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特色小镇是在新常态下,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城镇重大发展战略,是破解浙江省发展瓶颈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分析特色小镇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文章采用理论解析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提出了主观和客观、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呈钻石多边形结构,由基本信息、发展绩效和特色水平3个维度构成。评价的方法则采用多边形图示法,实现对各特色小镇的分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详细评价对比,旨在为新常态下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及全国其他地域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特色小镇 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评估方法
  • 简介:当下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千城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凸显,艺术作为城市再生的手段之一,其介入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能够成为建构我国城市空间特色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及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结合三个实际规划案例详细论述了艺术在塑造城市空间特色中的媒介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四个具体策略:分散化的空间布局、人易亲近的空间元素、多功能的空间设计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的空间再生和特色塑造提供参考。

  • 标签: 空间规划 城市再生 艺术介入 空间特色
  • 简介:当前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建设缺乏针对西北地区小城镇客观现实的规划控制引导适宜的技术方法措施。文章以甘南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镇特质及碳排放特征的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方法,遵循“低技术、低投入”原则,提出基于气候环境利用的城镇空间规划设计和基于绿色建材推广的地域乡土建筑建造是实现甘南小城镇低碳生态目标的关键策略,进而立足规划实践,结合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在各规划层面建立“目标—要素—方法”导向的规划控制体系,分别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层面提出适宜甘南低碳生态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技术方法

  • 标签: 低碳生态小城镇 技术 方法 气候环境 甘南
  • 简介:建设海绵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每个城市的工作重点各不相同。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宁波需要在建设源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以水系为主体的城市排蓄大系统和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态体系3方面开展工作,提出了综合径流系数、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平原河网水面率和单位建设用地调蓄量4个覆盖源头到终端的规划控制指标,并对低影响开发、水域保护及城市调蓄系统建设的规划管控方案进行了设计。

  • 标签: 海绵城市 实施途径 规划策略 宁波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的研究及实践掀起新浪潮,其中日本在韧性规划实践方面走在前列"。3·11"东日本大地震带给日本深刻的教训,随后日本提出了"国土强韧化"政策,时至今日,已经建立起国土强韧化规划体系,这是自"韧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首个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实践,给我国带来了诸多启示。在梳理国外韧性规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日本国土强韧化规划的内涵及编制方法,并以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韧性规划实践为例,着重介绍本次规划的规划背景、流程、对国土强韧化规划方法的应用和创新及规划成果,总结我国城市韧性提升的总体策略和相关经验借鉴。

  • 标签: 国土强韧化 规划理论及方法 应用
  • 简介:文章结合广西北部湾龙港新区总体规划的实践,提出低影响开发下的新区水绿生态规划四大目标——生态网络的修复空间、削减径流的海绵空间、雨水污水的净化空间和游憩教育的公共空间。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新区水绿生态规划方法,即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控制综合生态廊道、基质斑块;完善水绿系统,划定汇水分区,优化各级雨洪廊道,布局湿地及人工湖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提出减少径流总量的规划控制措施。

  • 标签: 低影响开发 水绿生态规划 目标 方法 龙港新区
  • 简介:文章从依法治理区域和城市的迫切性出发,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在区域层面加快建立立法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机构一立法—规划”三种手段的作用,同时探索向国家立法机关申请特殊授权以突破制度瓶颈的方式,发挥立法对区域协同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为我国其他地区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示范。在城市治理中,抓住《立法法》修订的契机,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和治理需求,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同时加快研究城市公共资源保障、空间管控紧密相关的立法,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促进空间规划蓝图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产权者的合法利益。

  • 标签: 区域协同 城市立法 立法创新 现代化治理
  • 简介:尽管持续城市化和乡村转型激起了无数人的乡愁,但乡愁更多的是城市人的选择性记忆,而非农民的眷恋。自然村落的大量消失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社会现象,"乡村衰败论"最大的缺陷是割裂城乡,孤立看待乡村。不公平的城乡分割制度是导致乡村发展出现诸多困境的根本原因,破除阻碍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振兴乡村的最根本途径,而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步伐和培养乡村自组织能力是振兴乡村的根本出路。

  • 标签: 乡村衰败 乡村复兴 乡愁
  • 简介:商业模式物业服务企业轻资产运营、众筹、合伙人制等模式会越做越红火,协作共进、融合互利会成为成功企业的新商业模式。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攻坚之年。从社会经济和政策的宏观背景来看,物业管理正面临一系列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 标签: 行业转型 家庭服务 生活性 新商业模式 服务企业 轻资产运营
  • 简介:理论上来讲,城市应该是自由、平等、开放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是基于不动产的多中心的治理,而不是对人进行身份制管理的单中心的治理。市场开放性城市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权力开放性城市因权力而开放,但也容易因权力而封闭。城市需要治理层次的治道变革,而不仅仅是策略层次的治道变革。

  • 标签: 城市治理 市场开放 权力 多中心 不动产 基础
  • 简介:当今城市的发展已进入都市美学时代,艺术介入城市开始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介入社区营造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意义入手,从公共空间、社区产业和社区文化三个角度探讨了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方式,指出艺术介入社区不仅是创造物质空间,还是对艺术文化的融入、艺术产业的发展及艺术空间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政府各界力量的协助,又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 标签: 艺术介入 社区营造 都市美学
  • 简介:为进一步宣传城管、展示城管,让群众了解城管、支持城管、参与城管,常州市武进区城管局积极探索宣传形式,组织人员先后走进武进区南都社区、大学新村二社区、卢家巷社区、十里社区等地开展“十年风雨路、城管社区行、共筑城管梦、建设新武进”城管进社区主题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4场。

  • 标签: 社区 武进区 宣传形式 主题活动 文艺演出 常州市
  • 简介:韧性城市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国际上一些城市根据自身特色,针对不同的气候风险,从不同的适应目标和重点领域方面设计了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我国的城市从自然条件、社会结构、经济体系、环境本底和行政管治背景上都与西方城市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中国韧性城市的发展应结合自身条件特色。分析了国内外代表性韧性城市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中国韧性城市的发展对策。

  • 标签: 气候变化 韧性城市 适应性 对策建议
  • 简介:案例扫描辽宁某市小区办在受理开发商入住备案手续时,发现该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开发商提供物业管理用房为1套建筑面积140平方米的住宅,遂依据《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面积不少于建设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的3‰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最低建筑面积标准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告知开发商应配置物业管理用房面积应为780平方米,

  • 标签: 建筑面积标准 建设单位 共用设施设备 建设工程 共同管理权 服务用房
  • 简介:低碳生态社区是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中国城市低碳生态社区空间形态评价研究定性多、定量少,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单一,指标可获得性低。本文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体系,通过定量的系统分析模型增强其可操作性,并以西安典型社区为例,初步探讨低碳生态社区空间形态评价体系的应用,提出微观层面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策略。

  • 标签: 低碳 生态社区 空间形态 评价体系
  • 简介:对上海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梳理,提出影响上海的4大类50种突发公共事件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专业模型,对上海暴雨内涝、台风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等极端气候事件存在风险进行研究,并着重对上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空间对策、实施路径、综合应急响应机制提出了建议,构建"三个重要目标,三个战略阶段",涵盖"一案三制一规划"的城市安全总体战略框架布局。

  • 标签: 城市安全 风险评估 空间应对 战略框架
  • 简介:“纯政绩工程”“有效推动城市发展”是政府管理者、业内专家和社会公众对我国城市规划馆持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如何客观理性地认识、评价城市规划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探寻城市规划馆的发展模式和问题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馆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基于这种需要,文章在对我国城市规划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比较国内外城市规划馆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差异,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规划馆在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及运营方面的具体建议,期望能为我国城市规划馆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城市规划馆 社会价值 未来发展
  • 简介:园区经济托起产业新支点当前园区经济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的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窗口之一。借改革开放的契机而发轫,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而进步,在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诸多城市,产业园区经济日渐兴起。客观来说,产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产城融合的关键组成部分。

  • 标签: 产业园区 物业管理 园区经济 解析 合作 改革开放
  • 简介:借助综合指数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对沿黄城市群1990-2013年人口经济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黄城市群人口经济的发展水平格局基本一致在时间上呈现先慢后快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向均衡方向演进,整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国家政策、区位条件、自然本底、城市等级是影响城市群人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人口 经济 时空耦合 协调发展 宁夏沿黄城市群
  • 简介:全球创新链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创新全球化逐步深化的必然产物。基于全球创新链内涵、形成机理和趋势特征,从技术、资本和价值3个维度,重点分析了全球创新链的链接机制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结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需求,提出上海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把握全球创新发展趋势特征,从全球创新链中的国际资本、跨国研发、技术交易、人才流动、技术转移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标签: 全球创新链 全球科创中心 链接机制 对策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