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草鱼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严重影响草鱼生长,务必引起重视.

  • 标签: 草鱼 烂鳃病 出血病 赤皮病 肠炎病 症状
  • 简介:夏秋季既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类病害的高发季节。因此,需加强鱼病的防治工作。本表主要介绍我省夏秋季常见危害较大的鱼病典型症状,并推荐一些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供养鱼场、户根据自身养殖实际情况选用。

  • 标签: 常见鱼病 夏秋季 防治方法 添加量 杀菌药物 鱼类病害
  • 简介:立秋过后,水温渐降,此时正值鱼类长膘季节,因此,抓住秋后管理这一关键时期,对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大有好处。1、强化投饵。秋季由于水温明显下降,一般在20℃左右,鱼类开始长膘,积累能量供越冬消耗,因此对饵料需求量增大,早秋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如水草、嫩旱草、菜叶、以及农作物嫩茎叶等,日投量为每100公斤草食性鱼类投喂50—80公斤,青饲料必须无毒无腐烂。到了晚秋由于气温低,青饲料渐缺,这时应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直至以精饲料为

  • 标签: 鱼池 秋季 管理技术 强化投饵 增施肥料
  • 简介:秋季气温适宜,最适合金鱼生活,是一年中金鱼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季节,主要是抓好金鱼的育肥工作。

  • 标签: 秋季饲养 金鱼 生长发育 季节
  • 简介:连南“禾花鱼”是连南高山梯田养殖的一种土著鲤鱼,因放养在稻田中,以采食田间杂草和落水稻花为主食,而得名“禾花鱼”。其主要分布于广东省连南、连山等少数民族区域。每年5~6月份,该地区养鱼稻田以投放大规格的老口“禾花鱼”鱼种为主,每年需求量达80~100吨左右,为做到有计划、多批量生产大规格“禾花鱼”鱼种。近两年来,我们在夏秋高温季节,开展“禾花鱼”人工繁育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连南 少数民族区域 人工繁育 产卵池 批量生产 人工催产
  • 简介: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季节,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而且能为鱼类安全越冬打好基础.一要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是促进鱼类长膘的关键.一是勤注新水,增加水中溶解氧,一般5~6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量15~25cm;二是泼洒生石灰,消毒灭菌、增加钙质.每亩水深1.5m的池塘,用生石灰10~15kg溶解后全池泼洒,每月泼洒2~3次为宜.

  • 标签: 渔业生产饲养 饲养管理
  • 简介:培育池塘水质是一个复杂又细致的过程,农谚有“看水养鱼”,“调好一塘水,才能养好一塘鱼”,总结了调节水质的重要性。特别是精氧池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水质管理尤其重要。加强高温季节水质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池塘溶氧,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疫……

  • 标签: 高温季节 水质管理 池塘养鱼 增氧机 药物控制
  • 简介:高温季节天气炎热、光照强、水质差、各种病菌大量繁殖,是养殖上疾病发生的高峰期,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在夏季水温32℃左右的高温季节,也是生长的旺季。如何确保高温季节对虾健康、旺盛生长,科学管理是关键。为了克服养殖难关,争取获得稳产高效,高温季节应掌握以下的关键技术: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高温季节 疾病发生 斑节对虾 科学管理 高峰期
  • 简介:秋季是鱼类养殖生产的关键"冲刺"阶段,此时既是鱼类加快生长、催肥长膘的旺季,也是鱼类浮头、疾病的多发时期,一旦技术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轻则造成养殖鱼类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有的甚至给养殖生产造成前功尽弃、"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因此,养殖者绝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而是要全神贯注,精准发力,打赢"冲刺之战",确保全年养殖的丰产丰收。现将相关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 标签: 技术管理 防控措施 疾病 秋季 养殖生产 鱼塘
  • 简介:据长江水产研究所(喻清明等,1987)报道:雄性罗非鱼生长速度在4月龄开始明显地比雌性罗非鱼快,而且一直保持着这种差异。罗非鱼绝对增长量以4~8月龄最快,群体生长速度以10~12月龄最快;奥尼罗非鱼是由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与雌性尼罗罗非

  • 标签: 奥尼 罗非鱼 反季节养殖 试验 生长速度
  • 简介:富地营子水库秋季浮生物共计92个种别,其中浮游植物48个种属,浮游动物44个种属,浮游植物数量199.80×104ind./L,生物量1.7746mg/L,浮游动物数量6052.25ind./L,生物量8.8693mg/L,全库总鱼产潜力451902.02kg,总放养量2344512尾.

  • 标签: 富地营子水库 秋季 浮游生物 鱼类产量
  • 简介:<正>进入炎热的夏季,水温也随之升高。此季节既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根据近几年漯河市水产养殖鱼类病害预测预报结果分析预测,夏季高温季节易发生的鱼类主要病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主要病害及特点漯河市6月份鱼类的主要病害有:草鱼、鲤鱼烂鳃病、肠炎病;鲢鱼、鳙鱼打印病、细菌性败血症、中华鳋病、车轮虫病。1.1烂鳃病烂鳃病又称"乌头瘟",草鱼患此病后常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或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故称"乌头瘟"。鱼鳃丝腐烂并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

  • 标签: 乌头瘟 烂鳃病 细菌性败血症 打印病 中华鳋病 鳃盖骨
  • 简介:北方地区由于气温的原因,春秋两季鱼类极易感染竖鳞病和水霉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极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竖鳞病和水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仅供参考。一、竖鳞病1、发病原因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球病、松鳞病。该病是因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等。

  • 标签: 竖鳞病 水霉病 松球病 细菌感染 北方地区 假单胞菌
  • 简介:在商品猪生产中.杜洛克猪用作父本与地方猪杂交,可以明显地提高地方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因其较耐粗饲、抗病力较强.在高海拔地区特别受欢迎;在平原地带和沿海地区,杜洛克猪一般都作为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但在夏季,长期高温造成公猪的精液品质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致使母猪受胎率下降”。为此,作者分析了海南某人工授精站从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114头杜洛克公猪精液品质数据.研究杜洛克公猪不同季节精液品质的变化,从而为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特别是夏季,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其繁殖力。

  • 标签: 杜洛克公猪 精液品质 季节 终端父本 三元杂交 商品猪生产
  • 简介: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可见养好公猪对于养猪生产全局而言至关重要。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人们抱怨公猪难养,在南方高温季节公猪更难养。另一方面,在很多猪场,公猪饲养往往受忽视,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造成全场全群生产及效益水平低下。有些猪场,在每年7、8、9月配种的母猪数很多,但到11、12月和次年元月却分娩甚少,产仔数廖廖无几。导致整个季度生产效益滑坡.

  • 标签: 高温季节 种公猪 管理技术 营养调控 养猪生产 生产效益
  • 简介:每年的7-8月份,天气炎热,水温升高,塘中水草、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增多,鱼类摄食旺盛,活动量大,代谢加快,是鱼类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各种致病菌的高发期,水质易变坏,是各种养殖鱼类易染病、易浮头,管理更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使养鱼获得高产、稳产,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抓好投喂、防病和管理等项技术工作。

  • 标签: 夏季高温季节 技术 养鱼 养殖鱼类 水温升高 底栖动物
  • 简介:本论文以方正湖现有的草鱼和方正银鲫池塘养殖技术为基础,探索并总结反季节养殖模式。试验于10月底在1.04公顷的池塘中放养草鱼鱼种3150kg、方正银鲫鱼种1370kg,第二年4月中下旬放养草鱼春片480kg,方正银鲫春片670kg,售鱼季节集中在4-9月。反季节上市,商品鱼价格提高了1.4-3.6元/kg,投入产出比为1:1.53。

  • 标签: 方正湖 草鱼 方正银鲫 养殖 模式
  • 简介:2013年9月调查了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鉴定出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7目、12科,其中软体动物门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63%;环节动物门4种,占总物种数的21.05%;节肢动物门5种,占总物种数的26.32%。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截口土蜗Galbatruncatula及斯蒂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sticticus,而红旗泡水库周边水域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椭圆萝卜螺Radixswinhoei、划蝽Sigradistanei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秋季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50.4±152.88)ind·m^-2和(229.33±192.89)ind·m^-2。红旗泡水库的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周边水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周边水域,说明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低于周边水域,但均匀度较高。红旗泡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主要是杂食者,而周边水域主要是捕食者。

  • 标签: 红旗泡水库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功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