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优良旱生牧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建植华北驼绒藜人工草地,可以恢复植被,改良草场,丰富饲草来源,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本文概述了内蒙古草原地区的生态现状,阐述了华北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建植技术,分析了大力种植华北驼绒藜的好处,并提出了在内蒙古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华北驼绒藜的建议.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种植 推广
  • 简介:1989—1991年在西宁进行了燕麦品种筛选和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次重复。结果表明新筛选出的青永久101、青永久108、青永久343、青永久233和青永久012等5个品种,其产草量和产籽量均高于目前已普遍推广的优良品种青永久444,但其生育期均较青永久444长。建议在我省东部农业区有计划地组织繁殖这些优良品种的种子,逐步向全省各地推广种植。

  • 标签: 燕麦品种 产草量 产籽量 生育期
  • 简介:呼伦贝尔杂花苜蓿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品种,该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具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上世纪70年代进行小面积推广种植,80年代进行繁育研究。2004年以后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选育成为呼伦贝尔市的地方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虫害、抗风沙、耐瘠薄,产草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是寒冷地区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品种

  • 标签: 呼伦贝尔 杂花苜蓿 选育 生产性能
  • 简介:应用3种药品在高寒牧区对草地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从经济、防效、安全的角度考虑,清橐1号用药量1800ml/hm2处理区,防治效果达到89.5%,对大部分优良牧草安全。

  • 标签: 黄帚橐吾 防除 药效 筛选试验
  • 简介:为研究5个饲用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在海东市乐都区进行了品种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豫玉22号、甘玉23号,豫青贮23号的产量均较沈单16号、金穗青贮1号有明显的增产,可以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乐都 产量 玉米品种 比较
  • 简介:品种育种工作是我国草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草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地对优良草品种及优质种子数量的需求急剧增加,使我国草品种育种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草品种育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草品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 标签: 品种育种 草业发展 多元化转变 种子数量 品种数量 牧草品种
  • 简介:为了筛选出乌拉特前旗典型草原牧草最适刈割期,以期为优质牧草饲料调制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于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及8月下旬对牧草进行刈割,测定其单位产量以及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刈割期,7月下旬理论鲜草产量最高,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NDF、ADF和ADL含量低于8月份,综合考虑,7月下旬为乌拉特前旗典型草原牧草最佳刈割期。

  • 标签: 典型草原 刈割期 营养价值
  • 简介:经过对来自国内外几十个苜蓿品种多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俄罗斯杂花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龙牧803苜蓿、草原二号苜蓿、适宜呼伦贝尔高寒气候,抗寒性强、抗春冻、高产(1年可刈割2次),可在呼伦贝尔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 标签: 适宜 呼伦贝尔地区 种植 苜蓿品种
  • 简介:选用中豌4号、中豌6号和中豌8号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可用于收获青豆荚、青干草或种籽,有栽培和进一步选育的价值。

  • 标签: 早熟豌豆 品种
  • 简介:采用多因素区组试验方法,以白三叶新品系种子为材料对白三叶新品系无菌苗培养过程中消毒方法、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以培育的无菌苗为材料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外植体对白三叶新品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70%酒精消毒3min+2%NaClO消毒10min,种子消毒效果最佳且对种子毒害作用最小,且在添加1.5%蔗糖的MS培养基上最适合无菌苗培养;白三叶新品系的茎较易脱分化,以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2ug·L~(-1)6-BA+3ug·L~(-1)2,4D,以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0.5ug·L~(-1)6-BA+1ug·L~(-1)2,4D。

  • 标签: 白三叶新品系 无菌苗 愈伤组织
  • 简介:品种是发展畜牧业、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基础。草品种审定工作是推动优良草品种选育,地方品种的整理、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以及优良野生牧草驯化栽培的引挚和保障。为了进一步挖掘我区牧草良种资源,保护我区优良草品种的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的育种、繁育、推广体系,提高牧草种子生产的准入门槛,规范牧草种子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实施好国家各项草原生态建设项目,

  • 标签: 品种审定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牧草种子生产 生产经营活动 生态建设项目
  • 简介:由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合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培育的世界上第一个牦牛新品——“大通牦牛”8月25日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牛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 标签: 世界 牦牛品种 “大通牦牛” 青海 产犊率
  • 简介:2011-2015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对蒙农根茎冰草新品系(AgropyronmichnoiRoshev.)生长发育特性及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返青早,枯黄晚,青绿期长达229d,干草产量可达8753.1kg/hm^2;生育期为130d,潜在种子产量4815.4kg/hm^2,表现种子产量364.8kg/hm^2。第二年开花之后,行间开始出现根茎苗,逐渐形成密闭草群,地面枝条密度五年平均值为3956.6个/m^2。随生长年限延长,地下根茎呈增长趋势,生长第五年根茎总长度达到87.4m/m^2,根茎重量达到51.6g/m^2。该品系是北方寒冷干旱区人工草地建设的良好材料。

  • 标签: 根茎冰草 生长发育 生产性能
  • 简介:分析了三种引进优良禾本科牧草与一种当地禾本科牧草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三种引进禾本科牧草的鲜重均比当地禾本科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高,种植第三年引进牧草品种的鲜草产量为无芒雀麦19316kg/hm2,达乌里披碱草16457kg/hm2,猫尾草15754kg/hm2.引进的三种牧草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推广价值较高,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

  • 标签: 禾本科牧草 本地品种 生长性状 对比分析
  • 简介:“S001草实兼用杂交野大豆”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和通辽市国有查金台牧场共同培育的草实兼用型新品,于2013年在内蒙古注册登记。该杂交育种工作是从1980年开始的,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育,形成稳定株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品系“S001”,奠定了培育新品的基础。育种的目的是为了在利用中有效保护渐危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并为短周期草田轮作和促进农区草牧业发展提供豆科品种材料。通过2011-2012年在查金台牧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萨拉齐三地的品比与生产试验,认为品系“S001”干草产量和籽实产量都较野大豆有很大提高,品质未下降,适应区域大幅扩展。登记品种后的试验表明,“S001草实兼用杂交野大豆”既可以作为饲草利用,也能作为籽实饲料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野大豆 野大豆杂交 草实兼用 品种选育 品种比较
  • 简介:通过对优良苜蓿品种中苜1号进行播种、施肥、灌水以及施肥和灌水相结合的试验,探索出中苜1号在呼和浩特地区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苜1号适宜在每年的5月10日-6月1日之间播种,播种量为1.5g/m^2,播种行距为30cm,播种时尿素75kg/hm2与磷酸二铵375kg/hm^2混合施用且第二年灌水2次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为20775.75kg/hm^2.

  • 标签: 苜蓿 品种 栽培技术
  • 简介: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培育注册的6个苜蓿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草原3号、草原4号、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适宜的10条引物,建立各品种的指纹图谱,根据同一引物的图谱差异将各品种加以鉴定区分。结果表明,利用10条引物中的4条引物的图谱绘制了2套苜蓿品种的鉴定图,根据各品种在图谱中不同位置特异条带的有无,可将全部6个苜蓿品种准确区别开。

  • 标签: 苜蓿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ISSR分子标记
  • 简介:2013年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内蒙古)技术培训班于7月3日在多伦县召开,出席本次培训班的有来自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及相关盟市草原技术推广部门的草原科技工作者。多伦县锡林副县长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赵景峰副站长主持。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品种区域试验 技术培训班 多伦县 草原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 简介:1前言白三叶(TrifoliumrepensL.)是世界温带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由于其适应气候范围广、营养品质和牧草消化率高、并可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而对肥料缺乏地区禾草/白三叶草场的经济具有显著贡献.白三叶品种按叶型分为:小叶、中叶和大叶,一般认为大叶种主要在割草地种植,中叶和小叶种则种植在放牧草地.

  • 标签: 品种影响 密度生 放牧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