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终于取得成果:一头体重1130g的克隆小香猪在河北省三河市明慧养猪公司顺利诞生。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这头克隆小香猪的诞生表明我国在此项研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克隆猪 体细胞 诞生 中国农业大学 国际先进水平 基金资助
  • 简介:禁食是屠宰前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禁食不仅仅是移去饲料。一个不成功的禁食方案可能影响鸡肉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污染问题。

  • 标签: 污染问题 禁食 鸡肉 胴体 宰前管理
  • 简介:日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公布。条例共6章44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 标签: 污染防治 规模养殖 畜禽 总理李 国务院
  • 简介:由于多数养猪场在建场时没有充分考虑猪场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及其对猪场本身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猪场运营时间的延长,规模猪场产生的污染物(粪、尿、冲洗水、废渣、恶臭物质及生产过程副产物等)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已日益威胁到猪场自身的正常生产。生猪应激增加,疾病增多.严重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了人类居住环境,对居民健康构成威胁,由此产生的民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规模猪场 污染物 居住环境 正常生产 生产过程 恶臭物质
  • 简介: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身上;病原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其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为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料肉比提高。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节肢动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症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2011年7月期间,笔者遇到一起鸭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病例,据统计,该养鸭户饲养的1600羽40日龄仔鸭有400余羽发病,发病率25%以上,病死率为15%以上。我们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结果,诊断为鸭住白细胞原虫病,

  • 标签: 住白细胞原虫病 仔鸭 诊治 实验室检验 40日龄 临床症状
  • 简介:规模化养猪基于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的饲料配方及饲养技术。猪舍多采用缝隙地板.崩水冲洗清理粪尿.每天要向外排放大量的粪尿污水。对这些粪尿污水若不积极开发利用,将会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也必将带来企业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环境污染 猪粪尿 综合利用 养猪场 粪尿污水 规模化养猪
  • 简介: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目益强烈,养猪生产者不得不考虑采取某些措施,尽可能减少猪粪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 标签: 环境污染问题 养猪生产 集约化程度 生产者 猪粪便
  • 简介: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黄疽性贫血和皮肤潮红为主要特征。因此义称黄疽性贫血或“红皮病”。目前正值本病高发时期,应予加强防制。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盛夏 人畜共患病 红皮病 贫血 寄生
  • 简介: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生猪产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迅速发展,但由于忽视了对猪粪尿、污水的处理和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特别是大、中型集约化猪场面临环境治理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集约化生猪生产的环境污染.已成为生猪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猪场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 标签: 集约化猪场 环境污染 设计 规划 生猪产业 环境治理
  • 简介:虽然囊膜病毒一般通过刺激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引起一型干扰素(IFN—α)大量分泌,猪的pDC感染了猪繁殖与呼吸衰竭综合征病毒(PRRSV)后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种静止状态很可能是由于病毒-介导干扰的结果.纯化的或者是未分选的猪pDC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或者TLR9受体激动剂、寡核苷酸f(ODN)D19的刺激下产生典型IFN—d反应,诱导免疫应答,当PRRSV存存时反应降低。

  • 标签: 囊膜病毒 树突细胞 呼吸衰竭 猪繁殖 干扰素 浆细胞
  • 简介:沙门氏菌是饲料携带的一种致病性细菌,可引起猪的胃肠炎,导致猪腹泻和其它肠道疾病。控制沙门氏菌的方案要求饲料中应没有致病性的细菌存在。饲料生产中控制沙门氏菌就是要防止或尽量减少沙门氏菌通过原料造成的污染、经化学和热处理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以及通过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接触造成的污染,同时还要

  • 标签: 沙门氏菌污染 营养调控措施 猪腹泻 肠道健康 致病性细菌 饲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