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氟苯考对鲁耶尔森菌(Yersinia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考体外抑制鲁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MIC、4MIC和8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考对鲁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s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体外药效
  • 简介:通过构建鲁耶尔森菌(Yersiniaruckeri)感染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病理模型,设立阴性对照组(不攻菌不给药)及阳性对照组(攻菌不给药),比较研究了高(50mg.kg-1)、中(20mg.kg-1)、低(5mg.kg-1)氟苯考剂量治疗组和氯霉素(10mg.kg-1)对照组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效学。连续给药3天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和50%,表明病理模型构建成功;而氟苯考低、中、高剂量组和治疗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0%、10%。愈后各实验组鱼血液中均无细菌感染;除阴性对照组外,鱼肝、肾组织中均可分离到鲁菌,但不致鱼死亡。实验结果表明,氟苯考对感染鲁耶尔森菌的西伯利亚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药效优于氯霉素,可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西伯利亚鲟 体内药效学
  • 简介:鲟、达鳇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极具经济价值的大型鱼类,其肉食用价值很高,其皮可制成优质皮革,特别是其卵加工成的鱼籽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黑色黄金”、“黑珍珠”之称。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以及过度捕捞,导致史鲟、达鳇鱼类资源的急剧下降,

  • 标签: 达氏鳇 史氏鲟 开发利用 鱼类资源 黑龙江流域 经济价值
  • 简介:在水温(18±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氟苯考及其主要代谢物氟苯考胺在体质量(100±10)g鲤(Cyprinuscarpio)体内的代谢及残留规律,以制定休药期。实验鱼间隔24h按15mg.kg-1体质量的剂量口灌给药,连续给药3次,在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2d、3d、5d、7d、10d、15d、20d检测肌肉、皮肤内氟苯考和氟苯考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氟苯考在鲤体内的代谢速度快,2~4h出现峰值;肌肉中氟苯考和氟苯考胺的残留浓度高于皮肤,肌肉和皮肤中氟苯考的含量均高于氟苯考胺,皮肤中的代谢速度较快。按欧盟标准相应的休药期不少于2d,按日本标准则不少于10d。

  • 标签: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残留 液-质联用
  • 简介:“禺山牌”奥鱼特点1、雄性率高。多年来,番禺农科所奥鱼雄性率稳定在99.5%以上。由于雌性鱼少,且雌性鱼在当年不产卵,不发生过度繁殖造成密度过大的情况,因而商品率高,市场售价好。

  • 标签: 奥尼鱼 鱼苗 过度繁殖 市场售价 雄性率 农科所
  • 简介:在罗沼虾育苗过程中,亲虾培育得好坏是育苗能否获得高产的首要条件。亲虾的培育在一些有关文献中也曾提到,但都没有详细描述。作者曾在两个孵化场进行三个孵化期的育苗工作,都较为成功。下面谈一下作者在培育亲虾时所积累的一些经验。

  • 标签: 亲虾培育 罗氏沼虾 育苗过程 孵化场 高产 孵化期
  • 简介:水产战线上的同志知道,罗罗非鱼是池塘增产的一个优良品种。然而,根据我们近三年来搞这条鱼的试验和观察,发现它还具有四项特殊的功能。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功能 草鱼 鲤鱼 混养 发病率
  • 简介:据长江水产研究所(喻清明等,1987)报道:雄性罗非鱼生长速度在4月龄开始明显地比雌性罗非鱼快,而且一直保持着这种差异。罗非鱼绝对增长量以4~8月龄最快,群体生长速度以10~12月龄最快;奥罗非鱼是由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与雌性罗罗非

  • 标签: 奥尼 罗非鱼 反季节养殖 试验 生长速度
  • 简介:本文报告在4.8亩海水池塘中饲养罗罗非鱼,获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74.9%,亩纯收入1593.78元,成本利润121%;带动群众承包鱼塘29.12亩,亩产316公斤。罗罗非鱼在盐度5-18.5‰的海水中生长良好,采取投放大规格越冬鱼种、施肥与投喂配合饲料相结合,人工耢苗及增放斑鳢控制密度、适时起捕商品鱼等措施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罗罗非鱼是联合闰粮农组织(FAO)向世界推荐为当今应加注目的蛋白质资源,并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1978年引入我国,979年进入我区。1981年我区首次进行罗罗非鱼海水试养成功后,由于罗罗非鱼摄食量大,养殖饵(饲)料供应不足,几年来的养殖单产徘徊在50多公斤,商品率仅在30%左右。为探索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途径,为将来大面积海水养殖解决饲料以及饲养措施等问题提供依据,1987年我们承担了区水产局下达的《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试验》项目,在防城县火光农场4.8亩海水池塘进行了1年试验,获平均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达74.9%,亩纯收入1593.78元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高产试验 亩产 海水养殖 商品率 海水池塘
  • 简介:发展稻田养鱼,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利用稻田开展多种经营,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促进我市稻田养鱼事业的发展,1998年4月开始,汕尾市海洋与水产局、海丰县海洋与水产局、赤坑镇人民政府联合在海丰县赤坑镇进行稻田养殖罗沼虾的示范试验。

  • 标签: 罗氏沼虾 稻田养殖 稻田养鱼 试验总结 示范试验 水产
  • 简介:本研究由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科研任务,在珠海斗门白蕉虾场进行。为减少罗沼虾疾病的发生,按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在养成全过程中,由于有环境的水质净化和保健剂的作用,从放养至收虾,未发生过虾病,亦未发生自浊病。试验数据证明,采取综合防病方法,能够达到增产目的,为今后养殖罗沼虾提供了防病途径。

  • 标签: 罗氏沼虾 疾病综合防治 日常管理 水质调节 保健剂
  • 简介:沼虾白浊病又称白身病,一般发生于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此病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引起。可由母体带来,但有的人认为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这种病具有传染性,危害较严重。有关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治方法报道甚少,笔者今年用硫酸铜及红霉素等对该病进行防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这一过程作一介绍,供参考。

  • 标签: 白浊病 罗氏沼虾 防治方法 硫酸铜 流行情况 危害
  • 简介:广西网箱养鱼起步较晚,1979年起在少数池塘、湖泊中试养,收到一定效果。为了充分利用网箱养鱼的优势,发展淡水渔业生产,根据广西推广养殖罗罗非鱼的有利条件,以进一步完善池塘养殖罗罗非鱼的方法,提高池塘利用率,提高塘鱼产量,1983年至1984年,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试验报告 网箱养鱼 塘鱼 池塘利用率 鱼产量
  • 简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水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加。作为主要出口水产品的罗非鱼的加工产业更具发展潜力,其在美国、中东、东亚、西欧等国有相当大的需求量。因此,罗非鱼的养殖规模将迅速扩大。如何生产雄性率高,质量上乘、生长速度快的苗种,已成为

  • 标签: 奥尼罗非鱼 苗种培育 池塘培育 清塘 水质调节 机械增氧
  • 简介:珍珠贝人工育苗是整个珍珠养殖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对珍珠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珍殊贝人工育苗从1965年试验成功到1966年投入生产以来,为发展珍珠生产解决了见源问题,结束了珍珠养殖靠捕捞珍珠贝及天然采苗解决贝源的历史。

  • 标签: 苗高 珍珠贝 人工育苗 高产技术 珍珠养殖 采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