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山西地区苜蓿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大,为解决我国山西地区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金皇后"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Cv.GoldenEmpress)为试验材料,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太原综合实验站为试验地点,通过随机区组实验对不同茬高度的苜蓿进行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分析测定,确定当地适宜的茬高度。结果表明:(1)苜蓿刈割不同茬高度下,得出茬高度为5~8cm时,其RFV和苜蓿草产量的值均较高,其经济价值最大;(2)苜蓿刈割不同茬高度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影响,随着茬高度的下降,蛋白质含量随之下降,其产量却增加;(3)苜蓿刈割不同茬高度对苜蓿的茎叶比有影响,随着苜蓿茬高度的降低,其茎叶比逐步增大。

  • 标签: 苜蓿 留茬高度 产量 品质
  • 简介:本文阐述了腐真菌的资源以及腐真菌对秸秆的降解原理,利用腐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进行的混菌发酵,以及腐真菌的应用前景;这对发酵饲料,工业化生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腐真菌 秸秆 饲料
  • 简介:为了了解刺生长季耗水特性,为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以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进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本文对阿拉善地区刺群落生长季叶片尺度耗水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刺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上午,最小值出现在早、晚,5、6、9、10月份变化趋势在10:。O左右达到最大值,而7、8月份水分利用效率在8:00左右达到最大值。刺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9、10月份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其次为7、8月份,最小为5、6月份;其中各月水分利用效率的均值10月〉9月〉7月〉8月〉6月〉5月。2)整体上光合作用速率上午比较强,而蒸腾速率上午是呈现上升的趋势,植物蒸腾速率在中午达到最大值。下午二者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即光合作用减弱,蒸腾减弱。3)刺生长季节各月叶片水势与蒸腾速率关系,呈现明显的相反趋势。4)刺蒸腾耗水主要是消耗深度50cm土壤附近的水。

  • 标签: 阿拉善 白刺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叶片水势
  • 简介:研究不同物候期及不同刈割茬高度下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指标、营养成分指标及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为优质苜蓿青干草的适时刈割及奶业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指标的确定提供有效依据。在不同的物候期,即现蕾期(50%植株现蕾),初花期(10%植株开花)和盛花期(50%植株开花),刈割频率分别为3次、2次、1次,刈割茬高度分别为2-5cm,5-8cm,8-10cm情况下对试验地苜蓿进行刈割,每个试验组均设置3个重复。综合考虑苜蓿的生长特性、营养指标及根系生再生情况,在刈割物候期为现蕾期时苜蓿鲜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52216.51kg·hm^-2;初花期苜蓿全年干草产量达最大,平均值为11630.84kg·hm^-2;在不同刈割频率下,其CP含量、CP产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0.37和163.4kg·hm^-2,而RFV现蕾期比盛花期高出11.12个百分点;在茬高度为5-8cm时,苜蓿全年干草产量最高(P〉0.05),为16279.95kg·hm^-2,再生相关系数最大出现在茬高度为8-10cm时,为0.9401。紫花苜蓿的最适刈割物候期为现蕾期至初花期,刈割频率以3次为宜,茬高度为5-8cm,末次刈割时茬高度为8-10cm时有利于其安全越冬及有效增加其分枝数。

  • 标签: 紫花苜蓿 刈割物候期 留茬高度
  • 简介:为了研究茬高度对苜蓿粗蛋白及返青率的影响,本试验以3年生"金皇后"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茬高度下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与粗蛋白、相对饲用价值及返青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茬高度的增加,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最后一次茬高度高于8cm时,返青率将大于70%,其中茬高度8-11cm处理返青率高达79.2%,返青效果较好。考虑到根内营养物质含量对苜蓿粗蛋白含量及返青率的影响,建议银川地区第一、二、三茬茬高度为5-8cm,最后一次茬高度以不低于8cm为宜。

  • 标签: 苜蓿 留茬高度 根内营养物质 干草品质 返青率
  • 简介:为研究刈割对典型草原建群植物大针茅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随机区组实验,在测定大针茅性状(生殖高度、营养枝高度、产量)和种群营养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基础上,对不同茬高度和刈割时间下大针茅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显著降低大针茅产草量,在各刈割处理中,大针茅在中度刈割时产量最高;刈割显著增高大针茅粗蛋白,中低茬大针茅品质较好;随刈割时间推后,大针茅产草量显著上升,但大针茅粗蛋白显著下降;建议大针茅8月中旬刈割,茬5cm。

  • 标签: 刈割 产量 粗蛋白 大针茅
  • 简介:茎盐生草,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内陆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的一种耐盐植物,植株粗灰分含量高达36.48%。可在土壤全盐含量0.5%~1.0%的盐碱地或遭受人为破坏的盐碱荒漠上旺盛生长,盖度大,生物量高,植株体内积聚大量盐分,烧灰制成生物碱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利用,是被人们利用最早的盐生植物。茎盐生草的聚盐特性在盐碱地治理和防治次生盐渍化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种植茎盐生草,植株对盐碱的吸收和外携,达到拔盐抽碱的治理目的,植株处理所获得的盐分制成生物碱加以利用,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生物措施之一。

  • 标签: 白茎盐生草 盐碱地 拔盐抽碱 生物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