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主要研究不同水解度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解度的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相对分子量逐渐减小,其平均粒径、黏度、持水性分别由89.3gm、540mPa·S、699.3%降低至10.2μm、3.07mPa·S、231.1%;而溶解性和持油性显著提高,分别由32.55%、112.7%增加至67.85%、174.7%;乳化性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水解度2%时乳化性达到最高为0.462,乳化稳定性无显著变化;起泡性显著增加,在水解度2%时达到最大为107.3%。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具有与原大豆分离蛋白显著不同的理化性质,为其作为新型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可能,拓宽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 理化性质 碱性蛋白酶
  • 简介:目的建立河鲀鱼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及细胞色素b(cytb)基因对我国常见东方鲀属、兔头鲀属河鲀鱼鱼种鉴定的适用性。方法野捕河鲀鱼经形态学鉴定后,钓取COI及cytb基因序列并测序。从GenBank下载已有河鲀鱼参考序列,分别构建COI及cytb基因分子进化树,确定样品种属并与形态学鉴定比对。应用所建方法对中毒样品进行河鲀成分鉴定。结果COI和cytb基因分子进化树将57份样品聚类到东方鲀属和兔头鲀属的9个鱼种,除棕斑兔头鲀和暗鳍兔头鲀(COI进化树)、暗纹东方鲀和晕环东方鲀(cytb进化树)外,2种条形码均能对其余鱼种进行有效区分。中毒样品经鉴定均含有月兔头鲀。结论所建立的DNA条形码方法可有效鉴定河鲀鱼鱼种,弥补形态学鉴定的缺陷。

  • 标签: 河鲀鱼 COI基因 CYTB基因 DNA条形码 鱼种 鉴定
  •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病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病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病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 标签: 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概率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