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对智能网联技术的支持不仅局限于政策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而且斥资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或示范区,通过测试评价和示范应用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实际运营中的技术难题,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联网的技术发展,引导产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准则,抢占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优势地位。我国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各地示范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期能与现有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 标签: 自动驾驶技术 示范区建设 测试评价 国内外 汽车行业 解读
  • 简介:2英国积极推进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工作2.1英国网联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设施集群英国政府计划投资1亿英镑用于建设网联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设施,2017年3月30日,英国宣布启动第一阶段的投资竟标。该计划目标是沿伯明翰和伦敦之间的M40走廊建设网联与自动驾驶汽车先进技术集群,同时将基于英国现有的部分网联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中心,在英国汽车产业核心区域(包括西米德兰兹郡的考文垂、伯明翰、米尔顿凯恩斯,

  • 标签: 自动驾驶技术 测试工作 示范区 国内外 自动驾驶汽车 解读
  • 简介: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一直是汽车、互联网等行业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各大传统汽车厂商如奔驰、沃尔沃、大众、通用、丰田、日产等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如Google、百度、乐视等公司纷纷宣布各自的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计划。同时,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及时适应新技术变革带来的交通安全管理新形势,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并促进自动驾驶行业健康发展。自2012年Google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个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以来。

  • 标签: 自动驾驶技术 法规政策 自动驾驶汽车 GOOGLE 组织 世界
  • 简介:本文在分析攻击性驾驶行为定义的基础上,根据表现特征将攻击性驾驶行为划分为消极驾驶、攻击性驾驶和道路暴力犯罪三个层次,总结了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的评测方法,提出避免攻击性驾驶行为危害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 标签: 交通管理 交通安全 攻击性驾驶 驾驶行为
  • 简介:本文介绍了“摩托车安全驾驶模拟体验装置”的研发设计思路,以宾车改造的硬件系统为载体,结合交通流仿真技术以及三维道路场景建模技术,构建三维虚拟道路交通场景和事件,通过合理的体验流程和评价规则设计,使摩托车驾驶入可以通过对该装置进行操作互动,充分体验不良驾驶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最终达到对摩托车驾驶人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提高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驾驶技术以及风险感知能力的目的,有助于推动摩托车驾驶人的主动防护意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摩托车 驾驶模拟器 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简介:驾驶舱相对封闭、空间狭小、形状不规整、结构复杂,与车门、车底及车顶等构成了整车产品,驾驶舱设计是汽车设计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驾驶舱设计可影响汽车驾驶性能、车内乘坐条件与环境,反映汽车厂商的车辆设计与制造水平,影响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设计驾驶舱时可根据人机工程原理改善驾驶舱环境、保证驾驶舱平顺性,改进驾驶舱结构,减少心理、肢体、听觉、视觉疲劳,让乘员与司机可产生良好心理、生理感觉,使人体感觉驾驶舱环境便利、舒适.

  • 标签: 驾驶舱 汽车 人机工程 设计
  • 简介:像很多东西一样,今天的汽车也聚集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可是,这些大城市的土地不但十分稀少,而且也极为昂贵,根本没办法提供足够的车位.而大城市停车难不但大大降低了用车人的便利程度,更因为车主需要花时间寻找车位,从而加重了城市的拥堵和污染.更有甚者,有时候还会出现乱停车的现象,占用公共空间,扰乱交通秩序.因此,如何提高停车的效率,就成了每个大城市的管理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之前的专栏里,我曾介绍一些更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来停车的市场管理手段,这一期就再介绍一些能够大大提高停车效率的工程技术方案.

  • 标签: 停车技术革命
  • 简介:交通稳静化是减少城市中各类道路使用者之间矛盾、提高道路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交通稳静化的概念、交通稳静化的常用技术、交通稳静化的设置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研究发现交通稳静化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变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从而提高道路整体的安全性与舒适程度,就目前我国的交通管理者而言,交通稳静化措施是配合现有交通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交通稳静化 交通安全 流量控制 设置原则
  • 简介:(接上期)2.三元锂电池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在容量与安全性方面比较均衡的材料,循环性能好于正常钴酸锂。前期由于技术原因其标称电压只有3.5-3.6V,在使用范围方面有所限制,但到目前,随着配方的不断改进和结构完善,电池的标称电压已达到3.7V,在容量上已经达到或超过钴酸锂电池水平。

  • 标签: 汽车电池 钴酸锂 标称电压 钴盐 磷酸铁锂电池 镍钴
  • 简介:蓝牙技术利用其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汽车领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用于汽车上的蓝牙技术有蓝牙免提通讯、蓝牙后视镜、车载蓝牙娱乐系统、车载蓝牙自诊断技术、汽车蓝牙防盗系统、汽车驾驶盘控制系统等六个方面.随着技术得逐渐成熟,蓝牙在应用广泛性、使用安全性、传输准确性、传输高效性等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改善.通过蓝牙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多的程序来控制汽车的电器元件,如汽车发动机的启停,空调系统,工作内容.

  • 标签: 蓝牙技术 无线通信 汽车
  • 简介:本文将对汽车诊断的方法进行论述,分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安全性、环保性、动力性、耗油量、潜在故障方面的具体应用,并指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更好地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状态、

  • 标签: 汽车故障 检测诊断 技术应用 发展方向
  • 简介:本文提出了利用检验机构现有的信息网络设施,将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连接起来,以TCP/IP网络技术构建通信平台,开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由业务大厅部署的信息服务模块、外检大棚部署的动态检验模块、检测车间部署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自动测控模块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视频管理模块组成。,实现了送检车辆信息的交通违法联网查询、检测信息录入、车辆唯一性核查、底盘动态性能检验、线内分布式全自动检验和检验数据上报等功能。

  • 标签: 机动车 安全技术 检验 监管 车辆唯一性
  • 简介: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来自于驱动电机,行驶中只消耗电能。其机械结构介于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之间。增程式电动汽车结构简单,可以在多种模式下工作。本文通过对传统燃油汽车能耗的介绍,系统分析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别,并总结了其节能优势及未来需改进的地方,旨在为汽车节能环保领域提供考。

  • 标签: 电动汽车 增程式汽车 节能 油耗
  • 简介:(接2017年第3期)三、电力变频转换器(EPIC)1.概述电力变频转换器(EPIC)位于高压蓄电池托盘内,安装在车辆底部右侧。EPIC如图21所示,其主要功能如下:(1)DC至AC转换器(280VDC至280VAC),从HVB为MG提供动力。(2)AC至DC转换器(280VAC至280VDC),从MG为HVB充电。(3)DC至DC转换器(280VDC至14VDC),从HVB为车辆电气系统提供电力。

  • 标签: 运动版 路虎 EPIC 蓄电池充电 扭矩输出 转子速度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置轴旅居挂车的术语和定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和《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中对中置轴旅居挂车的相关技术要求,阐释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车辆一致性证书、《货物进口证明书》和《随车检验单》、进口车核查、《进口机动车辆制造厂名称和车辆品牌中英文对照表》等相关管理规定,以及乘用车列车的相关规定等内容,并对旅居半挂车、乘用车列车的驾驶证准驾车型等进行说明,以期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能正确理解和执行相关标准规定,规范开展中置轴旅居挂车查验工作。

  • 标签: 中置轴旅居挂车 技术要求 管理规定
  • 简介:在汽车的内部的复杂结构中,发动机是机械动力源,外界环境条件越复杂,其故障的检测与判断也就越困难。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实现了突破,本文对其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当前汽车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的技术,以供参考。

  • 标签: 汽车发动机 智能故障 诊断技术
  • 简介: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驱动电机系统机电耦合一体化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分析了电动轻客汽车机电一体化、电机变速箱集成,以及典型的电动汽车的车置前驱的布置形式和结构,并根据整车性能参数对电机变速箱集成系统各部件进行匹配,运用计算来确定变速箱档位数及传动系统的传动比。

  • 标签: 电动汽车 驱动电机系统 机电耦合一体化技术
  • 简介:由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快的汽车产品的更新,我们已经越来越迫切地希望能够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化模块的组装技术,这种技术是基于汽车复杂零件模具的,与汽车发动机缸体无模装配为例,通过数控加工和激光烧结模具组件获得合格铸件直接处理,提高了速度和精度,制造成本低,为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以及国防工业等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战略地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无模组装技术的重要性就决定了,它必将成为当今社会的最热门的研究之一。

  • 标签: 数字化处理 无模组装 发动机缸体
  • 简介:技术难题已经解决2017款ClarityFuelCell的首席工程师与开发主管KiyoshiShimizu自1997年即开始领导本田燃料电池动力开发部门的工作.从1998年仅能乘坐“1个半人”的小货车(被称为“轮子上的化学工厂”)到今天成功将整个动力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栈、驱动单元及所有相关动力、控制元件)完美封装进发动机舱的ClarityFuelCell,本田对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追求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值得一提的是,与本田3.5LV6发动机相比,Clarity完整推进系统所需的安装空间甚至还会更小.

  • 标签: 创新技术 剖析本田 技术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