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网站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Ravilious的报道,介绍了《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2014年1月15日发表的加拿大科学家Matthews等的论文。该论文计算了各国18002005年的排放在全球排放中所占份额,并转换为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在估算排放时,考虑了5个因素:

  • 标签: 全球变暖 《新科学家》 加拿大 排放 论文 环境
  • 简介: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主要的3个全球温度序列,1910—2009年的变暖趋势为0.70~0.75℃/100a。粗略地讲,目前已经变暖了0.8℃。如果把气候变化的阈值限制为2℃,

  • 标签: 全球变暖 科学 温度序列 变暖趋势 气候变化
  • 简介: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美国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称,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北极冰层迅速融化,白色冰面随之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而这一现象正显著加剧全球变暖

  • 标签: 全球变暖 北极 美国科学家 气候变化 科学院 极冰
  • 简介: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给出近15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暖趋势有"停滞(hiatus)",即从1998—2012年4套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变暖趋势是:(0.05±0.10)℃/10a。在AR5撰写过程中和2013年正式发表以来,对于近15年全球变暖是否出现停滞一直存在争议:是否出现了停滞?停滞的原因?为什么众多模式在考虑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增加的历史模拟试验中都没有模拟出近些年的停滞?

  • 标签: 全球变暖 地表温度 年平均 观测资料 模拟试验 气候系统
  • 简介:海洋学家们利用自己的温度计测量了地球上最大的热量存储库——海洋,并且在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中报道,事实上,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在继续,

  • 标签: 全球变暖 地球物理 温室气体 海洋学 存储库 温度计
  • 简介:1引言英国的气候改变影响观察组(ukccIRG)认为现存一些有助于保持英国自身气候特点且随全球变暖不会改变的重要参数。作为一个例证,观察组有时曾不正确地推断出:由于全球变暖,英国的平均温度有可能接近某些国家,譬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因此,英国可能会有一种夏季长、热、干且蒸发率高,冬季温暖的地中海式气候。这种情况不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在英国,太阳穿过天空的几何轨道和在西班牙的不同。看来在夏季,英国不象是被副热带(西风)急流下的(副热带)高压系统所主宰,进而也不会出现地中海式的燥热。同样

  • 标签: 全球变暖 蒸散量 蒸发率 大气层 土壤湿度 副热带
  • 简介:据美国研究人员11月13日发表的一项报告,随着地球变得更热,闪电活动也更加频繁。全球气温每上升1oC,仅仅美国的闪电事件就将增加约12%。众所周知,夏天的雷电活动比冬天更频繁,但气温对闪电的影响却一直难以量化。

  • 标签: 闪电活动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 研究人员 雷电活动 美国
  • 简介:乘飞机旅行即将变得更加让人沮丧。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温度的升高将会使飞机起飞更加困难,为携带行李的多少或搭载人数的多少带来更加严格的限制。较高的气温会使空气密度变小,从而降低机翼的升力。而且,较重的飞机更加难以提速,在较热的天气条件下它们需要更长的跑道才能达到起飞所需的最低速度。

  • 标签: 全球变暖 全球温度 天气条件 尼克斯 商用飞机 在线版
  • 简介:一个国际科研小组2017年8月15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全球产量减少。

  • 标签: 全球变暖 农作物 减产 科学院 小麦 水稻
  • 简介: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对社会与经济和公众生活与生命的影响很大,因此受到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近些年的热点问题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是否会受到影响?

  • 标签: 气候事件 极端天气 全球变暖 公众
  • 简介:全球变暖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圈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浮游动物角度出发综述了全球变暖对其生理活动、生态分布及生物气候学的影响。运用不同温度条件下浮游动物生理学上的变化来说明全球变暖对浮游动物的生理影响;通过分析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地理分布等指标来阐述其对全球变暖的生态响应;通过讨论浮游动物的最高丰度时间和繁殖时间这2个重要物候学指标来说明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调查更广泛的生物功能群、关注处于热带海洋中的浮游动物以及在浮游动物个体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

  • 标签: 全球变暖 浮游动物 生理活性 丰度 生物多样性 生物气候学
  • 简介: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工作,特别是有关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针对近50年来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总结了影响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现象的几种可能机制,推测了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会对北太平洋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归纳指出了研究该问题的复杂性与目前面临的困难。

  • 标签: 全球变暖 中纬度 北太平洋 海洋—大气耦合 年代际振荡
  • 简介: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成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在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特殊地位。长期以来.青海省存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开全国先河.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标签: 全球气候变暖 青海省 国家生态安全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主体部分
  • 简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2月19日发布消息称,最近接到科技部通知,由该所承担申请的气候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暖下的海洋响应及其对东亚气候和近海储碳的影响”获得立项。这是该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旨在通过开展热带太平洋一印度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过程与机制研究,揭示低纬度印太海盆增暖对东亚冬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台风气候态长期演变的影响,同时阐明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储碳过程及其变异。

  • 标签: 海洋研究所 全球变暖 计划项目 科研 科学研究 中国近海
  • 简介:我们用Non—BoussinesqPOP海洋模式和NECP1000hPa的风应力和气温场资料,模拟了1960—1999年太平洋环流,结果显示:在过去的40年,热带太平洋环流变弱了,另外,由于全球变暖,由北赤道流产生的向热带西太平洋沿岸的热输送和由南赤道流产生的向南太平洋中高纬度的热输送随着时间是减弱的,而在北半球,由北赤道流产生的向中高纬度的热输送是增加的。

  • 标签: 全球变暖 太平洋环流 Non—Boussinesq POP模式
  • 简介:利用民意调查数据,以相关研究作为补充,分析美国公众对全球变暖的认知、减缓行为和气候政策的支持等。分析表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全球变暖,但很多人不了解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把全球变暖混为大气污染和臭氧层耗竭等;不到一半的公众认为全球变暖对个人和美国是现实威胁,更多的公众认为全球变暖对后代和发展中国家是严重威胁;大部分公众认为减缓全球变暖需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他们愿意选择较容易从事和成本低的行为减少碳排放,但不愿意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改变自驾车、乘飞机长途旅游这些碳排放量更大的行为;公众普遍支持政府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希望所采取的措施对就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支持通过技术进步和减免税收等措施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但大部分反对为节能而提高能源税收。

  • 标签: 美国 全球变暖 气候政策 民意调查
  • 简介:利用1961~2006年江淮地区8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确定极端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降水强度的分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典型暖异常的年份里,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比重比冷年增加30%以上,极端降水总量的比重增加13%左右;而微量降水日数所占比重比冷年减少近60%,微量降水总量减少了80%,说明全球变暖后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呈现弱降水减少,强降水增多的显著两极分化特征,且该特征在江淮地区基本一致。冬、夏季对比表明,冬季的变化幅度比全年和夏季更大。可见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可能性增加。

  • 标签: 全球变暖 江淮 降水强度分布结构 微量降水 极端降水
  • 简介: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 标签: 气候变暖 温度驱动CO2 变冷趋势
  • 简介:利用CMIP5耦合模式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以1890一1900年为基准气候,确定了2℃全球变暖时间、对应时期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幅度,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3年、2040年和2036年;对应着2℃全球变暖,三种情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99℃、3.22℃和3.28℃,均超过全球2℃的升温水平;年降水量亦增加,分别增加8.35%、7.16%和7.63%。受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多影响,RCP4.5情景下霜冻日数、冰封日数减少,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增多;RCP4.5情景下中雨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增加,持续干期天数减少。从各地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结果来看,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 标签: 2℃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 平均气候状态 极端气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