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隧道损伤围岩蠕特性的分析,在西原模型中引入了围岩变形影响下的损伤量,从而修正了隧道围岩的蠕方程。通过长冲隧道的应用实例研究,检验其合理性。

  • 标签: 隧道 围岩 蠕变 损伤变量
  • 简介:港珠澳大桥CB05标85m组合梁桥主梁采用"开口钢箱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桥面板采用纵向分块、横向整块预制,预制板宽15.8m、长3-4.15m、厚22.5-50cm,设9个剪力槽与钢箱梁组合;预制板钢筋骨架由上、下2层网片组成,纵、横向钢筋间距12.5cm,纵向钢筋为上下封闭式环形钢筋,其外露45cm作为湿接缝钢筋。根据桥面板预制特点,采用整体钢桁架底模系统作为预制台座,双层梳形模板、快易收口网作为侧模,通过专用绑扎胎架、吊具、侧模定位槽口等措施实现钢筋精确定位,施工中采用水洗凿毛、桥面板移位后再张拉等工艺,高效、优质地完成2516块桥面板预制工作,预制的桥面板内实外美、精度达毫米级。

  • 标签: 港珠澳大桥 桥面板 剪力槽 钢桁架底模 双层梳形模板 水洗凿毛
  • 简介:进行了某大桥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徐试验,分析了徐、徐度及徐系数随龄期的变化关系,并采用指数衰减统计模型、非等间距GM(1,1)模型和DGM(2,1)模型对后期徐变变形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可作为徐控制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高性能混凝土 徐变试验 预测
  • 简介:为了解徐对逐跨施工连续箱梁桥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基于能量变分法及混凝土徐理论,建立2跨逐跨施工连续梁考虑剪力滞效应的混凝土徐次内力计算公式,并以跨径为30m+30m的逐跨施工现浇箱梁桥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存在施工过程体系转化的逐跨施工连续梁桥,徐次内力增加了梁在负弯矩区的弯矩、减小了梁正弯矩区段的弯矩;考虑徐效应后,截面的剪力滞效应有所减弱。算例结构中,支座负弯矩区最大剪力滞系数减小20.26%,跨中正弯矩区的剪力滞系数增加了2.1%。

  • 标签: 连续梁桥 箱梁 徐变 剪力滞 逐跨施工 次应力
  • 简介:为研究气动干扰对大间距并列双钝箱梁的三分力系数和涡振特性的影响,给这类箱梁静风荷载取值和涡振抗风设计提供参考,根据某并列双钝箱梁桥跨中断面,制作节段缩尺模型,通过测压和测振风洞试验,测试大间距并列双钝箱梁的三分力系数和涡振特性,并与单幅钝箱梁的三分力系数和涡振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1≤D/B≤6(D为双箱梁的净间距,B为单箱梁宽),风攻角为-10°~10°时,气动干扰对并列双钝箱梁三分力系数的影响表现在下游钝箱梁上,且主要体现为减小效应;当D/B=3,风攻角为-4°~4°时,气动干扰对下游钝箱梁的涡振有一定的放大效应,表现为振幅的增大和风速锁定区间长度的变长,与正攻角相比,负攻角时的放大效应更显著。

  • 标签: 并列双钝体箱梁 气动干扰 风洞试验 三分力系数 涡激振动 风攻角
  • 简介:通过对西藏自治区G318线林芝段上的控制性工程工布江达隧道出121段的边坡失稳滑塌过程和滑塌成因的分析,制订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案。在该方案指导下,辅以“CRD”开挖工法和强力的支护参数,工布江达隧道出口左右洞均安全穿越滑坡段。通过工程实践,充分检验了该技术方案在西藏林芝地区碎石土滑坡地带隧道施工的适应性。

  • 标签: 浅埋偏压 失稳 滑坡处治 抗滑桩 锚杆
  • 简介:围岩稳定性评价是隧道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现有的稳定性判据多是针对均质岩石或土体而言的,尚缺少针对节理岩隧道提出的判别指标。文章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探索合理稳定性判据为目标,对不同地应力条件下节理岩隧道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均匀应力场条件下,隧道围岩受拉屈服塑性区与节理张开区的分布相似,岩体节理滑移破坏区明显大于围岩塑性区和节理张开区;(2)侧向压力系数对围岩屈服区的影响较小,而对节理剪切滑移破坏区的影响却非常显著,因此以节理滑移破坏区作为节理岩隧道稳定性的判别指标更加科学合理。

  • 标签: 节理岩体 初始地应力 稳定性分析 破坏机理 离散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