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作者充分利用聚苯醚树脂优异的耐热性、介电性能,并对其进行热固性改性,制得了电气性能、耐热性、加工性优异的覆铜板。该板材具有应用于高多层、通讯背板等领域线路板的广阔前景。

  • 标签: 高耐热 低介电常数 聚苯醚
  • 简介:无铅工艺焊接温度相对提高,高温下的焊接时间相对延长以及冷却速率相对增大,使得传统的覆铜板材料已没有足够的能力保证无铅工艺质量。选用多官能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也存在着较多的缺陷,而且高价格也使覆铜板制造商承受巨大的压力。研究和开发各种原料来源广泛、价格适宜、分子设计灵活的固化剂将是一个有效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就高耐热性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些已应用和潜在的固化剂做一评述。

  • 标签: 环氧树脂体系 高耐热性 固化剂 无铅工艺 焊接温度 冷却速率
  • 简介:7/8″(22.225mm)高温轴承球在精研工序检查中发现,有若干球表面有微小的黑点和麻点。采用碳硫分析仪、等离子光谱仪、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能谱仪对球的原材料、显微组织、硬度等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其表面缺陷性质及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球表面点状或麻点状小黑点缺陷为腐蚀斑点,并非球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加工缺陷。黑点缺陷是由于球存放的库房环境比较潮湿而腐蚀的,是球疲劳剥落的疲劳源,必须预防和控制。

  • 标签: 钢球 缺陷 黑点 腐蚀斑点 机理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应于无铅焊料的电子电路基板,是在传统的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类固化剂组合成的新型树脂中,加入能遏制树脂组成物热膨胀的无机填料而制成的。研发者研究了该基板中添加的无机填料的种类、形状、分类,包括填料的添加量、粒径大小、分散性等,获得了减少由于低树脂流动性及高钻孔加工磨损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了这类基板材料的高耐热性和附着性,并且可实现与普通FR-4同等的除钻污性。上述开发产品与传统基板材料制成的电子线路基板相比,热分解温度降低了20℃,铜箔剥离强度提高了0.1kN/m,热膨胀率减少了6×10^-6/℃,即使在温度循环试验中也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的导通可靠性。且除钻污性时也可用通用的工序进行加工。

  • 标签: 耐热性 低膨胀率 填料 无铅焊料 多层板基板材料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PCB基板材料,可以使材料保持强分子键力的环氧树脂,形成的结构中含有较少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或其他活性官能团,具有耐CAF性能,耐热性和较小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适用于指定的网络设备中。另外,通过优化混合的无机填料的种类、形状、大小和加入量,可以减小热膨胀系数。通过改善填料的分散性,可以使材料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及降低钻孔时的工具损耗。因为材料具有较低的厚度方向的热膨胀系数(Z-CTE)33×10^-6/℃,这种材料用于多层和厚板时具有优异的通孔连接的可靠性,380℃的高Td(热分解温度)允许材料适应无铅焊锡的高温,以上的性质使这种材料适用于高多层,更高传送速度和更高密度的PCB。

  • 标签: 基板材料 低介电常数 高耐热 无铅化 介质损耗因数 热膨胀系数
  • 简介:新春伊始,全国"两会"召开,频频传来钢材市场春天好声音。尽管如此,钢材市场近期压力也在显现,需要予以警惕。经济增速确定合理区间,极大提振钢材市场信心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15年GDP增速为6.9%,低于年初目标,致使钢材需求疲弱,成为钢材及铁矿石市场行情最大压力来源。

  • 标签: 钢材消费 铁矿石市场 经济增长目标 需求疲弱 政府工作报告 最大压力
  • 简介:飞机在飞行一段时间后,输油管卡箍上的螺栓发生断裂。通过宏观检查、基体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宏观微观分析、能谱分析、硬度测试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断裂螺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断裂性质为应力腐蚀;环境介质和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使螺栓在应力集中的T型连接处产生应力腐蚀断裂;未按要求状态进行最终热处理导致螺栓组织异常、硬度偏高,从而增加了螺栓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对断裂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螺栓 不锈钢 热处理 应力腐蚀
  • 简介:某导管在服役期间发生泄漏,管内壁附着大量黄褐色多余物,采用ICP(等离子光谱仪)对导管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对金相组织进行检查,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导管泄漏部位、过滤器滤芯和气瓶内壁进行微观观察,采用X射线能谱仪对多余物及气瓶内壁各种污染物进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导管内壁多余物为腐蚀产物,泄漏部位为腐蚀形成的穿透性点蚀孔,发生点腐蚀原因为气瓶中残留有气瓶制造过程中残余的盐类和外界进入的水分共同作用形成的Cl-。

  • 标签: 泄漏 奥氏体不锈钢 点腐蚀 沿晶腐蚀 Cl-
  • 简介:45外套螺母装配时发现表面存在笔直的纵向裂纹。经后续排查,同批交付的1069件螺母中有116件存在相似的表面缺陷。通过对外套螺母进行裂纹和断口的宏微观观察、能谱成分分析以及金相组织检查,并结合生产工艺检查的结果,最终确定了外套螺母的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外套螺母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表面存在折叠缺陷,热处理淬火时在淬火应力的作用下,裂纹由折叠缺陷起始并向厚度方向扩展;建议增加无损检测工序并严格工艺纪律管理,对此类故障进行避免和防范。

  • 标签: 45钢 外套螺母 折叠 热处理 脱碳
  • 简介:由50CrVA绕制的弹簧在服役后发生断裂,采用断口宏观及微观观察,金相组织分析,能谱分析,显微硬度试验等方法对断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弹簧属氢致脆性断裂,在加工过程中电镀时的电接触损伤是发生氢致脆断的主要原因,同时退铜工艺过程中酸洗过度也是导致氢致脆断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为在电镀过程中,确保电极固定后与簧丝不局部接触,在表面处理工艺中尽可能减少弹簧吸氢环节,同时保证除氢的时间受控。该故障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可为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特种工艺控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提供借鉴。

  • 标签: 弹簧 断裂 电镀 电接触损伤 氢脆
  • 简介:45轴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发生断裂,对失效件进行外观观察、断口宏微观观察,结合零件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判断该轴属扭转疲劳断裂,断裂位于沟槽处,该部位存在应力集中效应,且表面未经强化处理,并对轴的最大切应力和疲劳寿命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轴的疲劳开裂与沟槽导致的应力集中系数提高以及表面未经强化有关,随着循环载荷的作用,裂纹不断扩展直至断裂。

  • 标签: 45钢轴 扭转疲劳断裂 应力集中效应 表面强化处理 安全系数
  • 简介:生产的冷镦盘条出现冷顶锻开裂的质量问题,通过金相高倍观察、扫描电镜以及能谱等检测方法,对典型缺陷样品及其裂纹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了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冷镦冷顶锻开裂原因是材料表层及次表层存在较大的夹杂物,以及轧制过程中造成了表面划伤。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控制炼钢夹杂物和加强轧钢导卫调整等改进措施,改善了冷镦产品质量,提高其冷顶锻合格率。

  • 标签: 冷顶锻 裂纹 夹杂 表面质量
  • 简介:飞机刹车盘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利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手段对发生断裂的夹的断口宏观微观形貌、组织、微区成分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夹的断裂模式为疲劳断裂;断裂原因与夹材料硬度明显低于设计要求,显微组织中存在大量条状氧化物夹杂(大于3级),导致材料强度降低、承载能力不足有关;建议严格控制夹热处理工艺,原材料缺陷以及零件装配公差。

  • 标签: 炭/炭刹车盘钢夹 疲劳断裂 硬度 氧化物夹杂 装配公差
  • 简介:轴承在运行159min时出现异常,拆解后检查发现1粒滚珠表面存在裂纹,内圈、外圈等处未见明显异常。通过对滚珠外观进行观察,对裂纹断口进行宏微观观察、能谱分析、材料显微组织、硬度等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了失效性质,并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故障滚珠失效性质为疲劳开裂;原材料铸造孔洞缺陷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被拉长、压扁而保存下来,并以微裂纹形式存在于钢材内部成为疲劳源,最终导致了疲劳失效,该孔洞缺陷是在电渣熔炼过程中形成且后续未被切除干净的残余缩孔。

  • 标签: 滚珠 裂纹 疲劳 铸造孔洞缺陷
  • 简介:综合分析近几年钢制零件氢脆失效的典型特征,发现一些过去被人们忽视但对氢脆断裂影响极为关键的新现象,包括低强度、低氢含量的材料在某些条件下也会发生氢脆,氢脆断口的撕裂棱(鸡爪痕)减少及瞬断区面积变大,小尺寸零件更易发生氢脆,氢脆与其他失效模式交织等。总结包括尚未有手段能检测出零件的局部H含量,尚未建立起材料强度与临界氢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材料强度偏高等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材料强度应处于标准的中下限、除氢处理规范要按实际强度制定等新认识,旨在为零件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氢脆失效 撕裂棱(鸡爪痕) 实际强度 H含量
  • 简介:在试车过程中,发动机调温器焊接接头靠近SUS430壳体一侧开裂。通过对调温器壳体化学成分分析,焊接接头断口扫描观察、金相组织观察并结合调温器失效前的情况综合分析,确定了调温器不锈焊接接头开裂的模式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调温器壳体一侧焊接接头为晶间腐蚀导致的沿晶开裂;焊接接头热影响细晶区的晶间腐蚀敏感性以及试机采用的自来水提供的腐蚀环境是导致调温器在壳体热影响细晶区腐蚀开裂的主因。针对调温器在焊接接头开裂的原因做出了合理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调温器 焊接接头 SUS430 开裂 晶间腐蚀 热影响区
  • 简介:3Cr13马氏体不锈所制弹片在工作306min后返厂复试,复试试验中发生断裂。利用微距照相机和扫描电镜对失效弹片断口和侧面、失效弹片人工断口、未失效弹片的人工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观察,并用能谱仪对个别区域进行成分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对两种弹片进行了硬度检测。结果表明:弹片受到应力腐蚀作用,萌生沿晶裂纹,之后发生疲劳扩展,导致弹片断裂失效;建议加强弹片使用前的存放管理,避免受到腐蚀介质的侵蚀。

  • 标签: 3Cr13 弹片 应力腐蚀 沿晶裂纹
  • 简介:通过氙灯和热氧人工加速老化研究了191#不饱和聚酯玻璃老化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玻璃表面形貌和失光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氙灯老化后,弯曲强度随老化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层间剪切强度则呈下降趋势,老化1800h后弯曲和剪切强度的保持率分别为92%和53%。玻璃表面失光率大,有明显的裂纹产生。70%热氧老化,表面形貌保持完好,树脂的后固化和物理老化效应导致玻璃的力学强度明显增大,3600h后弯曲和剪切强度增大到老化前强度的107%和150%。光和热的联合作用是玻璃表面和界面老化破坏的主要因素。玻璃具有较好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 标签: 不饱和聚酯 玻璃钢 加速老化 层间剪切强度
  • 简介:对多次电镀铬的300M试样的疲劳性能、氢脆倾向、疲劳断口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以研究镀铬次数、镀铬层厚度对300M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镀铬层对300M的疲劳性能影响很大,在试验条件下,带镀层试样较未电镀试样的疲劳强度和相同应力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降低约60%,且镀层越厚疲劳寿命越低;这种影响与电镀次数无明显关系,只要执行正常的除氢工艺,重复电镀多达15次的300M仍未发现氢脆倾向。断口分析表明:疲劳裂纹主要起源于镀铬层或镀层与基体的界面处,疲劳性能的大幅降低主要与镀铬层本身的特性有关。

  • 标签: 电镀铬 300M钢 疲劳强度 疲劳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