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冬春交替,天气转暖,万物解冻,奶牛养殖场冰冻了一冬的雨雪、粪尿、饮废水融化,但气温相对较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地面会变得泥泞,甚至奶牛的乳房都拖到了污泥里,大大增加了乳房炎的发生率,因此在这一特殊季节对奶牛乳房炎应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奶牛养殖场要提前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防制措施,并严格地坚持执行,乳房炎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 标签: 奶牛乳房炎 养殖场 综合防制 冬春 日照时间 防治结合
  • 简介: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于1926年最早发现于印度尼西亚,同年在英国新城也发生流行,因此而被命名为鸡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或伪鸡瘟,在我国俗称为“鸡瘟”。新城疫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而我国对本病的报道最早记载于1928年。由于该病发病急、病程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被我国定为一类传染病,现如今疫苗预防仍是我国控制鸡新城疫的主要手段。

  • 标签: 新城疫抗体 防制措施 新城病 伪鸡瘟 亚洲鸡瘟 疫苗预防
  • 简介: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肉羊产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加快肉羊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给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羊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于是养羊便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如何做好肉羊规模舍饲养殖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制工作,已成为所有肉羊养殖场亟需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做好肉羊规模舍饲养殖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制工作,重点从肉羊规模舍饲养殖生物安全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疾病控制与扑灭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

  • 标签: 生物安全技术 肉羊产业 舍饲养殖 疫病 防制技术 农业现代化建设
  • 简介: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此病经历了40多年的防控,历史上曾经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用于预防,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此病基本处于灭绝状态。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猪丹毒不够重视,加之防疫用疫苗调整等多方面原因,此病有卷土重来之势,在2013-2014年间,宜兴市桥镇、西渚镇一些生猪养殖(户)有多个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户发生急(慢)性猪丹毒。由于猪丹毒的爆发,造成整群、整场生猪整体免疫力下降,最终诱发其他传染病的发生,给养猪企业和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猪丹毒杆菌 防控措施 热性传染病 急性败血症 化脓性关节炎 集约化养猪场
  • 简介:犊牛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犊牛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牛业带来了较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和掌握犊牛腹泻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对此病确诊。通过对病牛采取中西医治疗及加强饲养管理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犊牛腹泻 诊断 防治
  • 简介:冬季天气寒冷,养鸡户给鸡舍加热升温用煤量大,使养殖成本增高,养殖利润明显减少。为了减少煤炭消耗,降低饲养成本,增大养鸡利润空间,冬季鸡舍保温节能已成为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若采取安装温控器、导风管、暖风炉、吊烟筒以及搭建保温棚等节能措施,既可以提高鸡舍的保温效果,又可以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降低养鸡成本、提高养殖收益的目的。

  • 标签: 冬季天气 保温节能 鸡舍 增温 养殖成本 利润空间
  • 简介: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是生存的关键因素,仔猪断奶体重的高低直接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影响经济收入的高低,也是将母猪潜存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考验饲养员对仔猪管理的细心程度,更是衡量一个规模化猪场综合生产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 标签: 仔猪管理 断奶体重 规模化猪场 现实生产力 技术 生产力水平
  • 简介:贵州省遵义县境内农民饲养山羊的历史悠久,在饲养方式上,主要以放牧为主。随着遵义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种草养羊技术的不断普及,目前山羊的饲养方式已逐步转变为以半舍饲或全舍饲为主,实现了养羊与生态平衡的均衡发展。加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羊肉已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羊肉价格呈日趋上涨态势,农民饲养山羊的劲头空前高涨,在畜牧业内部结构中的位置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并已成为养羊农户收入的新增长点。

  • 标签: 羊寄生虫病 综合防治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饲养方式 种草养羊 均衡发展
  • 简介:自从1991年加拿大报道猪断奶后衰竭综合征以来,美国、英国、丹麦、墨西哥、匈牙利等国以及日本、泰国和我国皆有此病的发生与流行方面的报道.近几年,笔者通过跟踪调查发现,猪群血清阳性率可达20%~80%,但是实际上只有相对较小的猪群发病,其他大量猪群存在隐性感染.

  • 标签: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防治 诊断 血清阳性率 跟踪调查 隐性感染
  • 简介:3月29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广州市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水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及产业体系构建策略研讨会”在广州市增城召开,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畜牧兽医局局长郑惠典、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廖明教授、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梁梓森董事长、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瑜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冯炳文副教授、佛山科技学院王政富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徐成刚、罗开健副教授等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32家肉种鸭企业、肉鸭规模养殖企业和种鹅企业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构建策略 产业体系 防控措施 增城 疫病 水禽
  • 简介:瘤胃积食是由于瘤胃内积滞过多的粗饲料,引起胃体积增大,瘤胃壁扩张,瘤胃正常的消化和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牛瘤胃积食的发生在养牛业中较为普遍,对养殖户的影响很大。因此,掌握大临床资料及饲养管理方面的知识,对预防以及治疗本病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瘤胃积食 脱水 毒血症
  • 简介: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该病是病毒病,呈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临床以猪的蹄部、鼻端、口腔黏膜,甚至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为特征。此病传播迅速、发病快、严重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病原体对猪的易感性最强,不同品种、日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不同养殖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在10%-100%不等。病患畜为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可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周边环境。易感猪经直接接触病患猪,或间接接触污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进行感染。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最为常见。而生猪养殖密集区,如,猪场、大型屠宰场等都是此病高发区。此外,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劣等都可诱发此病。而农村散养户比较少见,尤其是交通闭塞的农村更为少见。病猪的头部、蹄部都是病毒集聚地。含病毒量极高,传染性较大。而被污染的调运猪的车、船、用具,病猪新鲜粪便、流行地区的泔水、洗肉水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日常应加强运输及食品系统的检疫,以防控此病。

  • 标签: 猪水疱病 综合预防 污染饲料 周边环境 生猪养殖 传播媒介
  • 简介: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能力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据测算,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各类畜禽粪便约18亿吨,还不包括养殖所产生的污水以及畜禽尸体及其它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是良好的生物质资源,可以用于制造沼气、生产有机肥,适量适时的还田利用对于保障土壤有机质含量、保障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机制保障,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

  • 标签: 综合利用 畜禽养殖业 土壤有机质含量 畜禽粪便 破解 土壤环境污染
  • 简介: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猪呼吸系统疾病往往是由多种因子(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不良饲养管理条件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常被称为“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猪场常因购入检疫不严的猪只或隐性感染猪而致埋下“炸弹”,并因饲养管理不善或营养不良而点爆“炸弹”.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养猪 综合防控 饲养管理条件 肺炎支原体 生产过程
  • 简介:母牛爬卧不起综合征是泌乳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1种以“倒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低钙血性产后瘫痪之后。典型症状是病牛多在分娩后72h内趴卧不起,经2~3次钙剂治疗后仍不能站立。常发生在产犊后的高产乳牛,此病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导致奶牛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却相当高。笔者在多年临床诊疗中,接诊此病32例,治愈24例,治愈率75%。本文从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体会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病牛 泌乳母牛 产后瘫痪 临床症状 产犊 临床综合征
  • 简介:2013年9月份以来对豫南地区38个发病猪场97325头猪进行流行病调查,发现猪蓝耳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猪场从存栏20多头的散养户到存栏万头的规模猪场,发病率30%~50%.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并且发生蓝耳病常混合或继发感染多种病原,所以死亡率有差异,平均为10%~30%.现将有关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猪蓝耳病 豫南地区 综合防控 诊断 规模猪场 饲养管理水平