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文革时,我从西双版纳回北京探亲,我妈妈总爱给来家里串门的农场女同学讲哥和弟小时候的故事。她说:"哥总爱给弟讲故事。讲完了以后,弟总问:哥哥,你讲故事怎么那么多‘从前’,还有那么多‘后来’呀?"女同学哈哈笑起来,笑得我满脸通红,暗自责怪母亲多嘴多舌。

  • 标签: 讲故事 西双版纳 女同学
  • 简介:展览展出了摄影师卢北2010年拍摄的在北京各行各业工作、学习、生活的80后(出生于1980—1989年)群体肖像。卢北将在照相馆中拍摄的“庄重的仪式感”移植到此组专题的拍摄中,让所有来拍摄的男女都是一种表情--面无表情地凝视镜头。服装和化妆由他们自己定,每个人都要拿一件或两件“东西”.这“东西”也许是宠物,

  • 标签: 80年代 “东西” 2010年 拍摄 摄影师 80后
  • 简介: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拿着给自行车打气的气筒有模有样地寻找着一辆汽车的“气门芯”——这是卢北拍摄的一个有趣的镜头。且不说男孩脸上那种专注的表情,单是找到这种好玩的场景,就足见卢北观察事物之细腻。不过,这和眼前坐在我对面的“真人版”卢北实在有些联系不起来。

  • 标签: 京城新市 北峰眼中 新市井
  • 简介:阳丽君(以下简称阳).你是哪一年来《中国摄影家》杂志工作的,当时杂志社是什么情况,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吗?李树(以下简称李):来杂志社正式调入是在2007年12月.实际上动意是在2007年8、9月份。当时我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当主任.还是党组秘书。有一天我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院长王文章打给我的,他想请我去中国艺术研究院当摄影艺术研究所的所长。

  • 标签: 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年 专访 艺术研究所 杂志社
  • 简介:不知不觉中,摄影家大PK活动已经搞了三年多了,而且从开始时的一对一PK,变成了多人PK。关于PK活动,在刚开始的时候,摄影界其实是有争议的。有些人对它不了解,以为是流于游戏,是故弄玄虚,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对PK活动的不了解,其实这是个非常有创意的活动。从摄影师的角度来讲,一个摄影师拍了一辈子了,也可能他会成为一个很伟大的摄影师,也可能他走了弯路了,费了很大劲,结果一事无成……走弯路的不成功摄影师——付出的努力未必就比成功的摄影师少,甚至会比他付出的更大。但却没有效果。路走错了,这才是最悲剧的事。

  • 标签: 卡通 摄影师 摄影家 一对一 摄影界 成功
  • 简介:2015年11月30日.《罗杰·拜伦个展-鸟的庇护所》(AsylumofTheBirds)在北京798艺术区亦画廊闭幕。罗杰.拜伦(RoaerBatten)1950年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长期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早年他以纪实手法拍摄南非偏僻村落中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后来转向装置摄影,发展出一种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摄影风格,表现人类的存在意识.从而跻身于当代优秀艺术家之列。

  • 标签: 拜伦 庇护 画廊 798艺术区 摄影风格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