油气源岩时综合运用生物标志物和轻烃资料的重要性。沃思堡盆地的天然气是热成因的,而且似乎与石油一起都是由巴尼特页岩生成,但也有一部份天然气可能产生于石油的裂解。同位素资料表明还存在少量生物成因气。这里的天然气分布似乎具有地层分异性,储层越新含成熟气越少,同时储层越老含成熟气也就越多。但宾夕法尼亚系本德(Bend)群的储层除外,它所含的天然气遍及已观察到的所有成熟度。我们不能排除沃思堡盆地的其它源岩层位有成为局部重要生油气源岩的可能,例如史密斯威克(Smithwick)页岩。

  • 标签: 油气地球化学 特征和 含油气系统 盆地 生物标志物 天然气分布
  • 简介:从烃源岩、沉积类型、储层物性和发育因素、油气运聚特点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对邵家洼陷含油系统进行研究,并对洼陷内的含油系统做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邵家洼陷共发育三套烃源岩,并形成三套含油系统。根据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重新对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部署探井,新增了石油地质储量,实现了本区油气勘探的突破。

  • 标签: 济阳坳陷 沾化凹陷 储集岩特征 含油气系统
  • 简介:含油系统从识别、划分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要对各系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有勘探前景的系统,并指出勘探方向.以草湖凹陷为例,根据塔里木盆地最有影响的3次构造运动的时限和晚海西运动期下古生界大规模生烃及有效圈闭的形成为关键时刻,参考邻区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海西期含油系统、燕山期含油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含油系统,并对生烃亚系统进行划分和描述.计算了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的生油资源量及评价,并根据与邻区地质条件类比得出,研究区可供勘探的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应进一步勘探和研究.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 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 圈闭 构造运动
  • 简介:据《石油地质》2004年3期报道,已证明哥伦比亚上马格达莱纳谷地有4个含油系统。两个含油系统位于Girardot次盆地,另两个含油系统位于Neiva次盆地。在阿尔必和土仑期海泛滥事件期间,沉积的Villeta群下部的灰岩横向变为页岩,组成了该石油系列的主要生油岩。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哥伦比亚 谷地 2004年 石油地质 生油岩
  • 简介:现代地球排气资料证明,最密集的深部岩浆生成的天然气流(包括烃类)位于大陆断裂带(其中包括其它活性的地质构造)。对研究近代断裂和古代断裂兴趣的提高主要是受到了新采用的概念的促动,这个新概念强调指出近代断裂和古断裂这些构造在岩石圈建造和演变中的特殊作用。尽管已进行的大量工作及其成果已概括在基本汇总表中,但是应当指出在理解这种断裂生成的性质和查明这种类型所有的新构造,以及在估算它们的油气含量的前景方面都在不断的进步。

  • 标签: 深部岩浆 天然气流 大陆断裂带 断裂构造 地震活性
  • 简介:北海中部的高温高压(HPHT)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区。这个油气区包括英国22,23,29和30区块中的深部中生代储集层。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了解高温高压含油系统油气组分的演化史并帮助发现新的勘探机会。上侏罗统KimmeridgeClay组既是整个地区的油源岩,也是整个地区的气源岩,此外还有来自于地堑西部中侏罗统Pentland组腐殖煤层的气体充注。FortiesMontrose南部隆起(具有向南倾伏的中生代阶地)是众多油气田的构造主体,这些油气田的温度为90~180℃,到地表的地层压力梯度超过0.192MPa/m。有些油藏在油层中经历了热裂解,从而导致在孔隙体积中留下了一些较轻的单相流体和焦沥青残渣。有些圈闭处于或接近其破裂压力,因此顶部盖层破裂和天然气泄漏的可能性很大。这种顶部盖层破裂是间歇性的,在某些情况下还与天然气的烟囱效应有关。据认为中生代沉积物中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体积增加、粘土脱水和石油热裂解。由于盐刺穿作用和大型烃柱的浮力作用致使压力升高而引起的顶部盖层破裂导致了一系列组分分馏原油和天然气的生成。提出了一种新的勘探技术,凭借这种技术可利用发生分馏的浅层(第三系)油藏的地球化学特征来降低深部(中生界)潜力储层中探测深层油气存在的风险。

  • 标签: 北海中部地区 含油气系统 气源岩 油源岩 热降解 高温高压区
  • 简介:在任一含油盆地油(气)田的大小分布近似于截断的Pareto分布。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估计(气)田数目和总资源量的明确表达方法,对油(气)田大小预设了一些限制条件;表述了模拟数学模型在评价含油盆地的资源构成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勘探筛选模式这一油气勘探策略的正规表达方式。在一给定盆地中进行油气田筛选的明确表达式可从该盆地中油气田的发现史得到。提出的观点可用于预测盆地在今后的勘探中可能发现的油(气)田的大小顺序。

  • 标签: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田 分布 动态特征 沉积岩 火山岩
  • 简介:里海盆地西南部泥盆纪含油前景评价显示油气潜力很大。在确定了沉积前景时,应把重点放在构造因素和岩石的储层特性上,在现阶段进行的技术经济评价远远不够,应当指明,哪种烃类(油或气)位于深层,因为此技术经济指标决定其开采成本。

  • 标签: 泥盆纪 海盆 穹窿 沉积 构造因素 盆地
  • 简介:美国墨西哥湾海上广泛存在油气苗,利用这些油气苗可以把含油系统和成熟度的成图范围扩大到井控范围以外很远的地方。海底下落取心(secbottomdropcores)分析以及海面浮油成像充实了埃克森公司对烃源岩、成熟度以及烃类运移通道所作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我们的方法包括通过2-D和3-D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一个区域地质框架,识别潜在烃源岩并进行成图,确定烃类进入油气藏的可能运移通道并识别地震一振幅异常。分析了2000多个油层油样、600个气藏天然气样和3000个海底下落取心的烃类组分,分析结果有助于约束烃源岩的特征,如有机质类型、沉积相、成熟度及地层年代(在某种程度上)。在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东地区完整的地层剖面。钻井已钻遇深部的烃源岩层段。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西,已在陆上地层以及海上刺穿岩丘的上覆地层中采集了富含有机质的对比岩层的样品。将这些资料综合到一个区域性地质框架中,从而为解释舍油气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上重大含油系统油气均源自下第三系(以始新统为主)、上白垩统(以土仑阶为主)和上侏罗统(以提通阶为主)烃源岩。所有类型的始新统石油(海相、过渡相和陆相)都已进行过油~源对比,并且与始新统三角洲体系的古岩相分布一致。始新统生成的油气普遍分布于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大陆架上,并同时向陆上和得克萨斯大陆坡延伸。土伦阶生成的石油已与海上烃源岩(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东)和陆上烃源岩(如塔斯卡卢萨和吉丁斯走向带)进行了油-源对比。在地震图像上该层段变薄,而且指相石油消失,据此我们认为此类烃源岩向盆地方向尖灭。墨西哥湾大陆坡上部的高含硫油和伴生(同生)气源自提通阶烃源岩。这一时期富含�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墨西哥湾 运移通道 地震成像 油气苗 系统分析
  • 简介: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位于威远隆起北东向倾覆的斜坡地带,发育一个宽缓鼻状构造,须家河组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勘探程度低。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研究资阳一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系统特征,认为其在燕山中期以来构造演变为斜坡,烃源岩在燕山晚期进入生烃高峰期,充足的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顺层运移,在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岩性气藏;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成藏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安岳地区近年来岩性圈闭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的主控因素,加强高分辨率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助于岩性气藏的预测识别。

  • 标签: 资阳地区 须家河组 含油气系统 盆地模拟 沉积微相 岩性气藏
  • 简介:1滨里海含油区。滨里海含油区大部分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乌拉尔州、占里耶夫州和阿克纠宾斯克州),小部分位于俄罗斯境内。整个含油的分布面积为50万km^2,沉积岩最大厚度达22000m。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盐上层 碳酸盐岩 原油 油藏压力 沉积盖层
  • 简介:干酪根是石油的原料,在原油形成之前可能经历漫长的改造和成岩期。一种普遍的假设是:排出油的总成分反映了这种渐进改造的诸多信息,而最初固定碳的原始生物信息大多损失掉了。但在大多数早期原油有机物中仅占一小部分的微量组分即生物标志化合物例外。俄罗斯Timan—Pechora盆地中大量原油和岩石提取物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馏分分析表明,作为大多数原油的主要组分的这类馏分是生物残体液化的直接产物,这些生物残体在生油点以前基本保存完好。因此,这类馏分的原始生物成分在原油馏分中保存下来了。采用有机地化中一种新的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对俄罗斯Timan—Pechora盆地上一中古生界推定烃源岩中的242个油样以及83个岩石抽提物样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325个正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总共24种)的分布可以用6个分别归因于特定生物供给源的端元组分的线性组合来表示。6个中有4个是主要的生油源(高等植物的蜡质、蓝藻细菌、微藻类和粘球形藻属微生物)。这些端元占了我们样品中正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的大部分。其余两种代表了储层中沉积和低水平生物蚀变期间原始有机物的二次生物蚀变(生物降解)的产物。每一个端元都由一个分析物谱所组成,其丰度以固定的比率和其它端元彼此相关。我们推测,每一种原始的端元都代表了一种耐久的生物聚合物的降解,这种生物聚合物为某类生物的细胞壁和隔膜。正构烷烃和环异戊二烯烃反映了它们的各种前体(即原始有机物源)的加权特征。如果大多数原油都是少数化学结构简单的生物聚合物的产物,那么就要对我们关于总有机碳重要性和油窗特性的许多假设重新进行审查。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原油 烷烃 异戊二烯烃 蓝藻细菌 干酪根
  • 简介:准南位于北天山前缘山前坳陷带,沉积厚度大,圈闭多,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同时准南又是一个油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风险较大的地区,因此对含油有利区带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采用地质风险概率法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准南勘探实际,对准南含油有利区带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有利勘探区,为下步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资源量 含油气层系 综合评价
  • 简介:纯拉张系统往往有着相对较简单的埋藏史,其间源岩经受不断增大的埋藏和热应力,从而逐渐生烃和排烃。对含油系统如何在压性和扭张或扭压盆地中起作用的理解,提出了一个更重要得多的挑战性课题,即理解埋藏和剥露的完整旋加(有时为多旋回)。实质上,要解决这类沉积问题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压性领域内的(1)褶皱带及(2)其前陆盆地的埋藏和剥露史;以及(3)在扭张或扭压过程中埋藏和剥露作用的转换。

  • 标签: AAPG年会 压性-压扭性 含油气系统 前陆褶皱-逆冲带 储层质量
  • 简介:滨里海(北里海)盆地位于俄罗斯地台东南缘,且向南延伸到内陆里海的北岸。该区域地面海拔高度为海平面以下24m。该盆地是世界最深盆地之一,盆地内沉积地层厚度在20km以上。元古界、盐层以下的古生界和上二叠统(含盐层位)均约厚达5km,但由于存在盐层运动,使含盐层系厚度更大。该盆地约呈椭圆形,宽900km,长600km,面积约500000km^2。近东西向的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Astrakhan-Aktyubinsk)基底隆起体系将盆地分成中央次盆地和东南次盆地。一连串块状碳酸盐岩隆发育于盆地边缘。本文研究了古生代盐下沉积层的构造和油气潜力,其区域油气远景已为田吉兹(Tengiz)、卡拉恰甘纳(Karachaganak)、阿斯特拉罕等一系列“巨型”油、气和凝析气田的发现所证实。这些油、气田的油气均产生和储集于古生代富含有机质的块状碳酸盐岩中。

  • 标签: 里海 含油气系统 沉积层 碳酸盐岩 盐层 地层剖面
  • 简介:摘要:近10年发现的超过1亿吨储量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占到60%,其中一半是在超过500m的深水区域。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正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主要增长点,深水将成为未来油气资源争夺的主战场。中国南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石油资源量约为3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深水区域。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无论从发展海洋经济还是维护国家主权来讲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地震波衰减属性在储层含油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地震波 储层 含油气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