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多普勒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在不损伤机体下诊断内脏器官,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医学疾病的诊断和畜牧领域,而在水产业应用很少。本试验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黄鳝Monopterusalbus的性腺发育和内脏器官形态,记录观测结果,分析超声影像,做出合理的判断。

  • 标签: 多普勒超声诊断 黄鳝 性腺 发育
  • 简介:通过多种途径修复退化的水域生态环境,天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已明显好转。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的主要经济水产品种类和数量均比2004年增长了近50%,已多年未在渤海湾出没的小黄鱼、中国对虾等重新出现。近年来,天津市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重建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该市在塘沽、汉沽、大港等区建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重点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

  • 标签: 中国对虾 生态修复 渤海湾 渔业资源增殖 水域生态环境 三疣梭子蟹
  • 简介:现有的对虾养殖池塘多数是20地纪80~90年代建造,建造标准低、丽积大、水浅、配套不规范,经过长时问的养殖,淤泥沉积,池塘污染老化严最,病害多.产最低。近年来养殖者追求高产离效,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造成池塘的残饵增加,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淤积引起底质的恶化,不少虾池长期以来没有很好清污,造成对虾池塘底质污染日益加重。整治与修复好虾池底质,足养虾成功的首要环节。

  • 标签: 池塘底质 对虾池塘 修复 整治 技术 养殖池塘
  • 简介:近年来,大量废弃物正在污染近岸水域,水域富营养化加速,滩涂生态脆弱性日益明显,寻找适宜的修复滩涂的途径迫在眉睫。沙蚕为海洋底栖多毛类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科。本文介绍了常见沙蚕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在滩涂修复中的地位,着重阐述了沙蚕增养殖技术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沙蚕修复生境的机制、实践效果与种类选择,展望了沙蚕修复海洋滩涂生境的前景。

  • 标签: 沙蚕 海洋滩涂 生境修复 应用 展望
  • 简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滨海旅游,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用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滨海旅游业发展,如何将生态修复贯穿在全域旅游建设工作中,珠海市三角岛的开发模式或许值得探讨。

  • 标签: 滨海旅游 生态修复 绿化景观 海岛 旅游业发展 生态保护
  •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7月29日,在90cm×75cm×60cm、容积280L的塑料水箱中注入采煤塌陷水域改造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养殖池塘水和10cm厚的底泥,第Ⅰ、Ⅱ组放人浮叶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分别为0.1kg和0.2kg)和底栖动物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密度为250g·m^-2),覆盖面积分别为10%和20%,第Ⅲ组只放螺蛳不放置荇菜,第Ⅳ组为二者均不放的空白对照组,研究浮叶植物荇菜与底栖动物协同修复体系对采煤塌陷区养殖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荇菜和螺蛳组合的协同修复体系去除采煤塌陷水域水质和底泥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优于螺蛳单独作用;覆盖率2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总氮(TN)、总磷(TP)、NH4^+-N、NO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48.61%、82.5%、49.42%、46.43%和87.78%;1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TN、TP、NH4+-N、N0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27.78%、75%、28.49%、32.14%和62.22%;两者对底泥TN、TP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浮叶植物荇菜与底栖动物螺蛳协同修复体系能够有效净化采煤塌陷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营养盐,荇菜覆盖率为20%的修复效果好于覆盖率10%。

  • 标签: 荇菜 螺蛳 采煤塌陷区 协同修复
  • 简介:2014年6月,按照海洋资源调查规范,调查北黄海大连沿岸的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原产区中的旅顺口区塔河湾附近海域和大连金州新区城山头海滨地貌保护区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计算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相似性,探讨其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两处海域刺参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基本相同,优势种组成相似,优势类群均为软体动物;物种组成因饵料条件及周边海域底质不同呈现差异性分化;两处海域内海星类与刺参的密度比分别约为1∶3和1∶1,海星类与刺参的生物量比值与密度比相同;海星类与海胆类密度比均约为1∶1和3∶1,海星类与刺参及海胆类密度和的比分别为1∶4和1∶1,海胆类与刺参密度比均约为1∶2。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刺参生境和增养殖区的养护、修复策略为:(1)多种共养,以参为主;(2)控制海星,适度增殖海胆;(3)提高初级生产力,降低污染。

  • 标签: 刺参生境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修复策略
  • 简介: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随着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流通渠道的增多,造成了已控制的如水泡性疾病、猪瘟(HC)等传染病又呈扩散之势,而外种猪的引进,又致许多新病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猪增生性场病(PPE)、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疾病传入我国,

  • 标签: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控制 消毒 猪场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 规模化养猪业
  • 简介:根据众多养虾工作者的反映,控制好虾池水色,是防止对虾应激发病的关键,而培养保持好水色则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水色是池塘浮游生物组成的反映,也是池塘水质环境的综合反映。水体呈绿色已证明是养虾的最佳水色,因此在虾池中如何培养以单细胞绿藻为主组成的水体,是预防虾病的重要课题。我们于1996年8月8日至11月10日在阳西县溪头镇远大养虾场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试验。

  • 标签: 对虾 池塘养殖 水色 水质调节 病害防治
  • 简介:现代猪场大都建立于密集饲养和专门化生产条件下,环境对病原和生猪个体的影响日趋明显,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生猪品种的良种化,生猪的疫病也越来越复杂。近几年就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2型、气喘病等疫病,这些病的发生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疫病,引起猪群呼吸病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的并发或继发,

  • 标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控制体系 猪群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圆环病毒2型 副猪嗜血杆菌病
  • 简介:  2006年,不少传统水产品种价格行情低迷,养殖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因此,在池塘养殖难增效的状况下,如何在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养殖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关键.……

  • 标签: 养鱼成本 成本关键点 控制养鱼
  • 简介: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投饵机在国外的水产养殖中已普遍应用。近年来。我国在一些网箱和池塘养鱼过程中也开始应用投饵机,目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大水面网箱养鱼及池塘高密精养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则对投饵方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饵机的投饵方式主要有气动式、螺旋输送式和离心抛物式。也有音响集鱼式的投饵机。但都存在操作麻烦、定时不准和投饵量难以准确控制等缺点。因此对投饵机的机电进行有效的改进是有必要的。简单介绍如下:

  • 标签: 投饵机 控制 鱼塘 池塘养鱼 投饵方式 精养技术
  • 简介:根据北方池塘投铒的实际要求,结合电路控制的各项性能,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投铒机控制系统。应用逻辑电路和定时器电路进行控制,使用拨码开关技术设置定时时间、自动重复启动的间隔时间和投铒的各项参数,并具有延时投铒功能。操作简单直观、定时准确、抗干扰能力强,解决了定时定量、准确投喂的问题,避免了铒料投喂的浪费。

  • 标签: 投铒机 控制系统 定时模块 拔码开关 池塘养殖
  • 简介:在冬天,当气温大大低于猪只生长发育和繁殖哺乳所需的温度时,我们通常采取密闭猪舍门窗或以舍内加温来满足猪只对温度的要求,而密闭后舍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将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大大降低猪的生产性能,这是不容忽视的。

  • 标签: 密闭猪舍 有害气体 控制 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 不良影响
  • 简介: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那么,什么是养水呢?什么是适合养鱼的好水?大家都知道,从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是不适合直接养鱼的,必须先除氯、增氧,要求高的,还要对水的硬度、pH进行调整。经过除氯、增氧、调整硬度和pH值的水算不算好水呢?从常用的测试指标来看,可以算好水,但这种水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稳定,二是比较“瘦”。用这种水养鱼,水质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它缺乏自净能力;这种水通常比较干净,几乎没有有害的物质,但同时也缺少对鱼和其它生物有益的东西。

  • 标签: 观赏鱼养殖 水质 控制 家庭 测试指标 发生变化
  • 简介:沙田水库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良田镇,离广州市40多km,交通十分便利。它是~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集雨面积5.8km^2,总库容492万m^3,正常水位136.2m,养鱼面积400亩。库区年平均降雨量1446mm,年平均水温23℃,最高月平均水温31℃。良好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鱼类的生长。

  • 标签: 网箱养鱼 养鱼规模 小型水库 控制技术
  • 简介: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不断地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的变化.养殖水域中蓝藻类含量逐步增加。由于蓝藻的大量繁殖.常在水面聚合成一层厚厚的蓝绿色藻浆.这就是所谓的“蓝藻水花”。在池塘中蓝藻水花主要是由微囊藻引起的.微囊藻是一种能形成囊状不定形群体的藻类.

  • 标签: 蓝藻水花 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 水体富营养化 危害 浮游植物群落
  • 简介:热带鱼之所以称之为热带鱼。是因为这些鱼种大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气候宜人。常年的温度保持在23~28℃之间。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的热带鱼种.所以被称之为热带鱼。为此。很多初涉热带鱼饲养的爱好者往往在主观判断上认为:热带鱼对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比较差.认为热带鱼孱弱不及,于是为了让热带鱼更好的生长,总是把温度控制在26~30℃之间,更有甚者达到了30℃以上。其实。热带鱼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柔弱。

  • 标签: 温度变化 热带鱼 温度控制 饲养 亚热带地区 主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