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钛粉作为钛粉末冶金的主要原料,其品质及生产成本限制了钛及钛合金粉末冶金的发展。综述了机械合金化法、氢化脱氢法(HDH)、雾化法、金属热还原法、熔盐电解法制备钛粉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现状。新兴的生产技术有望降低钛粉生产成本,从而推动钛及钛合金粉末,台金的发展,扩大其应用范围。

  • 标签: 钛粉 机械合金化 氢化脱氢法 雾化法 金属热还原法 熔盐电解法
  • 简介:采用新颖的碳热还原和氮化前驱体法制备Ti(C,N)晶须,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250℃条件下,产物主要相成分是Ti(C,N)晶须,含有少量的Ni和TiN成分,晶须直径为100~200nm,反应温度低于1250℃时,钛的氧化物还原不充分,而过高的温度也不能促进Ti(C,N)纳米晶须的形成。

  • 标签: Ti(C N)晶须 碳热还原 前驱体
  • 简介:在低温下制备了粒径小于10nm的ZnO纳米晶,用旋涂法制备ZnO纳米晶薄膜,XRD分析ZnO晶相是纤锌矿结构;SEM与AFM表明,纳米晶薄膜在300%退火后薄膜的厚度明显减小到130nm,表面粗糙度降低到3.27nm,粒径明显增大;紫外-可见吸收和透射比光谱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吸收边发生了红移,吸收肩更明显,薄膜具有高的透射率(75—85%);薄膜方阻随温度增加而增大,300℃以下退火方阻增加很小(小于8.5Ω/sq),400℃以上退火方阻大幅增加(大于21.1Ω/sq),因此,ZnO纳米晶薄膜最优退火温度点为300℃。

  • 标签: ZNO纳米晶 ZNO薄膜 水热法 旋涂法
  • 简介:将端羧基丁二烯丙烯腈橡胶(CTBN)与三乙醇胺反应,得到多端羟基橡胶,掺杂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与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胺氰酸酯(H12MDI)反应,得到预聚物,再加入系列聚乙二醇(PEG,Mn=2000)共聚合,得到一系列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热失重(TG)等表征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掺杂不同纳米管不仅能提高聚氨酯型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更重要的是可增强对溶剂饱和蒸汽气敏响应性能力。

  • 标签: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气敏响应性
  • 简介:通过萃取西藏林芝核桃果皮、江孜沙棘果实以及拉萨紫草根部的天然色素,分析研究了西藏天然色素光吸收性能;利用以上3种天然色素以及它们的混合色素,研制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果表明,核桃与紫草的混合色素(TiO2薄膜多层)DSSC电池效率最高,达到8.2%.

  • 标签: 敏化剂 吸光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天然染料
  • 简介:据报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纳米材料与介观物理”研究组牛志强博士、周维亚研究员、解思深院士等人,充分利用直接生长的自支撑碳纳米管薄膜独特的连续网络结构、高电导率、高力学强度等特点,制备出了高强度碳纳米管、铜基夹层结构复合薄膜。

  • 标签: 碳纳米管薄膜 高强度 制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科学家 连续网络结构
  • 简介:使用Stober法水热反应制备球状SiO2@ZnO核壳结构,通过样品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降解研究其光催化活性,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光致发光谱(PL)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物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表面包覆的ZnO层结晶良好,且不与SiO2核发生反应,表面致密、厚度均匀,保持了SiO2微球体的形貌特征;球状SiO2@ZnO核壳结构的吸收边和紫外发光峰位置相比于ZnO均发生红移,禁带宽度减小;通过光催化实验分析可知,球状SiO2@ZnO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降解率有所提高,光照3h其降解率高达11%。

  • 标签: 核壳结构 氧化锌 二氧化硅 光催化
  • 简介:合成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和聚苹果酸(PMLA),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两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胶束,通过合成PMLABz、PMLA、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I(P1)和聚乙二醇-聚苹果酸-喜树碱-Ⅱ(P2),动态透析法制备P1、P2胶束,并进行表征、筛选。为了进一步增强胶柬的细胞内摄作用和特定肿瘤细胞靶向性,用靶向分子叶酸修饰胶柬。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出药物载体PMLABz、PMLA及共聚物P1、P2。P1是接枝共聚物,能够自组装成平均直径100nm星型胶束(载药量:11.2%,粒径:97.2±4.6nm,zeta电位:-18.5mV);P2是嵌段共聚物.能够自组装成平均直径75nm的平头型胶束(载药量:20.5%,粒径:76.4±3.8nm,zeta电位:-16.4mv):P1、P2胶柬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因此,P1、P2胶束是一种潜在的自组装给药体系。

  • 标签: 聚苹果酸 喜树碱 聚合物胶束 自组装给药系统
  • 简介:日前,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科技创新平台王文忠教授在纳米领域的研究取得最新进展,成功制备出p-n结Cu2O/BiVO4纳米结构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杂志《应用催化B-环境》上。

  • 标签: 中央民族大学 光催化材料 纳米结构 可见光 制备 资源开发利用
  • 简介: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2.5D-SiO2f/(SiO2+硅树脂)透波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耐环境性能和耐大功率微波辐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试验前后,2.5D-SiO2f/(SiO2+硅树脂)透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变化均较小.采用功率密度为60W/cm2的微波考核1h后,透波材料表面无变化,表面温升仅为82℃.

  • 标签: 2 5D-SiO2f (SiO2+硅树脂) 透波材料 弯曲强度 介电性能
  • 简介:采用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制备粉煤灰基CdS/Al-MCM-41介孔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碱融法从粉煤灰中提取硅源和铝源,室温下模板组装纳米复合材料,小角XRD和高分辨率TEM结果表明,介孔分子筛Al-MCM-41的平均孔径约3.0nm,CdS颗粒均匀地分散于Al-MCM-41的孔道内;UV—vis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CdS/Al-MCM-41纳米复合材料在波长约521nm处出现较强吸收边;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dS与Al-MCM-41复合有效地降低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在可见光照射下,CdS/Al-MCM-41显示出较高的产H2活性,归因于CdS颗粒和介孔分子筛Al-MCM-41之间的协同作用所致。

  • 标签: 粉煤灰 介孔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产氢 分解水
  • 简介:加州大学的科研团队将太阳能电池与微生物燃料电池巧妙的整合在一起,利用无尽的太阳能和废水中的有机养分生产清洁能源一氢气。如果这一成果应用于废水处理厂将使得生活废水处理过程大幅简化同时大量生产氢气。该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顶级期刊ACSNano上。

  • 标签: 太阳能装置 清洁能源 微生物燃料电池 废水处理厂 产氢 净水
  • 简介:选取凹凸棒作为乳化剂,系统研究pH、颗粒浓度、油相体积分数以及不同价态盐对橄榄油/水型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pH在4~9范围内可制备出稳定的乳状液;颗粒浓度的提高可增强乳液的分层和聚结稳定性;乳液液滴直径随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无机盐的引入不会对乳液相及水相的体积产生影响,但对乳液液滴的尺寸分布影响显著,其中NaCl浓度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液滴数均直径的增加,而CaCl2浓度增加时,乳状液液滴数均直径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凹凸棒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乳化剂应用于绿色乳状液的制备

  • 标签: Pickering乳液 凹凸棒颗粒 制备条件 稳定机理
  • 简介:以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分级结构的泡沫镍@C/氧化钴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其超级电容特性.结果表明,在1mol/LKOH溶液中,泡沫镍@C/Co3O4复合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良好,面积比容量达1400mF/cm2.

  • 标签: 氧化钴 超级电容器 一步水热法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和旋涂法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了5%(摩尔分数)Er3+掺杂的Yb2Ti2O7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的相结构和表面及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仪检测了薄膜的上转换发光特性.结果表明:Ep+掺杂的Yb2Ti2O7薄膜为单一面心立方Yb2Ti2O7相结构,薄膜表面较光滑平整,颗粒尺寸约为80nm.976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Er3+掺杂的Yb2Ti2O7薄膜获得了较强的绿色、红色和红外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S3/2→4I15/2、4F9/2→4I15/2和4S3/2→4I13/2跃迁.Er3+掺杂Yb2Ti2O7薄膜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Er3+掺杂Yb2Ti2O7薄膜和粉末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还出现了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变化.

  • 标签: Er3+掺杂Yb2Ti2O7 薄膜 溶胶-凝胶法 上转换发光
  • 简介:以氧化石墨、五水硝酸铋等为原料,通过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出Bi2O3/氧化石墨烯(Bi2O3/GO)复合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产物的粒子形貌、粒径和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Bi2O3/GO复合催化剂对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Bi2O3以球状粒子的形式均匀地负载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平均粒径约40nm。Bi2O3/GO复合催化剂能明显改善推进剂的燃烧性能,使推进剂的燃速提高了139%f4MPa),压强指数(14~20MPa)从0.650降低至0.253,降低了61.0%。

  • 标签: 氧化石墨烯 三氧化二铋 燃烧催化剂 双基推进剂 环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