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拜耳材料科技于近日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庆祝年产5,000吨玻璃纤维增强型聚碳酸酯生产线投入运营。这是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首套同类生产设施。

  • 标签: 聚碳酸酯 玻璃纤维 拜耳 运营 混料 亚洲
  • 简介:以正硅酸乙酯和葡萄糖分别作Si源和C源,草酸和硼酸分别作催化剂,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SiC前驱体,并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纳米SiC。采用XRD、S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草酸作催化剂制备的前驱体在1550℃制备的SiC是颗粒与晶须的混合体,颗粒粒径为30~50nm,晶须长度为1~3μm,晶须直径为60~100nm;用硼酸作催化剂制备的前驱体其碳热还原温度显著降低,在1400℃就能制备出SiC颗粒与晶须的混合体,颗粒粒径为20~30nm,由于B加入后的抑制作用,SiC晶须的含量明显减少。

  • 标签: 碳化硅 草酸 硼酸 晶须
  • 简介:探讨了以无机物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锑氧化锡(ATO)粉体材料时,沉淀后处理对粉体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3种方式对沉淀进行洗涤:(a)沉淀在饼状下直接水洗;(b)沉淀在分散状态下水洗;(c)沉淀在(b)洗涤后再醇洗等。粉体的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采用(c)洗涤的分散性最好。在沉淀中添加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以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粉体。TEM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制得的粉体为单分散性状态,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油酸钠不能使粉体良好分散。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粉体的晶粒尺寸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应高于310℃,Sb取代Sn的掺杂才可能进行。

  • 标签: 氧化锡 洗涤 煅烧 表面活性剂
  • 简介:以XBiFeO3为基体,掺入不同含量的LaG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1-xLaxFeO3纳米颗粒,用失重分析初步确定了粉体适宜的烧结温度范围,用XRD测试手段分析了含La量不同的样品在烧结过程中的相变化以及结构变化,用SEM和TEM观察了粉体的形貌特征和尺寸特征,用SQUID对粉体进行了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500℃、烧结时间2h、La掺杂量为0.10-0.20时,可得到纯相产物且结晶性好;当La量为0.20时,纳米粉的磁性较好。

  • 标签: 铁酸铋 纳米颗粒 磁性能
  • 简介:多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能用锂空气电池代替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因为锂空气电池的蓄电能力比性能最好的锂离子电池都要高出10倍以上,但是由于锂空气电池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它在几次充放电之后就会解体,这让锂空气电池迟迟无法进入消费市场。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空气电池 不稳定性 英国 研究人员 内部结构
  • 简介:研究了白水泥和碳酸钾作为激发剂对加有机硅的磷石膏制品的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量1.0%,2h时磷石膏吸水率为0.75%,48h时其吸水率达到13.84%;当0.15%的白水泥、0.15%的碳酸钾与1.0%的有机硅油复合时,磷石膏72h吸水率明显降低为11.11%,软化系数提高到0.6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激发剂和有机硅复的磷石膏水化产物较单有机硅的结晶程度高且排列更为紧密。

  • 标签: 激发剂 磷石膏 有机硅 吸水率
  • 简介:与内燃机相比,以电能作为汽车动力的优点显而易见:起步加速快、行驶噪音小,并且不需要驱动装置。但电动汽车的缺点也是存在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能总是被很快地消耗掉。

  • 标签: 电动汽车 空气电池 汽车动力 驱动装置 内燃机
  • 简介:Alcoa(美铝公司)和以色列Phinergy公司最近在位于蒙特利尔的维伦纽夫赛车场对一台电动车进行了测试,而真正惊人的是随后发布的新闻稿——该车搭载了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的铝空气电池后,其续航里程可以增加到994英里(约合1600公里)。

  • 标签: 铝空气电池 公里 蒙特利尔 电动车 赛车场 以色列
  • 简介:采用机械共法制备了硅橡胶(MVQ)/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研究了EVA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EVA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但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显著提高。当EVA用量为30份时,与纯硅橡胶相比,拉伸强度从7.0MPa提高到11.4MPa损耗因子大于0.1所对应的阻尼温域拓宽了近23℃,最大损耗因子从0.11提高到0.18,玻璃化转变温度(t)也向高温偏移了20℃左右。

  • 标签: 硅橡胶 EVA 增强 阻尼性能
  • 简介: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以柠檬酸为反应溶剂,制备了不同铯含量的CsxWO3(x=0.1、0.2、0.3)粉体,并以聚乙烯醇(PVA)作为成膜剂,在玻璃表面用辊涂法制备了CsxWO3薄膜,重点研究了不同铯含量的Csx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Csx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和隔热效果随着CsxWO3中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Cs0.3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最好,隔热性能最佳,与空白玻璃相比,隔热温差可达到13.5℃。

  • 标签: CsxWO3 水热法近红外遮蔽 隔热性能
  • 简介:为了给患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天津南开医院与纳米光触媒技术提供商碧华公司合作,在新院区应用纳米光触媒技术对门诊区域,

  • 标签: 光触媒技术 空气净化 纳米 医院 医务工作者 提供商
  • 简介:以JoncrylADR-4368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制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LA/PBAT)共物,研究了该增容剂对共体系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Joncryl可以增加PLA/PBAT共体系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共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Joncryl的加入导致结晶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和结晶度下降;SEM断面形貌表明增容剂Joncryl的加入使得共两组分之间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力,增容效果显著。

  • 标签: PLA/PBAT共混 增容剂 形貌 性能
  • 简介:以KF、SbCl3和SnCl2为原料配制乙醇溶胶,通过在Ti基底上涂胶、干燥、预热处理和煅烧等工艺制备出了F—Sb-SnO2/Ti复合电极。以F—Sb—SnO2/Wi复合电极为阳极,镍片为阴极,施加恒电压观测甲基橙电解液的脱色变化,在正交设计试验基础上,考察溶胶涂层数、煅烧温度、掺杂F离子的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电解参数电压3V,甲基橙浓度50mg/L,添加荆h(Ⅲ)浓度110mg/L,溶液pH=l,优化的溶胶涂层数9,煅烧温度为773K,溶胶中维持Sn/Sb摩尔比9/1时,优化的KF掺杂摩尔比为0.5时,电解75min,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3%。

  • 标签: 复合电极 二氧化锡 电解催化 甲基橙
  • 简介:用改进的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光滑致密的预晶化铈(Ce)和锰(Mn)共钛酸锶钡(CeMn—SST)薄膜。电容-电压曲线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综合介电性能大幅度改善,8层薄膜显示介电常数约为1300、低于0.007介电损耗、高于58%调谐率及接近180优质因子等优化介电性能,为主要沿(1101晶面层状生长的钙钛矿结构。

  • 标签: BST薄膜 铈和锰共掺杂 介电调谐性能 改性机制 溶胶-凝胶法
  • 简介:介绍了纳米TiO2负载到ACF上的几种主要方法,分析了单一因素如:TiO2表面羟基含量、晶相组成、薄膜的晶粒尺寸、薄膜的厚度、TiO2/ACF比表面积等对TiO2/ACF吸附光催化净化空气性能的影响,对纳米TiO2与ACF相互作用增强净化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为纳米TiO2与ACF复合方法及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复合材料TiO2/ACF对净化空气的性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纳米TIO2 ACF 复合方法 净化空气 协同作用
  • 简介:以TiCl4为钛源,SAMs为模板,Fe(NO3)3·9H2O为铁源,采用自组装方法于低温液相反应体系中分别成功地制备出大面积二维结构纳米的纯净和铁Ⅱ0:薄膜,通过拉曼光谱、高分辨透射电镜、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纳米薄膜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以及紫外光下对甲苯的降解效率,探讨了铁后对TiO2: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方法不需要高温煅烧即可得到高催化活性的以金红石为主的铁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 标签: 铁掺杂 纳米TIO2薄膜 光催化
  • 简介:用于提高聚氯乙烯(PVC)耐热性能的共改性组分包括:以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α-甲基苯乙烯类和马来酸酐类聚合物材料为代表的高分子耐热改性剂;氯化PVC、PVC纳米晶等具有较高耐热温度的改性PVC;另外还有纳米碳酸钙、凹凸棒土、玻璃纤维等无机填料。在PVC复合材料中共不同类型的耐热改性剂所获得的耐热改性效果有很大差异,从耐热改性剂选择的角度对共改性制备高耐热PV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耐热PVC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耐热PVC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 简介:纳米光催化材料是一种对化学反应具有较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本文针对不同空气过滤材料的不同要求,利用纳米光催化材料对空气过滤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改性整理实验,通过对整理前后空气过滤材料性能测试研究,分析空气过滤材料的拒水、拒油及净化有害气体性能在整理前后的性能变化情况,验证纳米光催化材料应用在空气过滤材料的可行性。

  • 标签: 纳米光催化 空气过滤材料 改性整理 拒水拒油
  • 简介:文章主要介绍了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以及相法纳米合成装置的设计与组装。在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原理基础上,以反应原理简单、可调可控为原则,设计组装了相纳米合成装置,并研究了其工艺。

  • 标签: 纳米材料 气相法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