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将构建携带H1启动子的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鲤受精卵核区附近,获得了一批具有RNAi表型的转基因鲤,PCR和分子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鱼的基因组中,阳性率为32.78%;一龄鱼的生长实验表明,转基因鲤比普通鲤平均生长快0.99倍,其体高和体厚分别平均增长0.22和0.26倍,其中有31.82%的群体平均体厚是普通鲤的1.6倍。结果显示,该质粒表达的发夹环型dsRNA可以有效降解其转录产物,对阻抑肌细胞中同源基因的表达、鲤肌肉的再生能力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为鲤背部肌肉增厚、体质量增加,说明该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双链RNA在鲤体内具有RNAi效应。RNAi技术为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转基因鲤提供了新的手段。

  • 标签: RNAI技术 生长
  • 简介:DNA条形码技术(DNABarcoding)是一种用短的标准DNA片段快速、准确地识别与鉴定物种的技术。近年来,物种分类和生物多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DNA条形码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标准基因片段,着重阐述了其在生物分类学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展望了其发展状况、应用前景和意义。

  • 标签: DNA条形码 物种分类 标准基因片段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淡水池塘养殖面积达500多万公顷.目前因养殖水域水环境恶化而引发的病害及污染已经对水产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水产养殖系统所排放的废水中包含了大量有害物质:溶解态代谢废物、饲料和粪便中的溶解态营养盐、抗微生物制剂和药物残留.

  • 标签: 初步试验 应用总结 氧水犁
  • 简介: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由于大鲵养殖属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大鲵病害的发生与传播,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制约大鲵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鲵病害的防治,对提高大鲵养殖成活率意义重大.大鲵发病,除自身免疫力降低引发疾病,水体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加上投饵不科学、管理不当,往往造成病害的严重暴发,所以大鲵病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而使用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和病害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 标签: 中的应用 大鲵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投附着基开始到稚参附着后40天左右,经常出现稚参大量解体死亡现象,其中尤以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和稚参变态初期即投附着基后的5~20天内发病情况最多,俗称“化板”、“滑板”、“脱板”,死亡率常达50%以上,个别严重的池在数日内死产率可近100%。此病暴发快、传染性强、流行广,是稚参培育前期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我们存多年的育苗科研与生产中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找出了导致稚参化板的主要原闲.初步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稚参培育 滑板 防治 原因 育苗过程 附着基
  • 简介:本文报道了以冷冻木屑为填充料,长途运输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as)亲虾的无水包装技术及其应用实验。亲虾在室温条件下经3-5h适应性暂养后,以1℃·h^-1降温速率逐步降至15℃,并维持该温度。包装前1h再把水温降至亲虾出现僵硬或侧卧为冷休克标志,大约11℃左右。包装时,在泡沫箱内铺上冷冻木屑3~5cm,再放上一层排列整齐的亲虾,如此一层木屑一层亲虾,至表层以木屑装满箱为止。一个航空运输专用箱(60×45×32cm)可装70-80尾亲虾。箱内可根据运输时间放置降温剂(干冰)1-2块。2004年-2006年,从厦门空运亲虾到河北黄骅市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36批次,亲虾总数量达16584尾,运输过程死亡1436尾,存活率为91.34%。文中还就包装过程人为操作不当的影响、常见问题和各种活虾运输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 标签: 日本囊对虾 亲虾 低温木屑 无水包装 长途运输
  • 简介:如何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难题。目前,池塘常用的增氧设备是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这些传统增氧机存在着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缺点,特别是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

  • 标签: 水产养殖 增氧技术 水车式增氧机 应用 微孔 增氧设备
  • 简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ajorhistoeompatibilitycomplex)是最具多态性的免疫分子。其多态性主要取决于群体内MHC基因的大量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间高度的序列变异。等位基因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抗原肽结合区(peptidebindingregion,PBR),这决定了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免疫力差异。鱼类受多倍化影响,MHC基因的多态性还表现在同一基因存在多个基因座位(多拷贝)。MHC的高度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使其在鱼类遗传进化、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鱼类MHC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标签: 鱼类 MHC基因 多态性 遗传育种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涵义、作用机理,阐述了所涉及的微生物制剂种类及其作用,总结了其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机理 微生物制剂
  • 简介:近年来,大量废弃物正在污染近岸水域,水域富营养化加速,滩涂生态脆弱性日益明显,寻找适宜的修复滩涂的途径迫在眉睫。沙蚕为海洋底栖多毛类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科。本文介绍了常见沙蚕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在滩涂修复中的地位,着重阐述了沙蚕增养殖技术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沙蚕修复生境的机制、实践效果与种类选择,展望了沙蚕修复海洋滩涂生境的前景。

  • 标签: 沙蚕 海洋滩涂 生境修复 应用 展望
  • 简介:利用233个微卫星标记检测镜鲤(CyprinuscarpioL.)一个家系的107尾个体的基因型,采用GLM方法对肌肉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4种经济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结果显示:有17个标记分别与肌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有4个标记(HLJ030、HLJ2560、HLJ3633,和HLJ3554)与肌肉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这些标记与性状间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找到了与这两种性状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为鲤的肌肉品质性状选育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标签: 镜鲤 微卫星 肌肉脂肪含量 肌肉蛋白质含量
  • 简介:龙头水库位于吉林省东丰县西南部,距东丰县城45k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业供水为主,结合养鱼的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104万m^3,兴利库容605万m^2,最大养鱼水面2730亩,多年平均养鱼水面2200亩,每年可捕捞各种经济鱼类3.5万kg左右。龙头水库年均接收太阳辐射108--122kc/m^2,年平均气温14℃以上的天数143d,年均日照时数2610hr,年平均降雨量706mm,雨量集中在6、7、8月,

  • 标签: 龙头水库 生物调查 年平均气温 平均降雨量 调整 渔业
  • 简介:淡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属于稀缺资源,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保护作为淡水资源主要存在形式之一的水库水资源免遭污染破坏,对于实现保护稀缺淡水资源的意义重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要实现保护水库淡水资源免遭污染破坏的目的,除控制工农业污染物无序排放等措施外,应把合理发展水库渔业,维持水库生态平衡,减少水库富营养,控制蓝藻等藻类过度繁殖,提高水库水质作为治理重点,合理规划,养捕结合,以养为主,在保持水库水质的前提下,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产量,增加渔民收入.

  • 标签: 可持续发展分析 平顶山市水库 水库渔业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鱼类 基因定位
  • 简介:淇河鲫(Carassiusauratus)为河南省的传统优质特色水产品种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鲫地方品种。本研究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从85尾淇河鲫样品中共鉴定出21个克隆系,在其中6个克隆系中检测到18尾雄性个体。结果表明:淇河鲫是两性型雌核发育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体高、体宽、背鳍基长等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这一结果与体高背厚的淇河鲫种质较优异的生产经验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借鉴两性型雌核发育方正银鲫育种成功经验来开展淇河鲫品种的选育,在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淇河鲫体高背厚的形态特点。

  • 标签: 淇河 雌核发育 克隆系
  • 简介:PCR-DGGE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系统微生态学、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和益生菌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而在我国冷水鱼的研究中应用还较少。本文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特性及其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我国冷水鱼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冷水鱼微生态学 应用前景
  • 简介: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3龄太门哲罗鱼(Huchotaimen)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为研究其生长指标提供选择性状。经统计分析表明:3龄太门哲罗鱼全长(正)、体高(X1)、眼径(X7)和尾柄长(X6)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69、0.651和0.547,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长,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高达0.98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拟合方程为y=-2777.45+167.485X3+50.90X1—53.46X7+145.56X6。

  • 标签: 太门哲罗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 简介:分布在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和额木尔河等水域的北极茴鱼一新纪录种Thymallussp,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狭小,群体资源面临濒危。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分析了黑龙江上游的北极茴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共获得了1104bp核苷酸全序列,与分布于勒拿河的该种茴鱼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23尾个体中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Hap1、Hap2,及Hap3),其中Hap3为黑龙江和勒拿河共享;利用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和网络图显示,黑龙江群体可能起源于勒拿河。黑龙江上游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530)和核苷酸多样性(0.00053)远低于同域分布的其它种茴鱼;黑龙江群体与勒拿河群体的Fst为38.56%(P〈0.05),已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

  • 标签: 北极茴鱼 D—loop遗传多样性 黑龙江上游
  • 简介:分析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宾县石场和鸟河乡两个采样点水域野生花(Hemibarbus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条纹似白鮈(Paraleucogobiostrigatus)等三种鮈亚科鱼类消化道食物的组成,研究了这三种鱼类在河流生境下食性类型、营养级,探讨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饵料基础及鱼类间食物关系。结果表明,花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86;麦穗鱼为杂食性,其食物组成为小鱼、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07级。条纹似白鮈属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营养级为2.53。

  • 标签: 花? 麦穗鱼 条纹似白鮈 食性 营养级 松花江
  • 简介:本文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Excel2007、药动学3p97软件和kinetica4.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了鲤鱼血清中甲砜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ila的活性,为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细菌陛败血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给鲤单剂量口灌30mg·kg-1剂量的甲砜霉素后,药物在鲤体内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1.361h血药达峰(Tpeak),峰浓度(Cmax)为39.825μg·mL-1,吸收速率(Ka)为2.58h,分布半衰期T1/2(ka)为7.317h,滞后时间(TL)为0.234h,消除半衰期T1/2(ke)为77.292h。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5.62h。PK-PD同步模型参数AUC/MIC血清为35.37h,Cmax/MIC血清为24.89。通过抑制效应SigmoidEmax模型得到8.52~47.94mg·kg-1为临床使用甲砜霉素(TAP)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建议甲砜霉素在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为:药饵的治疗剂量为47.94mg·kg-1,预防剂量为8.52mg·kg-1。

  • 标签: 鲤鱼血清 甲砜霉素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