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温度是影响果实代谢过程、品质与贮藏寿命的重要因子,应用短时升温处理技术延缓果实衰老和控制采后病害是近年来果实保鲜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归纳了短时升温在果实贮藏上应用,热处理方法及常见果品短时升温最佳处理温度、时间.

  • 标签: 短时升温 果实 贮藏 温度 时间 保鲜
  • 简介:目的:对桃果实采后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转接法分离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rDNA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区序列分析,对相关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桃果实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鉴定分别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fructicola)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结论:通过对ITSrDNA序列的相关分析,对分离自采后贮藏果实中的病原真菌进行有效的分类鉴定。

  • 标签: 桃果实 采后病害 真菌 ITS rDNA分析 鉴定
  • 简介:番茄红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是番茄果实中的主要色素,其含量对果实颜色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采用C18-HPLC—PDA方法.对番茄果实在采后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室温、避光、通风条件下.采后的番茄果实中总类胡萝卜素(TCA)的含量在“白果”阶段后迅速增加。其中,番茄红素在TCA中的比例也随之增长。

  • 标签: 类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番茄
  • 简介: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水杨酸(SA)提取、测定方法是了解SA对采后果实成熟衰老生理影响和调控机理的基础。本文采用乙醚一步萃取法提取猕猴桃果实组织中内源S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本方法回收率为(96.4±3.0)%,显著高于其它已报道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9ng/g·FW。SA的荧光峰面积与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r=0.9991^**),该方法简便易行,样品提取时间比以往报道的方法节省一半,因此可用于成熟果实组织中的内源SA萃取和测定。

  • 标签: 采后 猕猴桃 桃果实 衰老生理 果实成熟 水杨酸
  • 简介:以大久保桃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甲基环丙烯(1-MCP)、水杨酸(SA)处理以及不同成熟度的桃果实衰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外源处理对桃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己醛、反-2-己烯醛、γ-癸内酯、δ-癸内酯、6-戊基-α-吡喃酮、丁二酸二异丁酯、苯-1,2,4-三甲酸三甲酯、丙酮、β-芳樟醇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大久保桃果实中相对含量较高;1-MCP处理抑制了桃果实醇类、脂肪族酯类、内酯和萜烯的产生,SA处理则促进了醇类、脂肪族酯类、羰基化合物、内酯和萜烯的释放。

  • 标签: 大久保桃 1-甲基环丙烯 水杨酸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