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尽管发表了大量用来解释滑坡自然条件、制定预报和预防滑坡方法的论文,但是,目前在该研究领域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不符合实际需求。其原因是所应用的方法是以地质灾害的定性分析为基础的。利用仪器和严谨的科学方法,例如,在解决全球范围内地质力学中的问题时,如此做是完全不够的。

  • 标签: 滑坡 挤压 岸坡 地质灾害 科学方法 地质力学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地区裹体碎石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认为复合地基试验中堆载反力梁装置及正确布设基准梁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裹体碎石桩 复合地基 压重平台 基准梁
  • 简介:关于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测速精度一直没有明确认识,基于差分ADCP底跟踪船速与差分GPS测量船速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ADCP测速精度,并利用直线拟合的方法,给出了种型号RDIADCP的测速误差。结果表明,不同航速下38kHzADCP测速精度较高,且不受船速影响;300kHzADCP底跟踪船速始终大于GPS船速,误差随船速呈线性增加。

  • 标签: 海洋测绘 海流 ADCP 精度分析
  • 简介:大部分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是气水相流动,采用常规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不能得到合理的储层参数。通过建立气水相流的气井试井解释方法,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新的试井分析方法更能准确的反映储层的流动情况,根据解释结果计算的产能与实际产能情况相符。

  • 标签: 相对渗透率 气水两相流 试井
  • 简介:对2011年冬季陕西次降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1月19—21日稳定的乌拉尔山阻塞形势为陕西降雪提供了充分的冷空气条件.2012年2月23—25日降雪冷空气来自我国西北地区的弱高压脊前输送,这是引起次降雪过程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f次降雪过程都有700hPa西南气流和850hPa偏东气流条水汽输送通道以及明显的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其中,1月19—21日850hPa偏东干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切变辐合,且对暖湿空气有很好的抬升作用,促进了大到暴雪天气的发生;2月23—25日850hPa偏东气流位置偏南,使得水汽难以在陕西境内汇聚,大气湿度层浅薄,不利于降雪强度的增大。另外,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下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以及850hPa西北干冷空气、偏东暖湿空气和东北冷湿气流在延安南部和关中西部地区交汇,为1月20~21日大到暴雪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850hPa相对湿度大于90%的高湿区对大到暴雪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 标签: 降雪 冷空气 水汽输送条件 动力条件 陕西
  • 简介:利用HJ/IRS遥感数据,根据普适性算法和单窗算法反演太湖水温。结果表明:普适性单通道方法反演太湖水温均方根误差为1.058;单窗算法均方根误差为o.538。太湖水温空间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周围高于中心的特征,湖面温度低于周边陆地温度1~3℃。

  • 标签: HJ/IRS数据 太湖 水温 反演算法
  • 简介:主要探讨在用磁法寻找磁铁矿的时候的应用,对异常的地质解释和解决其它地质问题时的解释一样,不可能提出一个对任何条件都适用的标准化方法。下面就新疆赞坎磁铁矿,讨论其解释方法和途径。

  • 标签: 磁异常 地质解释 磁铁矿 赞坎
  • 简介:简述了低渗透油藏、油水相低渗透油藏非达西试井分析研究的新进展。提出对低渗透油藏应建立公认的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准则数、数值试井模型及分析方法,指出低渗透油藏是否存在非达西渗流,除加强渗流特征的影响因素、渗流形成机理的研究之外,还要从实验上能够模拟代表真实的现场条件的体现度。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试井分析 新进展 研究展望
  • 简介:福建省自然人文地域分异产生了大双核结构,即福州—南平、厦门—龙岩,分别以福建省的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的区域背景.本研究根据双核空间结构,以"一体翼"空间格局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四大战略.

  • 标签: 一体两翼 双核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战略 福建省
  • 简介:利用丹东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和风廓线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和20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丹东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丹东处于副热带高压内部或边缘时,南下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空气势力相当时,形成丹东地区较典型的暴雨模式。风廓线产品在强降水前期,会产生一个水汽累积的过程,次过程中出现短时强降雨时段均表现为高空急流出现和高空动量下传。这种高空动量的下传使低空急流得到加强,低层进一步辐合,使雨强明显增大。次过程中降水回波区均形成一条40dBz以上的回波带,回波移动方向与回波带轴向一致,导致沿途站降水时间偏长,降水总量偏多。逆风区出现时间与强降雨时段有较好的配合,其位置与强回波区的对应关系揭示出逆风区厚度越大、对应的反射率因子强度越强,产生的降水强度也越大。

  • 标签: 副热带高压 暴雨 风廓线 逆风区
  • 简介:根据多年干旱减灾研究的经验结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和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公报的最新动向,讲述了干旱灾害的性质,干旱减灾问题的历史回顾和干旱减灾对策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对干旱减灾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讨论。

  • 标签: 干旱 干旱减灾 回顾
  • 简介:2010年《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拟利用北京城市段的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和宛平湖,采用"生态补水型"的治理模式,建成1500km2的生态走廊,新增水面1000ha,绿化面积9000ha,每年回补地下水1亿m3,发挥再生水的"生态功能"。本文构建三个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了河道利用再生水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 标签: 河道再生水利用 影响模拟预测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和传统气象灾害不一样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强调气候变化的驱动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一种趋势。中国城市气象灾害有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等多种类型,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城市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型城市气象灾害潜在风险增加,城市气象灾害引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和人文社会学科引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将是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中国未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也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 标签: 城市气象灾害 类型 影响 综合研究 进展
  • 简介:区域CORS的整合共享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区域CORS系统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HBCORS与WHCORS在武汉地区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区域CORS整合共享的2种模式,并对CORS整合后的基准统一、维护管理以及成果应用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区域CORS 数据共享 区域参考框架 框架网 基准网
  • 简介:按照欧盟法律,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欧盟境内起降的航班排放将被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通过详细解读欧盟这一法律,指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典型的"上限-交易"系统,即通过规定排放上限与进行配额交易实现减排目标。欧盟此举本质目的是强化气候变化主导权,最终为经济谋利,加快完善欧盟碳交易市场以建设欧元货币权力体系。其结果可能引发其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法之间的法律冲突,购买配额将对民航运输发展造成制约,"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将对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提出挑战,并将一定程度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行业减排谈判走向。

  • 标签: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民航运输 温室气体
  • 简介: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地质勘察揭示了海底浅表地层发生的各种灾害地质现象。本文以风暴浪导致海底土体液化观点,结合土体动力三轴试验、波浪水槽试验,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地层土体的液化发生条件、形成模式、液化土体运动以及地层发生的重新层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黄河水下三角洲的灾害地质由于风暴浪导致海底粉质土液化运动而形成,液化后土体运动形式与波浪运动一致,液化土体运动造成的土颗粒分异而使地层重新层化,并初步指出了风暴浪导致海底土体液化在地学、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问题

  • 标签: 黄河水下三角洲 液化 重新层化 风暴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