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射洪县北部山区的潼射乡北寨村4社樟树桠的穷山沟里,出了1名吨茧专业大户谢怀金。他家除爱人范国芳外,还有2女1男全家5口人,全是初中文化,承包耕地5亩,其中田0.8亩,有自留山和宽地埂计15亩。他开垦后全部栽成桑树,现已投产。1991年四季养蚕34张,产茧1089.7公斤,单产39.35公斤,养蚕收入9454.60元,张平产值278.07元,人平收入1890.90元,比三年前——1988年养蚕4张,产茧

  • 标签: 北寨村 穷山沟 初中文化 栽桑 发展蚕桑 上簇
  • 简介:2007年6月19~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蚕学理事会理事长、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向仲怀教授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家蚕“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夏庆友教授和西南大学校长助理、蚕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鲁成教授到广西考察指导蚕业工作。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蚕业 广西 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生物技术
  • 简介:光荣属于时代领跑者,鲜花献给中华英模人。为表彰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取得显著业绩的先进模范人物,国务院决定授予2115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870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标签: 先进工作者 社会主义现代化 院士 全国劳动模范 小康社会 国务院
  • 简介:受印度中央蚕丝局邀请和中国农业部的委派,以向仲怀院士为团长的农业部蚕丝代表团一行7人,2007年11月7日至16日对印度进行了考察访问。

  • 标签: 农业部 印度 院士 考察团 代表团 蚕丝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的蚕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降低养蚕生产劳动强度,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养蚕成本,就成了蚕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养蚕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就是5龄阶段.不但天天采叶喂蚕,而且要天天除,上蔟时熟蚕要一条一条地捉.由于劳力紧缺,弃桑不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日渐严重.为了稳定蚕业生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探,采用固定蚕台育,5龄期不除,上蔟不捉熟蚕,让其自行结茧获得成功,受到了养蚕大户的欢迎.为了让这一成果得到健康有序的推广,笔者就相关技术谈谈初见.

  • 标签: 自动上蔟技术 桑蚕 除沙 养蚕生产 蚕业生产 劳动强度
  • 简介:4月12日至15日,全国知名蚕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一行在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杨彪站长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内江隆昌县、威远县,自贡荣县,凉山州德昌县、宁南县,考察四川“立桑为业”,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在德昌出席了中国蚕学会授予德昌县“中国果桑之乡”授牌仪式,在宁南出席了现代蚕桑生产模式现场会。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蚕业发展 四川省 蚕桑产业 农民增收 生产模式
  • 简介:蚕座隔防病育具有“省(省时、省力、省投资)、防(预防蚕病)、简(制作简单)、廉(成本低廉)”等特点,从而达到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之目的。据初步试验,该技术具有隔防病作用,能提高养蚕单产,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除时间,节省投资。形式灵活,空间利用合理。因此,是一种养蚕实用新技术。

  • 标签: 养蚕新技术 隔沙防病 省力化养蚕
  • 简介:2016年5月11日,由中国丝绸协会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在南充市举行。当天上午,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暨全国产销形式分析会在天来大酒店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向仲怀在会上发言,就国内外蚕桑科技领域最新情况作了介绍。会议结束后,向仲怀接受了记者专访,就记者的提问做出了以下回答。

  • 标签: 向仲怀 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南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蚕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