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众多猪场发现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畏寒迭堆、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有的关节肿痛、跛行,最后拉黄色稀便衰竭而死的疾病。根据笔者临床经验,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并按本病防控办法予以处置,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1猪场状况该猪场2010年7月份搬迁入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 诊治 临床经验 温升高 猪场 渐进性
  • 简介:2007年9月甘肃省宁县养殖户张某猪场仔猪发生一起以关节炎、呼吸困难、皮肤发紫为特征的疾病,当时误诊为链球菌感染,治疗数日无效,随后引起保育猪群发病,并有25.3%死亡,再度通过流行病学、病理学与实验诊断,可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 标签: 副嗜血杆菌病 仔猪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诊治 链球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
  • 简介: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其它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重。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近年来,由于受猪蓝耳病等猪流行病的影响,猪免疫功能下降,猪嗜血杆菌病在江苏省时有发生。给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引起该病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血清型较多(已知有15个血清型),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表现不一,不同的血清型对某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为了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建议在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在大群治疗前应先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最佳的治疗药物,现摘一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副嗜血杆菌病 仔猪 实例 诊治 隐性感染 发病症状
  • 简介:革拉泽氏病(Glasser’sdisease)由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所引起,是一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其在实验条件下很容易培养,48小时内便可在培养基中长出1mm大小的透明菌落,只须在培养基中添加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1),无须添加X因子(血红素及其它卟啉类物质),因此将该菌被称为猪“”嗜血杆菌(猪嗜血杆菌却要添加V因子和X因子)。

  • 标签: 副嗜血杆菌病 养猪业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实验室条件 因子和 培养基
  • 简介:2005年9月份湖北省黄石市某猪场发生了15日龄左右的仔猪以发烧、咳嗽、关节肿胀、黄疸、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结合实验诊断,确诊为“猪嗜血杆菌病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在采用了综合防制措施后,发病率由原来的65%下降到9%,死亡率由原来的34%下降到7.3%,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防治中的工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综合防制措施 实验室诊断 继发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鸭瘟是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本文概述了鸭瘟病毒(DPV)实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ELISA法、血清中和试验等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等。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国内外相继建立起的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LAMP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等。介绍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临床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鸭瘟病毒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据农业农村部网站2019年1月3日报道,为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根据《国家兽医参考实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兽医参考实验管理的通知》(农医发〔2016〕13号,以下简称《通知》),农业农村部决定组织开展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申报工作。具体申报要求如下:①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申报范围为受农业农村部委托承担非洲猪瘟最终诊断、标准品制备、防治技术研究、防控技术指导等工作的实验

  • 标签: 实验室管理 非洲猪瘟 申报工作 农业部 农村 防控技术
  • 简介:第三方独立的实验诊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在我国养猪业逐渐兴起。其运营中的困惑和艰辛只有做过的人才最清楚。

  • 标签: 实验诊断 第三方 实验室 市场 养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