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是欧盟资助的研究开发项目,由皮革协会、制革厂和助剂供应商组成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原料皮保存方法,目的是为了用中和后的碱性硅酸盐替代常用的食盐对原料皮进行防腐保存。这种硅酸盐可以以粉状或者是转鼓渗透的方式使用,两种方式都可以获得很好的防腐效果,大大减少浸水废液中的溶解总固体(TDS),并且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盐污染。将硅酸盐防腐的原料皮加工成坯革,理化测试结果表明,用硅酸盐防腐不会影响成革的质量。此外,我们发现,将含硅酸盐的浸酸废液用于庄稼的灌溉,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并提高产率。

  • 标签: 碱性硅酸盐 防腐效果 原料皮 研究开发 保存方法 理化测试
  • 简介:酸盐引起的赤潮(藻华)对水生生物危害极大,海水中磷酸盐的含量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磷酸盐的监测方法研究成果。

  • 标签: 磷酸盐 测定 进展
  • 简介:用碱性硅酸盐处理裸皮后再进行中和,裸皮就获得了足够的稳定性,可以进行削里操作。得到的皮屑未被改性,基本上是天然的。此外,使用这种硅酸盐,可促进皮对此后加入的皮化材料的吸收。尤其是铬鞣剂。此天然革屑可作混合肥料使用或作其它用途.这有助于制革厂应对日益严厉的固体废渣的处理要求。基于此新成果得出了改进可持续发展的总概念。

  • 标签: 制革生产 可溶性硅酸盐 天然革屑 混合肥料 废渣处理 环境保护
  • 简介:在明胶微粒存在的微酸性环境中,SO4^2-与Ba^2+反应生成均匀、稳定的BaSO4悬浊液,该悬浊液在576nm有最大吸收峰,而后利用本实验室研制的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的流动功能进行SO4^2-的测定。在最适检测条件下,运用该方法测定SO4^2-可以得到线性良好且范围广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5-5和5-160mg/L;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468mg/L,相对标准偏差为4.12%(n=7)。利用该方法分析水中的SO4^2-,回收率为98.0%-108.0%,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比浊法 流动注射分析 硫酸根离子 水样
  • 简介:建立了一种用流动注射测定亚硫酸盐的新方法。在pH=6的缓冲介质中亚硫酸盐使孔雀石绿溶液褪色,褪色程度与亚硫酸盐浓度线性相关。测定浓度范围是2×10-4~2.6×10-2g/L,线性方程为y=13.982x-0.3703,其中R2=0.9991。测定用最大吸收波长为615nm。此法与国标比较误差在±5%范围内,方法简单,方便,应用在食品测定中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流动注射 亚硫酸盐 孔雀石绿 褪色法
  • 简介:以锆鞣坯革的收缩温度、柔软度、锆含量分布及纤维分散状况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羧基含量的多羧基聚合(OP)作为锆盐配体在无铬鞣制中的应用性能。当羧基含量相当时,OP配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锆配合的鞣制性能越好。相比于相对分子质量,OP的羧基含量对锆配合鞣制性能的影响更大。在本研究中,羧基含量适中的OP4-2(羧基含量4.65mmol/g,Mn3986g/mol)作为锆盐配体,所得坯革的性能最佳,收缩温度达到86℃,柔软度最好,且坯革中的锆分布最均匀,纤维分散度也最高。

  • 标签: 无铬鞣 配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羧基
  • 简介:为了监控海水中亚硝酸盐的污染,建立了一种简单、精确、灵敏的反向参比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rrFIA)测定海水中的亚硝酸盐。方法基于亚硝酸盐(NO2-)与磺胺-N(1-萘基)-乙二胺(END)偶合生成紫色染料,在525nm波长下进行光度检测,定量检测样品中NO2-浓度。进行了测定条件的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2.0~50.0μg/L的范围内,NO2-浓度与峰高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44%。实验表明,这种方法适合自动连续测定海水中的NO2-的含量。

  • 标签: 流动注射分析 海水 亚硝酸盐 监测
  • 简介:本文研究溶液中Nd(Ⅲ)-甘氨酸络合离子的稳定性.当pH<6.5时,生成稳定性差的H3N+—CH2—COONd2+,而pH>6.5时.生成螫合H2N,1gk1=3.8。若Nd(Ⅲ)甘氨酸络合能表征某种鞣革性能,则稀土鞣革法应与传统的铬鞣法有所区别,溶液的pH宜增加到6.5~8.

  • 标签: 甘氨酸络合物 钕甘氨酸
  • 简介:以往,环保研究大多集中于减少众所周知的水中污染、需氧量、含氮化合、含硫化合以及铬等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环保研究正在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所谓的微量污染,特别是那些列入国际性、区域性或国家“黑名单”的物质。原料皮及半硝革内存在的杀虫剂及农药.在转化为污水的污染负荷时.很容易超过环保立法部门要求的水准。

  • 标签: 微量污染物 皮革工业 环保研究 含氮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 环保立法
  • 简介:将甘油三酸酯、十二碳脂肪酸混合后与不同摩尔分数的醇胺制备成各类烷醇酰胺复合,测定其基本性能,同时考察其对坯革的加脂性能。结果表明,甘油三酸酯、十二碳脂肪酸混合后与长链烷基胺制备的烷醇酰胺复合物流动性能良好、易乳化、黏度低、乳液稳定;加脂后坯革机械性能优良(撕裂强度为17.062N/mm、抗张强度为6.039N/mm2、断裂伸长率为145.771%);耐热老化性能优良。

  • 标签: 醇胺 长链烷基胺 烷醇酰胺衍生物 甘油三酸酯
  • 简介:巴斯夫生产的聚合复鞣剂系列中,最新增加了一个改进型品种ReluganSM用该产品处理各类皮革可显著改善手感、丰满度和外观,特别适合于软革和沙发革。ReIuganSM的主要优点列举如下:赋予柔软,紧实和平整的粒面,优良的耐光/耐热性,产生均匀自然的摔软粒纹,有助于加脂剂分散,染料吸收更加均匀,良好的磨革性能,可与常规复鞣剂结合使用,不含甲醛。

  • 标签: 复鞣剂 聚合物 巴斯夫 开发 产品处理 染料吸收
  • 简介:借助于下游塑料、大量单体和通用高分子,巴斯夫旨在维持高速发展。通过创立性能材料部门,将所有的特种聚合捆绑在一起,巴斯夫更进一步加强了对客户需要的关注。

  • 标签: 巴斯夫 聚合物 市场 生物 投资
  • 简介:用橡椀,落叶松,杨梅,对苯二酚,间苯二酚5种多酚化合与FeSO4结合鞣,考察这几种鞣制体系是否可以改善铁鞣缺陷。结果发现,间苯二酚与FeSO4结合鞣,成革收缩温度可达91.5℃,成革色白,鞣制完成后浴液澄清,老化前成革厚度1.012mm,抗张强度8.231MPa,撕裂强度22.123N/mm,断裂伸长率48.128%,崩裂强度20.397N/mm,老化后各物性基本无变化,满足行业标准。

  • 标签: 橡椀 落叶松 杨梅 对苯二酚 间苯二酚 FESO4
  • 简介:通过两种或三种材料结合鞣产生协同效应(SynergisticEffect)是提高皮胶原蛋白热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已研究的结果间接证明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是两种鞣制在皮胶原纤维间构成了一种刚性模块(RigidMatrix)。这种RigidMatrix结构稳定且耐热性好,由此阻止了胶原分子在受热时的构型及构象的转变。为了明确RigidMatrix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了氧化乳糖与3种金属盐的配位性能以及与皮粉的作用特性。根据元素分析测得配合发生反应的摩尔配合比接近1∶1,利用FT-IR光谱证明氧化乳糖与金属盐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由13CNMR图谱可以知道具体发生反应的C位。对RigidMatrices与皮粉的作用特性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得到RigidMa-trix最佳组合。

  • 标签: 协同效应 刚性模块 氧化乳糖 金属盐
  • 简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产品被用来赋予皮革防水性。如天然油脂、烯基琥珀酸、聚硅氧烷、铬皂(硬脂酸盐和油酸盐)、磷酸酯、磷酸酯与烯基琥珀酸的混合、两性聚合。硅氧烷衍生物和氟碳树脂不仅能赋予皮革防水性.还能赋予其防油性。本文研究了复鞣-加脂聚合、复鞣加脂聚合与其他防水剂(硅氧烷衍生物,氟碳树脂)混合的防水行为,评价了加脂助剂的添加对皮革防水性的影响和皮革的阴离子化对复鞣-加脂聚合防水性能的影响。使用萘磺酸盐对皮革阴离子化,对获得优良的防水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往鞣浴中添加磺氯化石蜡和磷酸酯会显著降低防水性。

  • 标签: 防水行为 复鞣-加脂聚合物 加脂助剂 脂肪醇
  • 简介:这种乙烯三元共聚蜡.包含作为单体结构单元的以下成分:35~95wt%的乙烯:0.1~40wt%的至少一种式的I酯.其中R^1选自氢C1~C10烷基、C3~C12环烷基和C6~C14芳基,R^2相同或不同,并选自氢和C1~C10烷基,R^3选自C1-C10烷基,C3~C12环烷基和C6~C14芳基,以及n为2~100的整数;和0.1~25wt%的至少一种式Ⅱ的羧酸.其中R^4选自氢、C1~C10烷基,C3~C12环烷基和C6~C14芳基。

  • 标签: 三元共聚物 乙烯 制备 C10 C14
  • 简介: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和N,N二甲基乙醇胺(DMEA)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SMA)进行酯化改性,制备苯乙烯一马来酸酐酯化产物(SMAH)。探索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反应过程中体系黏度的变化情况。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酯化产物(SMAH)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SMA、AEO-3、DMEA投料摩尔比为1:0.5:0.5,丙酸作催化剂(占反应物质量分数2%),90℃下反应4h,酯化率可达到72.9%。皮革复鞣应用结果表明,SMAH对皮革具有显著的复鞣填充效果。

  • 标签: 无溶剂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酯化改性 表征
  • 简介:研究了明胶B及含铬削匀屑酶法脱铬后的水解产物和羧甲基纤维素反应生成不溶性聚合电解质络合的过程,确定了这两种反应相同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水解产物pH~3;竣甲基纤维素pH~7;羧甲基纤维素与水解产物比率(g/g)~0.5),分子量小于2,500g*mol-1的胶原水解产物不能与羧甲基纤维素反应生成不溶性络合.用这些络合制成膜,其热稳定性和强度都较低,只有经过进一步交联反应才能有显著提高.

  • 标签: 明胶 胶原水解产物 羧甲基纤维素 聚合电解质铬合物 反应条件 产物比率
  • 简介:欧盟委员会发布2006/122/EC《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严格限制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的含量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引起国内皮革行业的强烈关注。从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的特性,皮革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关禁用和限用法规,以及分析检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解析。

  • 标签: 皮革 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 检测 替代品
  • 简介:讨论了聚丙烯酸膜交联密度与其涂饰革物性之间的关系。成革物性包括耐湿擦坚牢度和耐湿曲挠性。结果表明交联剂对涂饰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涂饰革 交联剂 耐湿擦坚牢度 耐湿曲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