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早世沉积型铝土矿形成于黔北平原近海的一个半封闭海湾环境,冰期低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分离成为滨岸湖泊,问冰期高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连通。古地理单元可分为黔北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湿地和半封闭海湾等单元。准同生和后期含矿岩的暴露、淋滤是铝土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土状及半土状铝土矿(包括土状及半土状的碎屑和豆鲕矿石)是含矿岩准同生和后期暴露期间淋滤而成的,而致密状矿石是没有经过淋滤或弱淋滤形成的。碎屑状铝土矿是盆地内部泥裂破碎再沉积形成的;豆鲕状矿石是盆地内部胶体凝聚而成的。务正道铝土矿的动态成矿模式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两次准同生淋滤期,因此铝土矿找矿应重点选择滨岸湿地、具有明显淋滤作用发育的地区。

  • 标签: 贵州省 二叠系 铝土矿 成矿模式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储集层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其次为微晶白云岩。根据薄片观察、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细-中晶白云岩与微晶白云岩在阴极发光特征方面很相似,都不发光,且在Mg、Ca、Fe、Mn、Sr和Ba含量方面也没有区别。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的细-中晶白云岩是微晶白云岩在准同生期重结晶形成的,控制重结晶的主要因素是引起准同生白云石化的蒸发卤水下渗。这一认识为确定研究区白云岩储集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四川盆地 上二叠统 长兴组 白云岩 白云石化
  • 简介:铝土矿的形成受到气候条件的严格限制。通过对黔北务川一正安一道真地区下统铝土矿层钻孔岩心样品主量元素和黏土矿物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铝土矿层形成时期黔北地区的古气候环境以及淋滤作用对矿层的改造。从下至上,铝土矿层化学蚀变指数(CIA)由80左右上升至大于90,成分分异指数(ICV)由0.8下降至0.1。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研究区铝土矿层中的黏土矿物组分为高岭石、伊利石与绿泥石,其中高岭石在各个钻孔中广泛存在且在大部分层位中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34.2%,并呈机械碎屑或基质形态产出且有进一步风化成为铝矿物的现象;伊利石主要以机械碎屑形式产出,平均含量为21.5%,赋存于矿层的黏土质部分,结晶度变化范围为0.22°-0.71°;绿泥石多为基质,部分层位中含量极高且伴随ICV值上升,平均含量为44.3%,为后期成岩过程中由高岭石转化而成。矿层内极高的CIA值与广泛存在的高岭石证明,铝土矿形成时为炎热潮湿的古气候。而矿层内部ICV值的波动可能与淋滤作用所引起的矿层内元素迁移活动有关。

  • 标签: 铝土矿 地球化学 黏土矿物 古气候 早二叠世 黔北
  • 简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手标本观察、底板地层分布和矿体一含矿层厚度分析,对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与铝土矿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铝土矿沉积盆地北以武隆为界,西北至南川,东至沿河,南至绥阳一凤冈一线;(2)研究区古地貌具南高北低的特点,沉积相带可分为海湾中心和滨岸湿地两部分,优质的铝土矿区均位于滨岸湿地;(3)沉积古地理决定了含矿层的厚度,但并不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只有在其余成矿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古地理通过控制铝土矿的沉积环境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

  • 标签: 早二叠世 铝土矿 古地理 控矿意义 务正道地区 贵州省
  • 简介:贵州北部务川一正安一道真地区下统大竹园组沉积型铝土矿层,在不同区域其下伏底板地层分别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及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因此对铝土矿层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疑。对韩家店组薄层砂岩夹层及大竹园组铝土矿层样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表明,两者的锆石年龄谱呈现出一致性,且该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陆块基底地层具有明显亲缘性。以上结果证明,韩家店组碎屑岩的红土化风化产物为铝土矿层的成矿母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从铝土矿层与黄龙组灰岩的假整合接触关系及钻孔中出现的黄龙组灰岩次生岩溶角砾现象可知,黄龙组灰岩同样为该矿层提供了物源。因此,大竹园组铝土矿层具有多重物源,韩家店组碎屑岩可能为主要物源,而黄龙组灰岩在古喀斯特化过程中不仅为红土物质提供了重要的储存空间,也为成矿母质的积累提供了部分物源。

  • 标签: 铝土矿 物源 碎屑锆石年代学 下二叠统 黔北
  • 简介: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三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的地化特征,认为上三统烃源岩有机碳丰度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达到了成熟到过成熟热演化阶段.中下三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但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腐泥型,目前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对烃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进一步分析,预测四川盆地三天然气潜在资源量及资源丰度都相对较高,储集条件好,具备形成有效气田的条件.

  • 标签: 三叠系 烃源条件 生烃强度 资源潜力
  • 简介:摘要本文以尼日尔桥下部结构施工为例,对比了不同栈桥修筑方案的优缺点,介绍了一般河流水中桩基与梁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等,重点阐述了水中桩基及梁施工的技术要点,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 简介:前地震沿层处理是面向目标地层设计的专门处理方式,通过沿层动校正形成共中心点(CMP)道集,通过沿层叠前时间偏移形成共成像点(CIP)道集,通过沿层反射波追踪形成共反射点(CRP)道集,结合其他功能,构成沿层处理技术系列。沿层处理的本质是把反射波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与传统时空域地震处理相比,能更精细地表现反射波的自然特征,从而为利用前信息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 标签: AVO AVA反演 沿层处理 保持振幅
  • 简介:从四维地震数据中获取储层饱和度和压力变化的定量信息对油气田管理和提高油气采收率非常重要。但在空间上动态变化小于地震分辨率的非均质储层中,常规四维解释方法不能记录到个别岩性体的定量变化。缺少与某一种已有的四维效果相关联的特殊岩性的信息,不利于对油藏的了解与预测。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静态和动态岩石物理模型(岩石物理模板)、实时可视化进行四维前反演数据交互解释的方法。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将四维效果和特定岩性体联系在一起。

  • 标签: 岩石物理 二元分类 可视化 交会图 标绘 四维地震
  • 简介:油气开采造成的地震响应差异较弱,而时移地震资料的非重复性或不一致性造成的地震响应差异较大,致使淹没由油藏特征变化产生的弱的真实时移响应。非重复采集引起的对油藏变化无关的地震响应差异主要体现在时延、能量、相位及频率4个方面,为了得到真正的油气藏时移变化响应,对非重复采集两期地震资料进行了观测系统、能量、相位及频率等关键环节的前一致性及互约束处理,有效解决了非重复采集时移地震资料因非油藏因素引起的地震资料差异,为后续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及剩余油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非重复采集 时移地震 属性差异 叠前互约束 差异响应
  • 简介:中国西南部云贵交界地区中上三统海相地层以拥有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古生物群落而闻名。近期,笔者在云贵交界地区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中上三统竹杆坡组至上三统小凹组剖面,即云南罗平江底剖面。在该剖面中,分别在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顶部及小凹组上部发现了典型的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生物组合。为了研究中晚三世之交生物群落演化的环境背景,对采集的97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与分析。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及小凹组处于缺氧环境,产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的地层含氧量相对增加,而两生物群落之间的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主要为贫氧环境。中晚三世之交的海水含氧量的变化规律与生物群落的演替较为吻合,说明该时期海水含氧量的变化对生物演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标签: 云南 贵州 中上三叠统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 简介:通过对DLG图形中的图元坐标信息进行提取、转换、更新,实现了DLG图形的坐标转换。对于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DLG资料坐标与实际要求不一致的问题,能解决小批量DLG图形坐标的转换,操作方便快捷,成本低。

  • 标签: AutoCAD图元 DLG图形 坐标系 转换参数
  • 简介:川中地区上三统须家河组四级层序的地层划分未统一,极大制约了该地区进一步勘探工作。本次研究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及地震等资料,首次采用希腊字母△logR方法识别四级层序界面,在最大湖泛面的标定准确性上进一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建立起较为合理的四级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初步分析了各四级层序在川中地区的分布特征,识别出其沉积与剥蚀范围,最后指出层序与油气的关系,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的进一步深化勘探奠定了基础。图7参8

  • 标签: △logR方法 四级层序 上三叠统 川中地区
  • 简介:安徽巢湖马家山剖面下三统南陵湖组中段上部-上段下部第598-630自然层中产出早三世巢湖龙动物群化石。通过对赋存巢湖龙动物群化石的第598-630自然层的微相类型和稳定碳氧同位素进行分析,揭示了该时期的沉积环境及其变化。在该段地层中共识别出4种微相类型,分别是红色-灰色瘤状厚层含骨针-双壳类生屑泥晶灰岩、灰色含生屑泥质泥晶灰岩、青灰色纹层状泥质泥晶灰岩和浅灰色含泥质泥晶灰岩,反映当时沉积环境从早到晚由外缓坡脚-深海盆地边缘渐变为外缓坡环境。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该段地层中δ13C值与δ18O值普遍偏低。综合微相、沉积相及稳定碳氧同位素特征,推断巢湖龙动物群生活在安静的外缓坡环境中,伴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相对比较稀少,海水温度总体偏高。

  • 标签: 下三叠统 南陵湖组 巢湖龙动物群 古环境
  • 简介: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白垩烃源岩以29%的比例居全球各层系之首。通过古地磁与地理信息数据耦合,以及对所有白垩烃源岩层位数据的统计和对比,恢复了白垩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发育环境。结果表明:(1)白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阿普特阶-土伦阶(占白垩烃源岩的52.63%)。(2)白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2种构造、沉积环境:陆表海环境(非典型被动陆缘)和裂谷环境。(3)白垩纪早期,烃源岩干酪根以Ⅰ型为主;白垩纪中期,烃源岩干酪根过渡为以Ⅱ型为主,Ⅰ型较少;白垩纪晚期,Ⅲ型干酪根烃源岩迅速增多。(4)白垩纪大陆裂解边缘出现富有机质沉积,上升流促进生物繁盛,高温、干旱的气候使陆表浅海区盐度较高,其还原环境有利于烃源岩的保存。

  • 标签: 白垩纪 全球烃源岩 沉积相 古环境 编图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高分辨率阵列侧向和方位电极系综合在一起的三维侧向测井电极3D-LS,该电极具有径向、纵向和周向探测能力。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考察了井眼尺寸、冲洗带电阻率、侵入深度、层厚及围岩电阻率对六种不同探测模式的影响,确定了电极尺寸和探测特性。分析伪几何因子,低侵时电极的探测深度最深可达1.5m,其值接近斯伦贝谢双侧向电极深探测深度,而大于高分辨率方位侧向成像仪深探测深度,并且三维侧向测井电极可提供多条径向不同深度曲线,可更好地描述地层侵入剖面。无限厚地层条件下,方位电极可识别出厚度0.1m的异常体,利用方位侧向曲线半幅点对应异常体厚度判断,对异常体纵向分层能力可达0.5m。高阻背景下,异常体的电阻率越低,越靠近井眼,方位越大于15度,越易被方位电极探测。数值模拟结果为后续三维侧向测井电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低阻异常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三维侧向测井 电极系 数值模拟 有限元法 探测特性 低阻异常
  • 简介:炮域波动方程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实用化的成像算法,特别在稀疏炮集宽方位角观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成像中非常有效。本文将偏移距定义为叠前偏移中下行震源波场和上行接收点波场之间的位移,在偏移过程中提取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利用最早应用于炮—检偏移的径向记录道映射方法,将偏移距域道集转换到角度域。计算过程包括多偏移距成像和炮—检点坐标向中心点坐标的转换。该方法能够在炮集偏移过程中生成随角度变化的反射波成像结果,但在稀疏炮集观测系统下,共成像道集的质量仍会受到炮点假频的影响。

  • 标签: 炮域 波动方程 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距域 角度域 共成像道集
  • 简介:摘要以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和大量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板桥凹陷古近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古近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型为主,沙三段为主力烃源岩层。板桥凹陷具有“双段式”演化特征一是微生物对烃源岩生烃母质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发育低演化阶段生烃的重要母质类型;是深部异常超压发育,使有机质热演化滞后,大量生油深度下移,有效生油井段长,有效生气深度大,排烃效率高。

  • 标签: 成烃环境 生烃 排烃 热演化 板桥凹陷
  • 简介:介绍了公路设计与施工测量中,由于投影引起的长度变形与实地平距不一致,超出规定时,利用坐标投影边长归化数学转换关系,建立独立坐标,并确保独立坐标与原设计比例尺的图件及数据融合,达到“一张图”的精度要求。

  • 标签: 独立坐标系 投影 长度变形 控制测量
  • 简介:在鄂西渝东区建南气田下三统飞仙关组飞三段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区内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及具残余粒屑结构(灰质)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成岩温度和盐度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资料认为:泥-粉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为渗滤回流白云化作用形成;细晶白云岩和具残余粒屑结构(灰质)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化作用形成。图4表3参8

  • 标签: 白云岩 成因分析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飞仙关组 建南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