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光合细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用其制成光合菌肥,对植物来说,可增殖有益共生菌,有效改善植物营养、增加土壤肥力、降解土壤农药残留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等。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化学农药被带入土壤,虽给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作物的质量却每况愈下,农药残留加重,土壤板结,肥力日益衰弱。因此,作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菌肥,本文对光合细菌在不同植物上的应用现状、施用效果和前景预测等进行介绍。

  • 标签: 光合细菌 植物 应用现状 展望
  • 简介:为了明确田间条件下桑叶的光合能力,从夏伐后的普通桑园与密植桑园中,每隔10日取伸长枝与短枝,测定了着生叶在光饱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探讨了桑叶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测定了供试桑叶的叶绿素、全氮量及RUBP羧化酶活性,考察了限制光合作用的有关叶内成分。Pmax是用供试叶片浸入饱和CO2溶液中,照射强光,再用刻度吸管测定O2释放量而求得的。获得的结果如下:1、Pmax从叶龄第5日至第20~30日间呈直线急增,其后至第70日总的来看是呈稳定平行推移。从叶龄第25日到叶龄第70日间,短枝、密植和6、7月开叶的桑叶的Pmax值比伸长枝、普通桑园和8月开叶的桑叶的Pmax值明显的低。2、叶绿素含量依其桑叶的衰老而变化,此变化与Pmax的变化比较类似。从叶龄第25日至第70日间,在枝条种类间,栽植密度间和开叶时期间认为与Pmax有着类似的差异。全氮量的变化在刚开叶不久时示相当高的值,在变化推移上与Pmax的变化不同。并且,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依其开叶时期而显著不同,很多与Pmax的变化不一致。3、在与Pmax的相关中,是叶绿素含量与Pmax的相关系数最高,并与叶龄没有关系。本实验范围内,在光饱和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从叶内成份来看叶绿素最为有力。但是在成熟叶中因叶绿素的增减将伴随RUBP羧化酶与诸种蛋白质的增减,所以Pmax与全氮量,RUBP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也比较高。

  • 标签: 衰老过程 叶龄 光合速率 普通桑园 羧化 全氮量
  • 简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家蚕作为生物技术研究的模式昆虫,和现代生物技术有许多结合点,本文将把生物技术在家蚕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概括.

  • 标签: 家蚕 生物技术 模式昆虫 蛋白质工程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 简介:蚕蛹是家蚕吐丝结茧的过渡形态,其中分离提取出的生物活性肽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对蚕蛹生物活性肽保健功效的开发也逐渐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焦点.文章首先对蚕蛹的生物营养成分进行了归纳,其次重点探究了蚕蛹生物活性肽在降血压血脂、抗氧化疲劳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保健功效,最后对蚕蛹生物活性肽保健功能开发应用途径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蚕蛹 生物活性肽 保健功效
  • 简介:养蚕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产量、质量、省工、省本,是我县今后蚕桑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举.多年来养蚕过程中蚕体消毒,采用纱布袋、细筛等工具撒防僵粉或石灰粉,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通过探索,改装出一种电动喷粉,这样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更大程度上减轻防僵粉、石灰粉等对人体的影响.

  • 标签: 喷粉器 电动 制作 生产过程 稳定发展 蚕体消毒
  • 简介:蚕用蜕皮激素目前市售的商品有用唇形科植物(Ajuga.nipponensisMakino)及同属植物全草经水煮提取制成,每毫升含相当于生药5克的蜕皮激素和用云南露水草提练而成的每毫升含β—蜕皮激素(C27H44O7)22.5毫克的蜕皮激素.前者常称为“川蜕”,后者常称为“云蜕”.“川蜕”由于所用原料含蜕皮激素量较低,且不稳定,加之目前生产设备简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目前四川蚕药标准对这一药品的用法用量不完善,生物效价也难以确定.“云蜕”所用原料β—蜕皮激素量相对较高,一般都用先进工业化生产设备提练成含量高于

  • 标签: 蜕皮激素 生物效价 川蜕 产品质量 结茧率 生物技术研究
  • 简介:植物生物碱是植物在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大类具有防御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在植物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植物生物碱的分类、杀虫作用方式、作用机理及作为杀虫剂在新农药开发中的作用和植物生物碱的应用前景作了综述,并对桑树生物碱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植物生物碱 杀虫活性 杀虫剂
  • 简介:生物转化具有高效、专一、可调节等特点,广泛地被用于清除工业和生活上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食品生产加工、生物技术制药、化妆品研发、开发新能源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转化的相关研究及其应用。

  • 标签: 微生物转化 发酵 应用
  • 简介:本实验从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中分离出以放线菌为主的近400个微生物菌,经过反复实验、分析,筛选出三个能产生对蚕蛹壳几丁质有较高分解性的几丁质酶.

  • 标签: 微生物 土壤 几丁质 几丁质酶 降解作用
  • 简介:插分式小蚕加温是为了适应当前农村小蚕饲育特点而研制的,根据小蚕的不同生理发育阶段而插入相应个数的加温片,通过自动控温器自动给加温片通断电,从而控制蚕座的温度。该加温操作安全容易、节能环保,是小蚕饲育的理想仪器。

  • 标签: 控温器加温片 温度 小蚕
  • 简介:本文探讨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组合;培养学生完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启发引导,改变教学方式;规范实验要求,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充分将实验室资源利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 简介:西班牙研究人员对3个克里迈丁桔品种(Fino,Loretina和MarisoI),1个温州蜜柑品种(尾张温州蜜柑),2个脐橙品种(晚脐橙和纳维林娜脐橙)和1个普通甜橙品种(伏令夏橙)果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品种所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差异水平。结果表明,所有品种果皮中所含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相似,不具有明显差异,

  • 标签: 生物活性物质 柑桔品种 果皮 尾张温州蜜柑 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人员
  • 简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通过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引起的.对蚕业生产影响很大,甚至带来毁灭性破坏.所以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动物植物检疫所把家蚕微粒子病列入目录.为防治该病.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迅猛发展,家蚕微孢子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关于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孢子虫生物学 家蚕微 微孢子虫
  • 简介: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结果认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 标签: 桑树品种 生物性状 经济性状
  • 简介:果叶兼用桑品种“大十”为广东桑系,天然三倍体。由于三倍体的染色体组为奇数,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配对,种子不孕不实,只留下种胚痕迹,所以无籽。该品种的特点是桑果优质、高产、味甜、果大、抗逆、无籽、高效,同时桑叶产量也较高,质量较好,可果叶两用。

  • 标签: 生物特性 果桑 天然三倍体 技术 栽培 染色体组
  • 简介:为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及其不同水平的叶面施肥方法对桑叶生化组成成分的影响效果,我们用良品种做了一个实验。此实验由六种微量元素组成,每种微量元素又分两种剂量(水平),即铁(2.5与5.O公斤/公顷/年)、镁(2.5与5.0公斤/公顷/年)、硼(2.5与5.0公斤/公顷/年)、铜(2.5与5.0公斤/公顷/年)、锌(5.0与10.0公斤/公顷/年)、钼(2.5与5.0公斤/公顷/年)。通过数据的分析显示出在十一种生化参数中有5种参数,即非还原性糖、总糖、碳水化合为物、粗纤维、总自由氨基酸,比对照实验统计上显著地提高了;剩下的6参数,即水分、总灰分、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也都超过对照但增加不明显。可观察到,施用钼(2.5公斤/公顷/年)、钼(2.5公斤/公顷/年)、钼(2.5公斤/公顷/年)、铜(2.5公斤/公顷/年)和镁(5公斤/公顷/年)这几种水平,非还原糖、总糖、总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总自由氨基酸五种参数上升最大,分别比对照上升26.962%、24.585%、15.339%、22.519%和24.841%。

  • 标签: 微量元素
  • 简介: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在剖析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性地设计实验内容、开设创新型实验项目和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 标签: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该所由1993年批;隹成立的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及2000年成立的重庆市蚕桑学重点实验室发展建成,并在2005年组建教育部蚕学与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006年组建教育部蚕桑资源与分子改良工程研究中心、商务部西部蚕业科技中心,同年国家外专局、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批;隹建设“家蚕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 标签: 系统生物学 研究所 蚕桑学重点实验室 蚕学 大学 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